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29509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潜像载体,其用于承载潜像;显影部,其利用含有调色剂和载液的液体显影剂对承载于所述潜像载体上的所述潜像进行显影;挤压辊,其与通过所述显影部而被显影的所述潜像载体抵接,并且施加有偏压;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从而当所述潜像载体的与非印刷范围相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挤压辊和所述潜像载体的抵接位置时对所述挤压辊施加第1偏压,而当所述潜像载体的与印刷范围相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挤压辊和所述潜像载体的抵接位置时对所述挤压辊施加与所述第1偏压不同的第2偏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照片方式的,其使用含有调色剂和载液的液体显影剂进行显影,并且在显影后对承载于潜像载体上的载液进行挤压。
技术介绍
公开有各种湿式图像形成装置,其使用将由固体成分组成的调色剂分散在液体溶剂中的高粘度的液体显影剂,对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将静电潜像可视化。该湿式图像形成装置中所使用的显影剂,是一种使固体成分(调色剂粒子)悬浮在由硅油、矿物油或者食用油等组成的具有电气绝缘性的高粘度有机溶剂(载液)中的显影剂,并且该调色剂粒子极其微小,粒子直径在Iym左右。湿式图像形成装置通过使用此类的微小的调色剂粒子,与使用粒子直径为7 μ m左右的粉状体调色剂粒子的干式图像形成装置相比,能够达到高画质化。通过该种方式,在使用了含有调色剂和载液的液体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需要将显影于潜像载体上的液体显影剂的多余载液去除。此外,需要将附着在潜像载体的非图像部分上的多余的调色剂(不清晰调色剂)去除。而且,公开有如下技术方案,即,使用挤压辊将此类多余的载液或者不清晰调色剂等的剩余显影剂去除,其中,所述挤压辊以能够向和潜像载体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两者的圆周速度方向为相同的方向)旋转的方式与潜像载体抵接。作为此类的挤压辊,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用于去除像载体的剩余载液的去除部件。此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以下内容,S卩,通过对清扫辊(sweep roller)的抵接分离动作以及离开动作时刻以及偏压电压施加动作进行控制,从而能够抑制调色剂或者载液的浪费的同时,也回避了在和像载体之间产生异常放电的现象。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以下内容,即,一种分为两阶段的剩余载液去除方法,通过在第1阶段和第2阶段,使用不同的旋转数、不同的辊径、不同的辊硬度,从而防止了图像部的调色剂粒子的紊乱。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27830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28751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9-9839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如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所述,当去除部件(以下,称为挤压辊)以可旋转的方式与潜像载体抵接时,在挤压辊和潜像载体之间的夹持入口处产生液体积存(弯液面)。特别是,在潜像载体的圆周速度和去除部件的圆周速度大致相同时,容易产生弯液面。有时在该弯液面中,会滞留有从潜像载体的非图像部移动出的不清晰调色剂的调色剂粒子。该调色剂粒子在潜像载体的图像部到达所述夹持入口处时,将向潜像载体一侧移动, 从而附着于该图像部上被再次显影。当发生该再次显影时,在图像部的前端一侧,产生浓度增高的浓度异常现象,进而降低画质的均勻性。那么,参照附图3 附图7,对由于该弯液面而产生的图像前端处的浓度异常进行说明。图3为,表示了在挤压辊和感光体之间被形成(图3(a))、并排出(图3(b))弯液面的状况的图;图4为,表示了相对于感光体表面的移动量的弯液面量的变化的图;图5为, 表示相对于距图像前端的位置的光学浓度的图;图6为,表示单色图像形成时的印刷用纸上的图像浓度分布的示意图。如图3(a)所示,在挤压辊和感光体之间的夹持入口处形成有弯液面(液体积存)。 弯液面是一种以相对于挤压辊的液体显影剂的表面张力、以及在感光体和挤压辊之间形成的电场等为原因而产生的积存液体。通常情况下,在挤压辊上施加有感光体的图像部和非图像部的表面电位(例如,在非图像部上为600V、在图像部上为50V)之间的偏压值(例如 400V)。