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套管及具备该双套管的热交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0201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双套管及具备该双套管的热交换机,尤其涉及提供优良热传导性能的双套管结构的双套管及具备该双套管的热交换机,可以提高热交换机热交换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套管包括: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的多个隔断及内管内表面上形成的多个突出部;外管、内管、多个隔断及突出部相互一体形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另一双套管包括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的第1突出部及内管内表面上形成的第2突出部,外管与内管相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交换机包括上述双套管及连接于双套管一端的连接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管与外管相分离的双套管在外管的两端上形成有一体式连接器,该一体式连接器由一体形成的胀管部形成。依靠具备上述双套管的热交换机,可改善热交换效率,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双套管及具备该双套管的热交换机,更详细地,涉及一种提供了优良热传导性能的双套管结构的双套管及具备该双套管的热交换机,可以提高热交换机的热交换效率。
技术介绍
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为设置在汽车上,向汽车内传送冷风进行冷却的附属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的普通冷却系统通常由冷却循环结构构成,通过冷却循环过程来对汽车内部进行冷却,上述冷却循环结构由压缩机(Compressor)、冷凝机(Condenser)、膨胀阀(Expansion Valve)以及蒸发机(Evaporator)通过冷媒管连接实现,上述压缩机压缩并送出冷媒,上述冷凝机冷凝上述压缩机送出的高压冷媒,上述膨胀阀对上述冷凝机中冷凝并液化的冷媒进行降压,上述蒸发机将经上述膨胀阀降压的低压液态冷媒与向车辆内部排风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并蒸发,从而利用冷媒的蒸发残热通过吸热作用对向汽车内部排出的空气进行冷却。为提高空气调节装置的冷却性能,需要可对经膨胀阀膨胀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进行过冷却,并可使从蒸发机排出的冷媒达到合适的过热度的装置,因此最近开发的冷却系统主要在膨胀阀吸入侧及压缩机吸入侧处设置并使用有预设定的内部热交换机。上述内部热交换机通过双套管结构由连接于蒸发机与压缩管之间的内管(Inner Pipe)以及连接于冷凝机与膨胀阀之间的外管(Outer Pipe)来构成。内管流通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外管流通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其两者以相对反向的流动来互相进行热交换。即,通过流入膨胀阀的高温高压液态冷媒与从蒸发机排出的低温低压气态冷媒相互进行热交换可达到合适的温度。这样的内部热交换机只有其热传导率高才能使热交换效率良好,但其效果主要是由其双套管的结构来决定的。此外,为了限制EU温室气体的大气排放,目前使用中的全球温室效应物质 HFC (Hydro-Fluoro-Carbon)系列的13 (RlMa)冷媒将来会逐渐由低温室效应物质 HFO(Hydro Fluoro Olefin)系列的1234yf冷媒所代替,在目前的热交换机中,将来作为代替物的1234yf冷媒与目前的冷媒即相比较,存在15%程度的性能差距。为了提高欠佳的冷媒性能,需要对压缩机、蒸发机及冷凝机等全部的空气调节装置进行改良,从而需要承担大量的费用。因此,由于更换冷媒,为了提高车辆用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效率及性能,需要对热交换机的不良性能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依靠双套管结构来改善热交换机的热交换效率并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的热交换机。(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双套管包括外管与内管之间沿长度方向延长形成的, 并在圆周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断;以及在与上述多个隔断各自对应的位置上, 从上述内管的内表面向上述内管中心方向突出并沿长度方向延长形成的多个突出部。本专利技术的双套管热交换机包括上述双套管及与上述双套管一端相结合的连接器; 上述连接器,在其一侧上形成有可以直接插入上述双套管的外管开口部,在另一侧上形成有可以插入与所述内管的直径相同的另外的配管的内管开口部,连接器内部形成有可与内管及外管之间形成的通道相连接的空间。(三)有益效果上述本专利技术依靠双套管的结构可以提高冷媒的热传导率,并可以提高车辆用空气调节系统的效率及性能。本专利技术依靠双套管的结构可以使外管及内管的厚度最小化。