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吸附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47031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适于采用聚丙烯空腔板来量产成型件的真空吸附成型装置,它包括抽真空模块和真空箱,抽真空模块与真空箱连接,它还包括液压机和加热模块;所述真空箱安装在液压机的定板上,真空箱内设有用于安置模具且可竖直提升或下降模具的承载升降模块,真空箱的开口设有能够将聚丙烯空腔板固定在真空箱开口处的压框;所述加热模块设于液压机一侧,该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单元和可使加热单元移动到固定好的聚丙烯空腔板上方来加热聚丙烯空腔板以及在加热完聚丙烯空腔板后离开聚丙烯空腔板的移动单元,加热单元与移动单元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成型装置
,具体讲是一种真空吸附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顶棚、内饰板、行李箱地毯等均是整车中大面积覆盖安装的内饰产品,在现有传统技术中,该类产品主要采用PU板、麻纤维板、玻璃纤维板、硬质纤维板、PP木粉板等复合实心板材制作,在轻量化、高强度、耐高低温、防潮、防水、环保性等技术指标方面的表现比较有限。随着汽车材料技术的发展及汽车消费者理念的不断变化和成熟,汽车厂家及消费者对汽车的环保性、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汽车整车设计应朝着轻量化、环保、安全、舒适、经济的方向发展。因此轻量化、高强度、耐高低温及优良的环保指标等均是汽车顶棚改进的首选指标。在现有材料技术中,有一种聚丙烯空腔板材料,其具备重量轻、强度高、耐高温、防水、防潮、保温、吸音、耐腐蚀等优点,各项技术指标能很好的符合汽车内饰产品的使用要求,但目前没有适于采用聚丙烯空腔板来量产成型件的成型装置,比如前述的汽车顶棚,限制了聚丙烯空腔板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适于采用聚丙烯空腔板来量产成型件的真空吸附成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附成型装置,它包括抽真空模块和真空箱,抽真空模块与真空箱连接,它还包括液压机和加热模块;所述真空箱安装在液压机的顶板上, 真空箱内设有用于安置模具且可竖直提升或下降模具的承载升降模块,真空箱的开口设有能够将聚丙烯空腔板固定在真空箱开口处的压框;所述加热模块设于液压机一侧,该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单元和可使加热单元移动到固定好的聚丙烯空腔板上方来加热聚丙烯空腔板以及在加热完聚丙烯空腔板后离开聚丙烯空腔板的移动单元,加热单元与移动单元连接。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压框将聚丙烯空腔板可靠固定在真空箱开口处,聚丙烯空腔板与真空箱围合成一密闭空间,然后加热单元在移动单元驱动下移动到固定好的聚丙烯空腔板上方来加热聚丙烯空腔板,根据用户采用的成型工艺不同来确定不同的工艺参数, 比如加热单元离聚丙烯空腔板的距离以及加热时间、温度等工艺参数、加热过程中位于承载升降模块上的模具的运动状态、真空箱的负压情况、液压机的动板上是否安装模具的局部压模部分来实现功能边、装配边等,待聚丙烯空腔板冷却成型后,只要松掉压框取下成型件即可,成型件就可被下道工序进行处理,从而满足量产化、流水线化需要。所述冷却可以通过设于模具上的水冷以及风冷等形式实现。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所阐释的装置以及工作原理,能够对聚丙烯空腔板进行可靠成型、实现连续生产的目的,不仅如此,液压机的动板上能够安装模具的局部压模部分,进而实现功能边、装配边等的成型,综合上述,本专利技术具有能够适于采用聚丙烯空腔板来量产成型件的优点。作为改进,所述压框的一边与真空箱的开口的一边可转动连接,与所述压框的一边相对的另一边设有锁扣,这样,更方便开启或关闭压框。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框的一边的中间连接一根杠杆的一端,该杠杆远离压框的另一端安装有配重块,这样,利用杠杆原理,开启或关闭压框更省力方便。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单元与第一支架连接是指辐射加热箱与第一支架连接,这样,辐射加热箱的移动通过与第一支架连接的气缸驱动,因此能够实现集中联动控制,从而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作为进一步改进,在辐射加热箱的起始位置设有隔热板、用于升降隔热板的第二油缸、用于支撑第二油缸及隔热板的第三支架;第二油缸还与外部控制油路连接,这样,在辐射加热箱不对聚丙烯空腔板进行加热时,隔热板起到对辐射加热箱保温的作用,进而对于加热时工艺温度的稳定非常有帮助,并且减少了实际生产中的能耗损失。