通过该感光体和挤压辊之间的电位差,在感光体的非图像部与挤压辊对置时,产生将液体显影剂中所含有的调色剂粒子押贴向挤压辊一侧的电场,从而使附着在非图像部上的多余的调色剂粒子(不清晰调色剂)向挤压辊一侧移动。而且,随着调色剂粒子的移动, 载液也随之移动,从而形成含有调色剂粒子和载液的弯液面。如图4所示,当在感光体和挤压辊之间液体显影剂开始供给时,随着时间的经过、 即、感光体表面的移动量的增加,该弯液面的量持续增加至一定值。另外,弯液面的量能够通过对如图3(a)所示的、挤压辊圆周面上的弯液面长度进行测定的方式被定义。如图3(b)所示,通过以此方式随着感光体的旋转而成长了的弯液面,在感光体从非图像部过渡到图像部时被排除。即,在非图像部上,感光体的表面电位高于挤压辊的表面电位,与此相对,由于在图像部上其关系发生逆转,因此作用于挤压辊和感光体之间的电场也发生逆转,从而滞留于弯液面中的调色剂粒子向感光体的图像部移动,因而再次附着 (再次显影)于感光体上。图5为,表示相对于距印刷有单色图像时的图像前端的位置的图像浓度。本来,印刷有单色图像时,不管图像的位置如何图像浓度都应该固定,但是以所述的弯液面为原因而在图像前端部产生浓度增高的浓度异常。图6为,表示了印刷用纸上的单色图像的印刷状况、以及图像浓度分布的状况的图。如该图所示,在印刷用纸上可观察到,在单色图像的印刷开始时的图像前端部上产生浓度异常。在图7中,进一步图示了以每预定间隔的方式对单色图像进行连续印刷时的时序图。在该图中也图示了,在印刷范围内对单色图像进行印刷。在图中表示了,使施加在挤压辊上的电压(偏压)Vsq固定时的弯液面量(用弯液面长度进行测定)、和图像浓度的时间推移。如图所示,在印刷范围之间弯液面成长,并达到饱和状态(长度3mm左右)后,当印刷范围开始时,开始弯液面内的调色剂粒子的排除,从而在各个图像前端部产生高浓度化的浓度异常。在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对于此类的图像前端部的浓度异常未采取任何对策。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潜像载体,其用于承载潜像;显影部,其利用含有调色剂和载液的液体显影剂对承载于所述潜像载体上的所述潜像进行显影;挤压辊,其与通过所述显影部而被显影的所述潜像载体抵接,并且施加有偏压;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从而当所述潜像载体的与非印刷范围相对应的位置, 位于所述挤压辊和所述潜像载体之间的抵接位置时对所述挤压辊施加第1偏压,而当所述潜像载体的与印刷范围相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挤压辊和所述潜像载体之间的抵接位置时对所述挤压辊施加不同于所述第1偏压的第2偏压。而且,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控制部将所述第1偏压的绝对值控制为,大于所述第2偏压的绝对值的数值。而且,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非印刷范围为,对应于所述潜像载体中与一个记录材料的印刷范围相对应的位置和所述潜像载体中与下一个记录材料的印刷范围相对应的位置之间的、所述潜像载体的位置。而且,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第2挤压辊,所述第2挤压辊抵接在通过所述挤压辊挤压的所述潜像载体而进行旋转。而且,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施加在所述第2挤压辊上的偏压的绝对值,小于施加在所述挤压辊上的偏压的绝对值。此外,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带电的潜像载体进行移动; 使承载有具有调色剂和载液的液体显影剂的显影辊与带电的潜像载体抵接;使抵接有所述显影辊的所述潜像载体与施加有第1偏压的挤压辊相抵接;对带电的潜像载体进行曝光从而形成潜像;利用承载于所述显影辊上的液体显影剂对形成有所述潜像的所述潜像载体进行显影;使利用液体显影剂而被显影的所述潜像载体与施加有第2偏压的挤压辊抵接,其中,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潜像载体,其用于承载潜像;显影部,其利用含有调色剂和载液的液体显影剂对承载于所述潜像载体上的所述潜像进行显影;挤压辊,其与通过所述显影部而被显影的所述潜像载体抵接,并且施加有偏压;控制部,其进行控制,从而当所述潜像载体的与非印刷范围相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挤压辊和所述潜像载体的抵接位置时对所述挤压辊施加第1偏压,而当所述潜像载体的与印刷范围相对应的位置,位于所述挤压辊和所述潜像载体的抵接位置时对所述挤压辊施加与所述第1偏压不同的第2偏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努樋口尚孝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