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种小麦川麦59制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47650 阅读:3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杂种小麦川麦59的制种方法,包括亲本选择、确定化学杀雄剂SQ-1最佳施用时期;喷施化学杀雄剂;设置隔离条件;选取父母本最佳播期、行比及播幅;去杂与授粉步骤,通过选取最佳施用杀雄剂的时期、父母本最佳播种期以及父母本最佳行比,可以大大降低杀雄剂的用量及使用次数,并且无需激素调节花期,即可获得高产、稳产、优质的杂种小麦川麦59种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
,具体涉及化学杀雄生产杂交种的方法。
技术介绍
高产、高效一直是小麦育种的主攻方向。长期以来,采用以杂交育种为主的常规育种方法,选育出不少性状能够稳定的纯系品种。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常规小麦品种的遗传改良速度越来越慢;已经育成的优良品种,统一供种的比例很低,农民在自种自留的过程中造成的混杂加速了优良品种的退化,使得其增产潜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四川的冬播春麦区,近二十年来,小麦生产品种的平均产量水平一直徘徊在250公斤/亩左右。利用不同亲本间杂交所产生的杂种优势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但亲本的产量水平必须与生产对照品种接近,而且具有较好的配合力,这样产生的杂种小麦才能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专利CN92103773公开了一种小麦化学杀雄配制杂种的方法,采用ES、EK化学杀雄剂,在母本抽穗前期喷药,可以获得不育率95-100%的杀雄效果,异交结实率可达 75-80%以上,制种产量200-240公斤/亩,杂交种在华北地区亩产达到500-550公斤。中国专利CN20101001358. 3公开了一种诱导小麦生理雄性不育的制种方法,以杀雄剂SQ-I 为雄性不育诱导剂,在小麦适宜的发育阶段,采用最佳喷施时期、最适喷药剂量,一次型喷施SQ-I杀雄剂,喷施后的小麦杀雄率完全可达到95-100%,不育株率100% ;其植株农艺性状生长正常,雌蕊不受任何影响,异交结实率超过90%以上,该方法经过两次使用杀雄剂 SQ-1,杀雄剂的用量约大于3. Okg/hm2,且在母本抽穗时使用了激素调控,制种时间长、材料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化控两系杂交小麦川麦59的关键制种技术,利用这种技术生产的杂种小麦,具有生产成本低,并且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的特点。本专利技术在整个制种过程中,通过对喷洒杀雄剂的时期优化选择,整个过程只需一次使用杀雄剂,使母本99FP2的不育度达到95%以上所使用的杀雄剂每亩仅需不到 2. Okg(即每百平方米仅需不到0. 3kg),杀雄剂用量大大减少,用药成本低。另一方面,在父母本播种时间间隔期选择上,通过选择合理的间隔时间(母本早于父本10-12天播种,保证花期充分相遇),在母本抽穗时期内,无需使用激素调控即可调节花期,大大节约生产成本与劳力成本。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化控两系杂种小麦川麦59的生产方法,包括亲本设置、隔离条件、适宜行比、选定播期、去杂与授粉措施。本专利技术是以99FP2为母本,以01MP10为父本,配制川麦59杂交种。 在母本旗叶抽出倒二叶叶鞘的一半时,喷施化杀剂SQ-I为最佳时期,亩用SQ-I的剂量为1. 8升、兑水30公斤,用具有雾滴很小的喷雾器直接喷施到母本植株上,达到母本冠层的每个叶片有均勻雾滴。隔离条件为采用天然屏障或者空间隔离,天然屏障隔离,则种植宽度应在15米以上;采用空间隔离,70米以内不得种植非父本的小麦品种。适宜行比为父本母本为2 6选定播期为母本早于父本10-12天播种,则能保证花期充分相遇。去杂与授粉为抽穗至开花前,及时去掉杂株;开花期间,在无风的地区应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本专利技术所制得的杂种小麦川麦59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1、杂交种超标优势强川麦59在2008年度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373. 72公斤, 比标准种川麦107增产19. 2%,差异极显著,居区试2组第1位,8点中8增产;2009年度四川省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61. 39公斤,比标准种川麦107增产30. 9%,差异极显著,7点全部增产。两年省区试,平均比对照增产对.68%,增产点占100% ;省生产试验比对照增产 23. 