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5707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所述公连接器上设有导电销子,所述母连接器上具有与所述导电销子相配合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连接端、结合端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端和结合端之间的颈部,所述连接端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端内设有可与所述导电销子接触的接触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母连接器的端子内部设置接触面,公连接座的导电销子插入端子后,与接触面接触,从而导电销子与端子的接触点多、接触面积大,从而彼此之间的接触阻抗小,不会引起发热,且可耐导电流大,电连接器进行电传递的损耗小,效率高。(*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高导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对于3C与家电产品的信号传输而言,连接多蕊电缆的电连接器是不可或缺的,该 电连接器主要包括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公连接器具有多个导电销子,母连接器则具有多 个对应于公连接器上导电销子的端子,以配合公连接器的多个导电销子的插入。电连接器通过导电销子与端子的接触来实现电的传递,现有技术中,母连接器上 的端子与公连接器的导电销子以点的方式接触,具体地,在端子的内部设置有凸起的凸点, 插入端子后的导电销子表面与凸点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采用这种连接方式,导电销子 与端子的接触点少、接触面积小,从而造成接触阻抗大,易引起发热而造成端子的连接端烧 坏,且可耐导电流小,损耗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导电连接器,旨在解决现有电连接器易发 热烧坏端子、可耐导电流小、损耗大以及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是这么实现的,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公连接器和母连 接器,所述公连接器上设有导电销子,所述母连接器上具有与所述导电销子相配合的端子, 所述端子包括连接端、结合端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端和结合端之间的颈部,所述连接端为 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端内设有可与所述导电销子接触的接触面。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内部设有内管,所述连接端的内管为方形管,所述内管的四 个面上分别设置有接触面。更进一步地,所述内管的每个面上分别设置至少两个以上的接触面。更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还设有一入口段,所述入口段连接于连接端的开口端。更进一步地,所述入口段为中空管,其连通连接端的内部。更进一步地,所述导线销子为PIN针。更进一步地,所述PIN针的PIN距为4. 2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母连接器的端子内部设置接触面,公连接座 的导电销子插入端子后,与接触面接触,从而导电销子与端子的接触点多、接触面积大,从 而彼此之间的接触阻抗小,不会引起发热,且可耐导电流大,电连接器进行电传递的损耗小,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端子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端子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公连接器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公连接器的左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公连接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所述公连接器上设有 导电销子,所述母连接器上具有与所述导电销子相配合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连接端、结合 端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端和结合端之间的颈部,所述连接端为中空的,所述连接端内设有 可与所述导电销子接触的接触面。本技术公端子的连接端采用中空结构,其内可设置与导电销子接触的接触 面,当导电销子插入端子的连接端时,导电销子与连接端内部的接触面接触,实现电连接, 导电销子与端子之间以面接触的方式实现电连接,且可以在端子连接端内部设置多个接触 面,这样,接触点多及接触面积大,且彼此之间的接触阻抗小,故电连接器在通电期间不会 引起发热,可耐导电流大,电连接器进行电传递的损耗小,效率高。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 6所示,电连接器包括公连接器2和母连接器(图中未标出),公连接器 2上设有多个导电销子21,对应地,母连接器则具有多个与导电销子21相配合的端子1,端 子1与导电销子21相接触,从而实现公连接器2与母连接器的电连通。如图4 6所示,公连接器2的一端面上分布一系列导电销子21,用于与母连接器 的端子1相配合。本实施例中,公连接器2上分布着8个导电销子21,成四行两列阵型分 布,该导电销子21具体为PIN针,PIN针的PIN距为4. 2mm。如图1 3所示,母座连接器具有多个端子1,端子1是金属片经由模具压制一体 成型的,端子1分为连接端12、结合端11以及置于连接端12与结合端11之间的颈部13, 颈部1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端12和结合端11连接,连接端12与导电销子21相配合,结合 端11则与外界的导线(图中未标出)相连接,从而实现电从公连接器2传递至母连接器, 进而传递到导线上。上述的连接端12为中空状,其内部用于插入公连接器2的导电销子21,在连接端 12的内管123表面上设置有可与导电销子21相接触的接触面1231,具体地,连接端12的 内管123为方形管,在内管123的四个面上分别设有四个接触面1231,且分别在连接端12 的两个截面位置进行接触面1231设置,故连接端12的内管123设有八个接触面1231,当 公连接器2的导电销子21插入以后,导电销子21则抵压于接触面1231上,从而与接触面 1231实现接触,实现电连接,这样导电销子21与端子1接触面积较大,接触点多,从而彼此 之间的接触阻抗小,可耐导电流也大,电在导电销子21与接触面1231之间的传递损耗小, 效率高。连接端12上还设置有一入口段121,入口段121置于连接端12的开口端,导电销 子21在插入端子1的过程中,先经由入口段121,从而进入连接端12,入口段121也为中空状,其对插入端子的导电销子起导引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 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包含在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所述公连接器上设有导 电销子,所述母连接器上具有与所述导电销子相配合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连接端、结合端 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端和结合端之间的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为中空结构,所述连 接端内设有可与所述导电销子接触的接触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内部设有内管,所 述连接端的内管为方形管,所述内管的四个面上分别设置有接触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的每个面上分别设 置至少两个以上的接触面。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还设 有一入口段,所述入口段连接于连接端的开口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段为中空管,其连通 连接端的内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销子为PIN针。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IN针的PIN距为4.2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所述公连接器上设有导电销子,所述母连接器上具有与所述导电销子相配合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连接端、结合端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端和结合端之间的颈部,所述连接端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端内设有可与所述导电销子接触的接触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母连接器的端子内部设置接触面,公连接座的导电销子插入端子后,与接触面接触,从而导电销子与端子的接触点多、接触面积大,从而彼此之间的接触阻抗小,不会引起发热,且可耐导电流大,电连接器进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导电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所述公连接器上设有导电销子,所述母连接器上具有与所述导电销子相配合的端子,所述端子包括连接端、结合端以及连接于所述连接端和结合端之间的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端内设有可与所述导电销子接触的接触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于星于吉永黄昌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