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接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11508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13 0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接头组件,其在分离与外部壳体管连接的结合壳体时,能够分离所述结合壳体为不完全分离固定部件就能保持气密性,更加详细而言,包括:外部壳体,形成为管状,在内部形成有中空部;结合壳体,为了使流体移动,插入于所述中空部而与所述外部壳体管连接;气密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中空部的内部,与所述结合壳体的外表面结合以使插入的所述结合壳体和所述外部壳体相互保持气密性;以及固定部件,在所述外部壳体的外部可拆卸地插入结合,从而通过弹性固定插入到所述中空部的所述结合壳体,其中,所述固定部件通过加压固定所述结合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结合壳体在所述外部壳体的外侧朝所述中空部方向进入而位于所述中空部内部。

Quick coupling a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速接头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接头组件,其在分离与外部壳体管连接的结合壳体时,即使不完全分离固定部件也能够保持气密性地分离所述结合壳体。
技术介绍
汽车内部配置有多种零件,且在零件之间循环流动有空气、混合气体、排放气体、燃料等各种流体。例如,观察引擎冷却系统发现,具备引擎和散热器,在所述引擎和散热器循环冷却水,从而在散热器冷却引擎中产生的热。其中,设置有散热器软管,所述散热器软管连接引擎和散热器以形成冷却水的流动通道,在散热器软管的端部设置有快速接头以便将散热器软管通过装夹操作容易连接在散热器上,图1中示出了如上所述现有技术。如图1所示,虽然没有详细图示,但是简单观察根据现有技术的散热器连接用快速接头的结构可以发现其由:外侧壳体11,形成在散热器上或者插入有事先结合的连接端口;弹簧,使所述连接端口不发生脱离;和防止冷却水漏水的“0”形环组成,另外还具有进一步防止快速接头朝所述外侧壳体11的外侧发生分离的固定夹13。如上所述,根据现有技术的散热器连接用快速接头,由于所述弹簧而快速接头的连接不完美,因此需要另外设置至少两个固定夹13,而且具有需要一一分离所述多个固定夹才能分离外侧壳体和连接端口而不方便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韩国国内授权专利第10-0324547号(公告日:2002.02.16)韩国国内公开专利第10-2013-21592号(公开日:2015.03.06)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所述现有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接头组件,其在分离外部壳体和连接端口时,不完全去除固定夹就能进行分离,同时提高气密性而能够防止流体流出。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快速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壳体,形成为管状,在内部形成有中空部;结合壳体,为了使流体移动,插入于所述中空部而与所述外部壳体管连接;气密保持部件,设置在所述中空部的内部,与所述结合壳体的外表面结合以使插入的所述结合壳体和所述外部壳体相互保持气密性;以及固定部件,在所述外部壳体的外部可拆卸地插入结合,从而通过弹性固定插入到所述中空部的所述结合壳体,其中,所述固定部件通过加压固定所述结合壳体的外表面,所述结合壳体在所述外部壳体的外侧朝所述中空部方向进入而位于所述中空部的内部。另外,优选为,所述固定部件包括:固定体,呈“U”字形或者“”字形,插入结合于所述外部壳体的外表面,两侧进入到所述中空部的内部,加压所述结合壳体;以及一对弯曲部,在所述固定体的两端弯曲形成,从而防止所述固定体从所述外部壳体发生脱离。另外,所述外部壳体包括:外部主体,两侧开放,且在内部朝长度方向形成有所述中空部,在外表面的一侧插入有软管;以及插入槽,形成在所述外部主体的另一侧以与所述中空部连通,插入有所述固定部件,从而能够固定所述结合壳体,在所述外部主体的内表面形成有设置槽以插入固定所述气密保持部件,在所述外部主体的外表面形成有放置槽用以放置所述固定部件,从而在从所述插入槽的内部分离所述固定部件时,不用完全分离就能拆卸所述结合壳体,所述放置槽形成在防脱片上,所述防脱片与插入槽的上端连接而突出形成,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所述固定部件发生脱离。另外,所述结合壳体包括:内部主体,一侧与所述软管管连接,另一侧插入到所述中空部的内部而与所述外部壳体管连接,所述内部主体的另一侧与所述气密保持部件过盈配合,从而保持气密性以防流体移动时流出到外部,在所述内部主体的外表面形成有结合槽,所述结合槽中插入有进入到所述中空部的所述固定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其具有如下效果:与现有技术不同,从外部主体不用完全分离用于固定插入到中空部而与所述外部主体管连接的内部主体的固定体,而通过旋转所述固定体以使被抬起的弯曲部被放置在放置槽内,从而能够容易分离所述内部主体。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快速接头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快速接头组件的示意图。图3是设置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快速接头组件的外部壳体中的气密保持部件和固定部件的示意图。