5%,5点全部增产。该品种于2010年通过四川省审定,为四川省首个通过审定的化控两系杂交小麦。2、制种方便、容易采用恰当的技术,制种产量在川西平原可达到200公斤/亩以上。2009年制种25亩,制种母本产量达到215公斤/亩;2010年制种72亩,母本产量达251 公斤/亩;在温光条件好的区域,母本制种产量可达到350公斤/亩以上。如西昌,2009年制种5. 2亩,母本产量358. 2公斤/亩,2010年制种12亩,母本制种产量368. 5公斤/亩。3、杂种小麦川麦59的品质优由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品质分析结果为容重822克/升,粗蛋白质含量14. 05%,湿面筋27. 0%,沉降值50. 6 毫升,稳定时间6. 4分钟,其品质达到了中偏强筋小麦标准。4、有利于统一供种利用这一技术,可以通过统一生产杂交种川麦59的种子,统一供种保证种子的纯度,杜绝生产用种多、杂、乱的现象,促进小麦大面积丰收,确保粮食安全。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实施例进一步阐明,但任何实施例或其组合不应当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或实施方式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结合本说明书和本领域一般常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明白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任何修改或改变,这种修改和改变也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实施例1亲本来源及特征特性父本01MP10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系谱间96/10090。弱春性,全生育期187 天左右,胚芽鞘淡绿色,幼苗半直立、长势旺,叶片长度和宽度均为中等;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穗呈浅灰色;花药呈黄色且花药大、外露性好,散粉能力强。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较散,穗层整齐,落黄转色好。穗长方型,长芒、白壳,穗长13cm左右,小穗着生密度中等, 小穗数22个左右,穗粒数48粒左右;籽粒白色、卵圆形、粉质、饱满、腹沟浅,千粒重42克左右。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中感赤霉病。母本99FP2 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系太谷核不育复合杂交选育而成。春性, 全生育期Igi天,胚芽鞘淡绿色,幼苗半直立、长势旺,叶片长度和宽度均为中等;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穗呈淡绿色,杀雄后张颖角度大,株高75厘米左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 落黄转色好。穗长IOcm左右,小穗着生密度中等,小穗数18个左右,穗长方型,长芒、白壳, 穗粒数42粒左右;籽粒白色、卵圆形、角质、饱满、腹沟浅,千粒重43克左右。在小麦旗叶刚抽出到二叶叶鞘的一半时喷施化杀剂SQ-1,不育度达到99%以上,田间杀雄效果好。实施例2杂种川麦59母本杀雄效果试验针对每个亲本材料,可能有最佳喷药时间及最经济喷药剂量,本试验所用的杀雄材料为杂种小麦川麦59的母本99FP2,父本为川麦59的父本01MP10,授粉方式为人工赶粉。表1川麦59母本杀雄效果实验 权利要求1.一种杂种小麦川麦59的制种方法,包括亲本选择、确定化学杀雄剂SQ-I最佳施用时期;喷施化学杀雄剂;设置隔离条件;选取父母本最佳播期、行比及播幅;去杂与授粉,其中所述化学杀雄剂SQ-I最佳施用时期为!^eeks值在7. 5-9. 0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种小麦川麦59的制种方法,其中所述化学杀雄剂SQ-I最佳施用时期为Feeks值在8. 3-8. 5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杂种小麦川麦59的制种方法,所述化学杀雄剂SQ-I最佳施用时期为母本旗叶抽出倒二叶叶鞘一半时,即Feeks值为8. 5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杂种小麦川麦59的制种方法,包括:亲本选择、确定化学杀雄剂SQ-1最佳施用时期;喷施化学杀雄剂;设置隔离条件;选取父母本最佳播期、行比及播幅;去杂与授粉,其中所述化学杀雄剂SQ-1最佳施用时期为Feeks值在7.5-9.0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宗君饶世达郑建敏杨梅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