作为进一步改进,它还包括集成控制单元,集成控制单元分别与液压机、外部控制油路、控制柜、外部控制气路、真空泵、负压筒这些部分的控制单元电连接,这样,通过集成控制,更有利于操作方便,有利于本专利技术的运行以及快速有效地满足成型工艺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附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附成型装置的真空箱及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真空吸附成型装置的真空箱及定板的A-A向剖视图。图中所示,1、真空箱,2、液压机,2. 1、定板,2. 2、动板,3、压框,4. 1、辐射加热箱, 4. 2、控制柜,5、锁扣,6、杠杆,7、配重块,8、第一支架,9、第二支架,10、导轮,11、导轨,12、气缸,13、真空泵,14、负压筒,15、集成控制单元,16、风扇、17、地面,18、成型件,19、第二油缸, 20、第三支架,21、隔热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真空吸附成型装置,它包括抽真空模块和真空箱1,抽真空模块与真空箱1 连接,它还包括液压机2和加热模块;所述真空箱1安装在液压机2的定板2. 1上,真空箱 1内设有用于安置模具且可竖直提升或下降模具的承载升降模块,真空箱1的开口设有能够将聚丙烯空腔板固定在真空箱1开口处的压框3 ;所述加热模块设于液压机2 —侧,该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单元和可使加热单元移动到固定好的聚丙烯空腔板上方来加热聚丙烯空腔板以及在加热完聚丙烯空腔板后离开聚丙烯空腔板的移动单元,加热单元与移动单元连接。所述压框3的一边与真空箱1的开口的一边可转动连接,与所述压框3的一边相对的另一边设有锁扣5。所述压框3的一边的中间连接一根杠杆6的一端,该杠杆6远离压框3的另一端安装有配重块7。所述承载升降模块包括承托盘和用于竖直提升或下降承托盘的第一油缸,承托盘与第一油缸的伸缩端连接,第一油缸还与外部控制油路连接。所述承托盘采用现有技术的适于安装模具的模板即可,第一油缸在本例中为三个常用油缸组成,具体结构如图2或3所示。所述的第一油缸的顶出和回退行程可多级控制,以实现产品放料、烘料、顶出、真空吸附、回退等工艺步骤下的模具位置控制。所述移动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支架8、一个第二支架9、四个导轮10、两个导轨11和一个气缸12 ;加热单元与移动单元连接是指加热单元与第一支架8连接;导轮10与第一支架8连接,导轮10上的轮子与导轨11滚动连接;气缸12安装在第二支架9上,气缸12的伸缩端与第一支架8连接;在真空箱1开口的相对的两边各分布一个导轨11且导轨11与真空箱1连接,导轨11远离真空箱1的一端安装在第二支架9上,导轨11为水平设置;气缸12与外部控制气路连接。所述加热单元为辐射加热箱4. 1和控制辐射加热箱4. 1的控制柜4. 2。所述加热单元与第一支架8连接是指辐射加热箱4. 1与第一支架8连接。在辐射加热箱4. 1的起始位置设有隔热板21、用于升降隔热板21的第二油缸19、 用于支撑第二油缸19及隔热板21的第三支架20 ;第二油缸19还与外部控制油路连接。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隔热板21位于辐射加热箱4. 1的下方,隔热板21安装在一个托架上, 托架与第二油缸19的伸缩端连接,托架的四个导柱安装在第三支架20上。本例中,第二油缸19就是一个常用油缸。所述抽真空模块包括真空泵13和负压筒14,真空泵13与负压筒14连接;所述抽真空模块与真空箱1连接是指负压筒14与真空箱1连接。它还包括集成控制单元15,集成控制单元15分别与液压机2、外部控制油路、控制柜4. 2、外部控制气路、真空泵13、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真空吸附成型装置,它包括抽真空模块和真空箱,抽真空模块与真空箱连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液压机和加热模块;所述真空箱安装在液压机的定板上,真空箱内设有用于安置模具且可竖直提升或下降模具的承载升降模块,真空箱的开口设有能够将聚丙烯空腔板固定在真空箱开口处的压框;所述加热模块设于液压机一侧,该加热模块包括加热单元和可使加热单元移动到固定好的聚丙烯空腔板上方来加热聚丙烯空腔板以及在加热完聚丙烯空腔板后离开聚丙烯空腔板的移动单元,加热单元与移动单元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初发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阳光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