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9908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包括一第一电极层、一第二电极层、一发光层以及一空穴注入层。发光层位于第一电极层以及第二电极层之间。空穴注入层位于第一电极层与发光层之间,其中空穴注入层包括一第一材料层以及一第二材料层。第二材料层位于第一材料层上,其包括一主体材料以及一掺杂材料,其中第二材料层的掺杂材料与第一材料层的材料实质上相同。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中,空穴注入层包括第一材料层与第二材料层,且第二材料层的掺杂材料与第一材料层的材料实质上相同,因而提升空穴注入效率。如此一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具有提升的发光效率、较低的驱动电压以及较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且尤其涉及一种具较佳空穴注入效率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
技术介绍
电致发光元件(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是一种可将电能转换成光能且具有高转换效率的半导体元件,其常见的用途为指示灯、显示面板以及光学读写头的发光元件等。由于电激发光元件具备如无视角问题、工艺简易、低成本、高应答速度、使用温度范围广泛与全彩化等特性,因此,符合多媒体时代显示器特性的要求,可望成为下一代的平面显示器的主流。一般来说,电致发光元件包括阳极、发光层以及阴极。电致发光元件的发光原理是将空穴、电子分别由阳极、阴极注入至发光层。当电子与空穴在电激发光层中相遇时,会进行再结合而形成光子(photon),进而产生放光的现象。为了使电子与空穴在较低的驱动电压下就能顺利地从电极注入至发光层,阳极与发光层之间可进一步配置有电子注入层与电子传输层,以及阴极与发光层之间可进一步配置有空穴注入层与空穴传输层。其中,电子注入层与电子传输层中具有P型掺质,空穴注入层与空穴传输层中具有η型掺质,且掺质通常是通过共蒸镀的方式形成于材料层中。然而,目前用于空穴注入层中的ρ型掺质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电极层以及一第二电极层;一发光层,位于该第一电极层以及该第二电极层之间;以及一空穴注入层,位于该第一电极层与该发光层之间,其中该空穴注入层包括:一第一材料层;以及一第二材料层,位于该第一材料层上,其包括一主体材料以及一掺杂材料,其中该第二材料层的该掺杂材料与该第一材料层的材料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昌廷徐士峰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