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48117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5 19:27
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若干前述导电端子及包覆前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其中,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车件及设于所述车件下方的片状冲压件,所述车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柱状基部及自所述基部下表面向下凸伸设置的凸出部,所述冲压件与所述车件相焊接固定,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车件的基部的上表面及凸出部分别裸露出所述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通过不同工艺制造导电端子的不同部分,便于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以对接的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连接器制造业的发展,电源插座连接器也面向安全化和便捷化演变。如今,电源插座连接器也发展出无线插座、磁吸式插座等,应用于该等插座连接器的并用以对接的导电端子也发展出各种类型,比如弹性端子、弹性探针端子或者刚性固定端子等。但是,由于人们对防水、防尘及外表美观的追求,弹性端子或者弹性探针端子要么无法满足对端子强度的需求,要么存在制造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的问题,同时刚性固定端子则存在脱落问题或者开模不方便的问题。是以,有必要寻求一种新型的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以克服以上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制造简便的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电端子,包括车件及与所述车件配合的片状冲压件,其中,所述车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柱状基部及自所述基部下表面向下凸伸设置的凸出部,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形成上对接部,所述冲压件通过焊接固定到所述车件的下方,所述凸出部凸出所述冲压件以形成下对接部。进一步,所述冲压件包括主体部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中间位置的开口,所述车件的凸出部穿过所述开口并凸伸出所述冲压件的下表面,所述车件的基部下表面与所述冲压件的上表面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进一步,所述冲压件的主体部边缘较所述车件的基部外侧面向外凸出设置。为达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也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及固定前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其中,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车件及设于所述车件下方的片状冲压件,所述车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柱状基部及自所述基部下表面向下凸伸设置的凸出部,所述冲压件与所述车件相焊接固定,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车件的基部的上表面及凸出部分别裸露出所述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进一步,所述车件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纵长本体部及自所述本体部向上凸伸的套筒部,所述车件的基部穿过套筒部,且所述基部的上表面裸露于所述绝缘本体而形成上对接部。进一步,所述本体部至少设有一偏离所述本体部中心位置的防呆部。进一步,所述冲压件边缘凸出上述车件的基部外侧面而形成裙边部,所述裙边部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中。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下侧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开孔,所述凸出部及部分所述主体部的下表面裸露于所述第一开孔内以形成下对接部。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下侧面还向内凹陷形成第二开孔,所述裙边部设有裸露于所述第二开孔内的夹持部。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的下侧面设有浅槽,所述第一开孔及第二开孔自浅槽的内表面向内凹陷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通过分开的车床工艺和冲压工艺分开制造不同部位,再通过焊接组合在一起,使得导电端子制造简便、便于量产,并且组合后的端子可以具有不便于整体开模的固定部,以避免电连接器内的导电端子发生脱落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拆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分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导电端子1是装配于一绝缘本体10,以形成一电连接器100,并上下电性连接第一电子部件(未图示,比如对接连接器)及第二电子部件(未图示,比如印刷电路板)。请进一步参阅图3至图4所示,定义X方向为向下方向,所述导电端子1包括车件20及设于所述车件20下侧的片状冲压件30,该车件20通过车床制成及该冲压件30通过冲压制成,两者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该车件20及冲压件30稳定地组装在一起。通过分别制造车件及冲压件使得导电端子制造难度降低,便于量产。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导电端子1的车件20具有一竖直设置的柱状基部22及自所述基部22下表面向下凸伸设置的凸出部21。对应地,所述冲压件30设置有对应于所述凸出部21的开口31,以与所述凸出部21组装配合。所述冲压件30成平板状,包括主体部34、设于所述主体部34中间位置的前述开口31、设于所述主体部34相对两侧并向内凹陷的夹持缺口32及同样设于主体部34侧边并向外延伸的料带33。在实际制造时,多个冲压件30通过料带33连接在一起,便于量产。所述车件20与所述冲压件30焊接时,所述车件20的凸出部21穿过所述开口31并凸伸出所述冲压件30的下表面,所述车件20的下表面与所述冲压件30的上表面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在所述冲压件30与所述车件20焊接后,所述基部22的上表面形成上对接部101,所述凸出部21凸出所述冲压件而形成下对接部102,以实现与前述第一、第二电子器件电性对接,当然,在某些时候冲压件的下表面与凸出部一起以形成下对接部。所述冲压件30的主体部34的边缘向外凸出上述车件20的基部22外侧面形成裙边部35,并且裙边部35边缘向内凹设一对夹持缺口32,以使对导电端子1做注塑成型时便于模具夹持。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冲压件30可以自其主体部34向下凸伸凸出部(未图示),以替代上述方案中自基部22下方设置凸出部21并凸伸出开口31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导电端子1主要应用于一种电源插座(未图示)内的对接电连接器100上,该电连接器100还包括通过注塑成型包覆前述导电端子1的绝缘本体10。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一对接面103及第二对接面104。所述车件20镶埋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中,细分地,所述绝缘本体10设有一纵长本体部11及自本体部11向上凸伸的套筒部16。所述冲压件30的裙边部35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以防止所述导电端子脱离所述绝缘本体10。所述车件20的基部22穿过套筒部16且其上表面裸露于所述绝缘本体10而形成上对接部101,以与上述第一电子部件电性接触。所述绝缘本体10上还设有一偏离绝缘本体10中心位置的防呆部12,优选地,该防呆部12自所述绝缘本体10上表面向下凹陷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防呆部12也可以为向上凸起设置。请进一步参阅图4所示,该绝缘本体10的下侧面设有一狭长浅槽18,以用于与上述第二电子器件配接。所述浅槽18内设置有供所述凸出部21穿过的第一开孔13、设于所述第一开孔13两侧的第二开孔14及若干定位柱15。所述第一开孔13自浅槽18内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车件20的凸出部21及冲压件30的部分主体部34的下表面裸露于所述第一开孔13内形成下对接部,以与前述第二电子器件配接。所述第二开孔14同样自浅槽18内表面向内凹陷形成,并且所述裙边部的夹持缺口32裸露于所述第二开孔14内。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即凡是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专利技术专利涵盖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导电端子及其电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端子,包括车件及与所述车件配合的片状冲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柱状基部及自所述基部下表面向下凸伸设置的凸出部,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形成上对接部,所述冲压件通过焊接固定到所述车件的下方,所述凸出部凸出所述冲压件以形成下对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端子,包括车件及与所述车件配合的片状冲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柱状基部及自所述基部下表面向下凸伸设置的凸出部,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形成上对接部,所述冲压件通过焊接固定到所述车件的下方,所述凸出部凸出所述冲压件以形成下对接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件包括主体部以及设于所述主体部中间位置的开口,所述车件的凸出部穿过所述开口并凸伸出所述冲压件的下表面,所述车件的基部下表面与所述冲压件的上表面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件的主体部边缘较所述车件的基部外侧面向外凸出设置。4.一种电连接器,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及固定前述导电端子的绝缘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车件及设于所述车件下方的片状冲压件,所述车件包括竖直设置的柱状基部及自所述基部下表面向下凸伸设置的凸出部,所述冲压件与所述车件相焊接固定,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车件的基部的上表面及凸出部分别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仁王志峰李大春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