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付沛杰专利>正文

空气喷流换热器的锥柱形内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441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喷流换热器的锥柱形内管,外管内套锥柱形内管,内管上沿径向和轴向开有小孔,内管用d=2mm钢板制成一头大一头小的锥柱形管,内管的断面是圆形或六边形,内管的小头端封堵,内管的大头端扩径与外管内壁焊接定位;空气喷流换热器是2、4、6行程,其内管的大头端应朝向进口端,外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风箱和下风箱的底板上。优点是:空气侧阻力损失小,四行程的总阻力损失小于1500Pa,经过6个行程总阻力损失不大于2000Pa;换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热效率越高,则换热管的壁温越低,该换热器结构简单,成本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喷流换热器,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率高和空气阻力小的空气喷流换热器的内外管组合件。
技术介绍
目前空气喷流换热器的共同特点是换热器由多个内管(喷流管)和外管(换热管) 组合成的基本元件组装而成。其内管均为上下等径的无缝钢管,空气以细流股形式从内管上的多个小孔高速喷出后,直冲外管即换热管的内壁,破坏了层流边界层,从而获得了很高的对流传热系数,喷流速度越高,热交换强度越大;但在增加喷流速度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空气侧的阻力损失,这是目前喷流换热器不能在更大范围内应用的核心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换热器效率高和空气流动阻力小的空气喷流换热器的锥柱形内管。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外管和内管,其特征在于空气喷流换热器的外管内套有内管,内管用d=2mm钢板制成一头大另一头小的锥柱形管,内管上沿径向和轴向开有小孔,内管的小头端封堵,内管的大头端扩径与外管内壁焊接,外管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上风箱和下风箱上。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内管的断面是圆形或六边形;所述的空气喷流换热器是二行程或四行程或六行程;所述的空气喷流换热器的内管在一、三、五行程中空气的进口在上边故内管的大头朝上,小头在下;在二、四、六行程中空气的进口端在下面,则内管应大头朝下,小头在上。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换热效率高,当空气的喷出速度为20— 30m/S 时,总传热系数可达35— 40千卡/m2. h. V,是片状及管状换热器总传热系数的2— 3倍; 空气侧阻力损失小,经过6个行程总阻力损失不大于2000 ;因换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热效率越高,则换热管的壁温越低,该换热器的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内、外管和上、下风箱的固定结构示意图;图2是喷流换热器为四行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上风箱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下风箱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 一图5中1.外管,2.内管,3.小孔,4.进风口,5.出风口,6.上风箱底板,7.下风箱底板,8.连通管, 9.定位柱。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空气喷流换的外管1内套有内管2,内管2和外管1中间用定位柱9 支撑,内管2上沿径向和轴向按合理的结构参数开有多个小孔3,内管2用d=2mm钢板制成一头大一头小的锥柱形管,内管2的小头封堵,内管2的大头扩径与外管1内壁焊接,内管 2的断面是圆形或六边形;如图2、图3所示所述的喷流换热器是四行程(或二行程或六行程)时,换热器中的内管2在一、三行程中空气的进风口 4在上边,故内管2应大头朝上小头在下;而在二、四行程中空气是自下而上,所以内管2应大头朝下小头在上,外管1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上风箱底板6和下风箱底板7上,如图4、图5所示上风箱底板6为单个的,下风箱底板7是两个连在一起的,第二、三行程通过连通管8联通,热空气从出风口 5放出;空气从锥柱形内管2的大头进入后,从内管2上的小孔3中以细流股高速喷出,喷到外管1的内壁上,破坏了外管1内壁上的层流边界层,故强化了对流传热,提高了换热器的热效率,由于采用了锥柱形内管2,随着空气从内管2喷出量自上而下增加,外管1和内管2之间的环形面积也逐渐增大,保证了空气无论是在内管2还是在内管2与外管1之间的流速波动不大,从而大大降低了空气的流动阻力损失;因气体膨胀,故所述的最后的热风出风口 5的口径应大于开始的冷风进风口 4。其优点是换热效率高,换热器的温度效率可达65%以上;空气侧阻力损失小,四行程的总阻力损失小于1500Pa,六行程的阻力损失不大于20001 ;使用寿命长,热效率越高,换热管的壁温越低,该换热器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使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使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喷流换热器的锥柱形内管,它包括外管和内管,其特征在于空气喷流换热器的外管(1)内套有内管(2),内管(2)用d=2mm钢板制成一头大另一头小的锥柱形管, 内管(2)上沿径向和轴向开有小孔(3),内管(2)的小头端封堵,内管(2)的大头端扩径与外管内壁焊接,外管(1)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上风箱和下风箱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喷流换热器的锥柱形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2) 的断面是圆形或六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喷流换热器的锥柱形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喷流换热器是二行程或四行程或六行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喷流换热器的锥柱形内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喷流换热器中的内管(2)在一、三、五单数行程中气体的进口端在上边故内管(2)应大头朝上,小头在下,在二、四、六双数行程中气体的进口端在下面则内管(2)应大头朝下,小头在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喷流换热器的锥柱形内管,外管内套锥柱形内管,内管上沿径向和轴向开有小孔,内管用d=2mm钢板制成一头大一头小的锥柱形管,内管的断面是圆形或六边形,内管的小头端封堵,内管的大头端扩径与外管内壁焊接定位;空气喷流换热器是2、4、6行程,其内管的大头端应朝向进口端,外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上风箱和下风箱的底板上。优点是空气侧阻力损失小,四行程的总阻力损失小于1500Pa,经过6个行程总阻力损失不大于2000Pa;换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热效率越高,则换热管的壁温越低,该换热器结构简单,成本低。文档编号F28F1/04GK201993020SQ20112006280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1日专利技术者付沛杰 申请人:付沛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气喷流换热器的锥柱形内管,它包括外管和内管,其特征在于:空气喷流换热器的外管(1)内套有内管(2),内管(2)用d=2mm钢板制成一头大另一头小的锥柱形管,内管(2)上沿径向和轴向开有小孔(3),内管(2)的小头端封堵,内管(2)的大头端扩径与外管内壁焊接,外管(1)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上风箱和下风箱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沛杰
申请(专利权)人:付沛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