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电接触件及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4382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23 1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电接触件及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导电接触件包括公端接触件本体,公端接触件本体包括沿前后方向平直延伸的、用于在上下方向与适配的母端接触段相互顶推并与母端接触段发生相同幅度的弹性变形的公端接触段,公端接触段的前端设有向下凸出的用于与母端接触件的母端后接触面在上下方向顶推配合的公端前接触部,公端接触段的下侧面上具有位于公端前接触部的后侧的、用于与母端接触件的母端前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顶推配合的公端后接触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导电接触件配合在使用时,能够减小短桩辐射效应,保证了电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接触件及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实现电或光互连的元器件,常见的连接器按形状可粗略分为圆形连接器、矩形连接器等。连接器内部的接触件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方式实现电或者光互连。常见的接触件结构有很多种,例如圆形插针插孔、片式接触件等。对导电接触件来说,接触件的尾部可以连接导线,也可以安装到印制板上。在高速差分数据传输方面,由于结构简单,方便特性阻抗计算,片式接触件较为普遍。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4167620A、申请公布日为2014年11月26日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弯式接触件及插孔模块和电连接器,其中弯式接触件包括位于前端的插接端,插接端的前端头具有向上弯折形成的翻边,翻边弯折处的斜侧面形成用于与直式接触件接触的前接触部,插接端的后侧设有相对于插接端向下凹陷的凹部,凹部形成后接触面。在该弯式接触件与直式接触件相互插接时,直式接触件的前端从弯式接触件的前侧向后直到与弯式接触件的后接触面接触,此时,设计需求弯式接触件的前接触部也与直式接触件接触。但是,由于在插接过程中,弯式接触件在与直式接触件插接时会受直式接触件的顶推而向上变形,当直式接触件的前端与弯式接触件的后接触面接触时,弯式接触件在上下方向上的变形比较大,此时受现有的加工工艺和制造精度的限制,弯式接触件的前接触部很容易向上翘起而与直式接触件分离,很难保证直式接触件与弯式接触件的前、后接触面都导电接触,这样弯式接触件在导电接触点前侧就形成了较长的一段悬伸段,该悬伸段使得弯式接触件的前端形成短粧辐射效应,严重影响电连接器传输信号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接触件,用以解决现有的导电接触件在插接时形成较长的悬伸段,影响信号传输效果的问题;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导电接触件的电连接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导电接触件的电连接器组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导电接触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电接触件,包括公端接触件本体,公端接触件本体包括沿前后方向平直延伸的、用于在上下方向与适配的母端接触段相互顶推并与母端接触段发生相同幅度的弹性变形的公端接触段,所述公端接触段的前端设有向下凸出的用于与母端接触件的母端后接触面在上下方向顶推配合的公端前接触部,公端接触段的下侧面上具有位于公端前接触部的后侧的、用于与母端接触件的母端前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顶推配合的公端后接触面。所述公端前接触部包括由公端接触段的前端头向下弯折的公端下弯折段和由公端下弯折段的前端最低点位置向上弯折的公端上弯折段。公端上弯折段和公端下弯折段构成凹口朝上的弧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导电接触件,所述导电接触件包括公端接触件本体,公端接触件本体包括沿前后方向平直延伸的、用于在上下方向与适配的母端接触段相互顶推并与母端接触段发生相同幅度的弹性变形的公端接触段,所述公端接触段的前端设有向下凸出的用于与母端接触件的母端后接触面在上下方向顶推配合的公端前接触部,公端接触段的下侧面上具有位于公端前接触部的后侧的、用于与母端接触件的母端前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顶推配合的公端后接触面。所述公端前接触部包括由公端接触段的前端头向下弯折的公端下弯折段和由公端下弯折段的前端最低点位置向上弯折的公端上弯折段。