本专利技术通过具备双套管的热交换机来改善热交换的效率,进而能够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套管热交换机的一体式双套管的立体图;图加至图2d为图1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套管热交换机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北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a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如为与图3a的连接器相结合的一体式双套管的侧截面立体图;图4b为与图北的连接器相结合的一体式双套管的侧截面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套管热交换机的分离式双套管的立体图;图6a及图6b为图5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7a为与图3a的连接器相结合的分离式双套管的侧截面立体图;图7b为与图北的连接器相结合的分离式双套管的侧截面立体图;图8为分离式双套管的外管上一体式形成的一体式连接器的立体图;图9为具备图8的一体式连接器的分离式双套管的侧截面立体图;附图的主要部件的符号说明10 一体式双套管 11 外管(一体式)13:内管(一体式) 20,200:连接器100 分离式双套管 111 外管(分离式)113 内管(分离式) 500 —体式连接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此时,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相同的结构部件以相同的符号来表示。并且,省略了关于公知常识及结构的详细说明以避免可能对本专利技术的关键点造成混淆。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套管热交换机的一体式双套管的立体图; 图加至图2d为图1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套管热交换机的连接器的立体图;图北为本专利技术的图3a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如为与图3a的连接器相结合的一体式双套管的侧截面立体图;图4b为与图北的连接器相结合的一体式双套管的侧截面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所涉及的双套管热交换机的分离式双套管的立体图;图6a及图6b为图5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7a为与图3a的连接器相结合的分离式双套管的侧截面立体图;图7b为与图北的连接器相结合的分离式双套管的侧截面立体图;图8为分离式双套管的外管上一体式形成的一体式连接器的立体图;图9为具备图8 的一体式连接器的分离式双套管的侧截面立体图。第1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例所涉及的一体式双套管10由外管11及内管13构成。并且,一体式双套管10包括在外管11与内管13之间沿长度方向延长形成的,并在圆周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断Ila ;以及在与多个隔断Ila各自对应的位置上, 从内管13的内表面向内管中心方向突出并沿长度方向延长形成的多个突出部13a。并且,外管11,内管13,多个隔断Ila及多个突出部13a全部可以一体式形成。内管13流通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外管11流通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其两者以相对反向的流动来互相进行热交换。外管11与内管13之间形成的外管通道2流通高温高压的液态冷媒。并且,内管13上形成的内管通道3流通低温低压的气态冷媒。一体式双套管10的截面形状为,外管11及内管13都是圆形,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为四角形、椭圆、三角形等各种多边形形状。隔断Ila及突出部13a的截面形状为矩形,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为圆、椭圆、三角形等多边形形状。比如,从数值上来说,外管11的内径为22mm,厚度为3mm左右,内管13的内径为 17謹,厚度为2. 4mm左右。隔断Ila及突出部13a的截面厚度及高度可以为Imm左右。并且,隔断Ila及突出部13a与下一隔断Ila及突出部13a所形成的在圆周上的角度可以为10 30°。下面将要进行说明的图加至图2d为图1的一体式双套管10的变形例。首先,参照图加,外管1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沿圆周方向以一定间隔设置并沿长度方向延长形成的多个槽lib。参照图2b,内管13的多个突出部13a中相邻的两个突出部13a之间还可以追加形成有突出部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套管应用于双套管热交换机中,由外管及所述外管内部形成的内管构成,其包括:所述外管与所述内管之间沿长度方向延长形成的,并在圆周方向上以一定间隔设置的多个隔断;以及在与所述多个隔断各自对应的位置上,从所述内管的内表面向所述内管中心方向突出并沿长度方向延长形成的多个突出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成龙崔在爀金永俊朴泳俊尹政勋
申请(专利权)人:和承RA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