图4是露出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快速接头组件的中空部内部的固定部件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快速接头组件的结合壳体的示意图。图6是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快速接头组件的外部主体结合固定部件的情况的示意图。图7是图6的立体图。图8是将图6中示出的固定部件放置在放置槽的情况的示意图。图9是图8(b)的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快速接头组件100:外部壳体110:外部主体111:中空部113:插入槽115:旋转防止槽117:设置槽120:防脱片121:放置槽200:结合壳体210:内部主体211:结合槽213:旋转防止突起215:凸部300:气密保持部件310:联轴器320:橡胶环400:固定部件410:固定体420:弯曲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快速接头组件(以下,简称为“快速接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快速接头不仅可以使用在车辆的冷却系统上,还可以使用在所有的软管与其他部件连接的部分。首先,如图2以及图3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快速接头1其结构为大致包括外部壳体100、结合壳体200、气密保持部件300以及固定部件400。更加详细而言,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所述外部壳体100结合有后述的结合壳体200而结合为其两侧分别与软管(省略图示)管连接,从而提供供流体移动的移动通道,作为用于结合固定部件400的结构,例如包括外部主体110以及防脱片120,所述固定部件400用于固定所述结合壳体200。外部主体110整体上具有如下结构,即形成为圆筒形的管状,两侧开放,在内部朝长度方向形成有中空部111以与所述开放的两侧相互连通,在所述中空部111可以插入结合内部主体210。外部主体110的一侧其外径与软管的内径以过盈配合方式管连接,在外部主体110的另一侧插入有内部主体210的一部分而提供移动通道以供流体在其内部移动。其中,优选为,插入到中空部111内部的内部主体210通过气密保持部件300保持气密性以防止移动的流体流出到外部,以下更加详细说明所述气密保持部件300。另外,外部主体110在另一侧外表面可以形成有插入槽113,在所述插入槽113插入有后述的固定部件400,从而可以通过加压固定插入到中空部111内部的内部主体210使其不脱离,形成所述插入槽113的外部主体110被贯穿形成以与所述中空部111连通,从而能够使插入到所述插入槽113的固定部件400通过弹性与插入到所述中空部111的内部主体210插入结合,进而固定所述内部主体210。在形成中空部111的外部主体110的内表面可以形成有旋转防止槽115,所述旋转防止槽115用以防止插入到所述中空部111的内部主体210发生旋转或者移动,并且在内部主体210的外表面突出形成有与所述旋转防止槽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速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部壳体(100),形成为管状,在内部形成有中空部(111);/n结合壳体(200),为了使流体移动,插入于所述中空部(111)而与所述外部壳体(100)管连接;/n气密保持部件(300),设置在所述中空部(111)的内部,与所述结合壳体(200)的外表面结合以使插入的所述结合壳体(200)和所述外部壳体(100)相互保持气密性;以及/n固定部件(400),在所述外部壳体(100)的外部可拆卸地插入结合,从而通过弹性固定插入到所述中空部(111)的所述结合壳体(200),/n所述固定部件(400)通过加压固定所述结合壳体(200)的外表面,所述结合壳体(200)在所述外部壳体(100)的外侧朝所述中空部(111)方向进入而位于所述中空部(111)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05 KR 20-2018-00050121.一种快速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部壳体(100),形成为管状,在内部形成有中空部(111);
结合壳体(200),为了使流体移动,插入于所述中空部(111)而与所述外部壳体(100)管连接;
气密保持部件(300),设置在所述中空部(111)的内部,与所述结合壳体(200)的外表面结合以使插入的所述结合壳体(200)和所述外部壳体(100)相互保持气密性;以及
固定部件(400),在所述外部壳体(100)的外部可拆卸地插入结合,从而通过弹性固定插入到所述中空部(111)的所述结合壳体(200),
所述固定部件(400)通过加压固定所述结合壳体(200)的外表面,所述结合壳体(200)在所述外部壳体(100)的外侧朝所述中空部(111)方向进入而位于所述中空部(11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件(400)包括:
固定体(410),呈“U”字形或者字形,插入结合于所述外部壳体(100)的外表面,两侧进入到所述中空部(111)的内部,加压所述结合壳体(200);以及
一对弯曲部(420),在所述固定体(410)的两端弯曲形成,从而防止所述固定体(410)从所述外部壳体(100)发生脱离。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国贤成承勋慎重炫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和承RA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