公端上弯折段和公端下弯折段构成凹口朝上的弧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公端电连接器和母端电连接器,所述公端电连接器和母端电连接器分别包括公端接触件和母端接触件,公端接触件和母端接触件分别包括公端接触件本体和母端接触件本体,公端接触件本体包括沿前后方向平直延伸并能在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公端接触段,所述公端接触段的前端设有向下凸出的用于与母端接触件的母端后接触面在上下方向顶推配合的公端前接触部,公端接触段的下侧面上具有位于公端前接触部的后侧的、用于与母端接触件的母端前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顶推配合的公端后接触面;母端接触件本体包括沿前后方向平直延伸并能在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母端接触段,所述母端接触段的前端设有向上凸出的用于与公端接触件的公端后接触面在上下方向顶推配合的母端前接触部,母端接触段的上侧面上具有位于母端前接触部的后侧的、用于与公端接触件的公端前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顶推配合的母端后接触面,公端接触段和母端接触段在上下方向相互顶推并发生相同幅度的弹性变形。所述公端前接触部包括由公端接触段的前端头向下弯折的公端下弯折段和由公端下弯折段的前端最低点位置向上弯折的公端上弯折段,所述母端前接触部包括由母端接触段的前端头向上弯折的母端上弯折段和由母端上弯折段的前端最高点位置向下弯折的母端下弯折段。公端前接触部的公端上、下弯折段构成凹口朝上的弧形结构,母端前接触部的母端上、下弯折段构成凹口朝下的弧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在公端接触件与母端接触件相互对插时,公端前接触部与母端前接触部在上下方向相互顶推而使公端接触段和母端接触段在上下方向上分别发生相同幅度的弹性变形,这样就必然保证了在公端接触件的公端前接触部与母端接触件的母端后接触面导电接触的同时,公端接触件的公端后接触面与母端接触件的母端前接触部也能稳定的导电接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公端、母端接触件在对插时发生不同幅度的弹性变形而导致公端接触件因变形幅度过大,公端前接触部不能与母端后接触面稳定接触的现象,减小了短粧的长度,降低了辐射效应对电信号传输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一在插接状态导电接触件的导电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公端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一除去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切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公端电连接器的实施例一除去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公端电连接器的实施例四除去连接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B处的剖切图; 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公端电连接器的实施例四除去连接器壳体的立体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包括相互适配的公端连接器41和母端连接器42。本实施例中,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均为高速差分信号连接器,主要用于传输5Gbps以上的差分信号数据,如lOGbps、15Gbps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为其他连接器,或者为传输5Gbps以下的差分信号数据的差分连接器。在公端连接器41包括公端连接器壳体以及设于公端连接器壳体内的公端接触件,相应地,母端连接器42包括母端连接器壳体和设于母端连接器壳体内的母端接触件。公端接触件和母端接触件分别包括片状的公端接触件本体和母端接触件本体。其中,公端接触件本体包括沿前后方向平直延伸并能在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公端接触段22,公端接触段22的前端设有向下凸出的公端前接触部,公端接触段22的平直下侧面上具有公端后接触面,公端后接触面位于公端前接触部的后侧的。相应地,母端接触件本体包括沿前后方向平直延伸并能在上下方向弹性变形的母端接触段55,母端接触段55的前端设有向上凸出的母端前接触部,母端接触段55的平直上侧面上具有母端后接触面,母端后接触面位于母端前接触部的后侧的。在相互对插时,公端接触段22和母端接触段55在上下方向相互顶推并发生相同幅度的弹性变形,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接触件,包括公端接触件本体,其特征是,公端接触件本体包括沿前后方向平直延伸的、用于在上下方向与适配的母端接触段相互顶推并与母端接触段发生相同幅度的弹性变形的公端接触段,所述公端接触段的前端设有向下凸出的用于与母端接触件的母端后接触面在上下方向顶推配合的公端前接触部,公端接触段的下侧面上具有位于公端前接触部的后侧的、用于与母端接触件的母端前接触部在上下方向上顶推配合的公端后接触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杰周国奇谢亚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