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溅器(300,500,700),其被配置成通过将由第一辊(104)和第二辊(112)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过剩液体流分成第一流(600)和第二流(610)来控制所述过剩液体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在墨显影器中抑制飞溅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利用液体墨的打印设备(或印刷设备)中,墨流可能产生飞溅。因为墨会飞溅, 所以墨可能会粘附到打印设备的某些零部件。随着时间的流逝,载液蒸发,而积聚起来的浓 缩墨(或淤积物)层则可能会堵塞或限制墨的进一步流动。这又可能会导致故障和损坏。对容纳有这些积聚起来的墨的零部件进行清洁可能是既费时又费用昂贵的。特别 地,在不拆开设备的情况下去除掉积聚的墨可能是困难的,这常常使该任选项在实际应用 中是不切实际的。附图说明附图示出了本文所述原理的各种实施例并且是说明书的一部分。所示出的实施例 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用来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图1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墨显影器设备的一个说明性实施例。图2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墨显影器设备的说明性实施例内的墨流。图3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防溅器的一个说明性实施例。图4示出了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墨显影器设备内的淤积物累积和所导致的墨流。图5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说明性墨显影器设备的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说明性墨显影器设备的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文所述原理的说明性防溅器的透视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相似(但不一定相同)的元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性的目的阐述了大量的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系统 和方法的全面理解。然而,显而易见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 的情况下也可以实施本装置、系统及方法。在说明书中提到“实施例”、“示例”或类似用语 时,意思是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将被包括在至少一个实 施例中,但不必包括在其它实施例中。在说明书各处中的措词“在一个实施例中”(或者类 似措词)的各种情形并不必然地都是指相同的实施例。图1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墨显影器设备100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侧视 图。墨显影器设备100可以是二元式墨显影器(binary inkdeveloper, BID)单元。此外, 设备100可以被用在液体电子照相(LEP)打印机中。墨显影器设备100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给感光鼓102提供均勻的墨膜。为此,设备 100利用了墨(或称墨液)的连续流动,其中该墨通过入口 120进入显影器100,并且通过 该设备循环到将墨中的一小部分转移到感光鼓102,如下面将详细说明的那样。然后,墨流 中的大部分通过墨出口 108从设备100排出。这些过剩的墨返回到墨贮存器,在墨贮存器 中墨被重调(或称再生,再处理),并且通过入口 120再循环到设备100中。墨由载液和墨颗粒组成。墨颗粒悬浮在载液内,这使得墨颗粒易于传送、存储和操作。墨颗粒受到电磁场存在的影响,而载液则不会。显影器设备100包括墨显影辊104,其配制成供应能够被选择性地转移到感光鼓 102的均勻墨膜。显影辊104转动通过显影器设备100内的墨流,以便将涂染了墨的表面传 送至感光鼓102。为了将墨选择性地转移到感光鼓102,通过激光(未示出)在感光鼓102上生成 对应于被打印图像的电荷分布图。在显影辊104外表面上的墨被感光鼓102的带电部分吸 弓丨,并且被转移到感光鼓102的带电部分。这就以待印图像的形式产生了液体墨的图案。然 后,将该显影图像从感光鼓102转移到打印介质(例如,纸张),或者转移到中间转移构件 (未示出),接着再转移到打印介质上以便在该打印介质上形成期望的图像。显影器设备100还包括墨托盘106,以容纳该墨流并将所有过剩的墨引至墨出口 108。主电极110和显影辊104被充电以便操作墨颗粒。另外,主电极110和显影辊104之 间的间隙产生通道,通过转动鼓104的粘黏动作,墨被输送通过该通道。主电极还支撑设备 100的各个零部件。压墨辊112在其与显影辊104之间的接触处接触显影辊104。在该接触处,压墨辊 112将显影辊104上的墨膜压紧并且去除任何过剩的墨,以便在显影辊104的表面上产生均 勻的墨膜。因为显影辊104的外表面与通过墨入口 120被泵送进入设备的墨接触,所以初 始时显影辊104的外表面涂覆有一层墨。由于通过主电极110与显影辊104之间的电势产 生的静电场,墨颗粒优先粘附到显影辊104,从而在显影辊104的表面上产生高固体含量的 墨膜。压墨辊112将该高固体含量的墨膜压紧,并去掉或减少过剩的低固体含量的墨。随 着压墨辊112去掉该墨,其可能导致形成液滴,该液滴可能会飞溅到二元式墨显影器之外, 从而导致泄漏。如上所述,这样的泄漏和积聚的墨沉积物能够以至少三种方式导致墨显影器设备 失效,即交叉污染、打印质量问题、以及总的客户体验。交叉污染发生在当来自一个二元式 墨显影器的飞溅影响相邻的二元式显影器并且污染墨源时。打印质量问题发生在当飞溅抵 达光成像板并且显示为该页面上的打印质量缺陷时。另外,挤压飞溅可能会在该设备内侧 或外侧堆积起淤积物沉积。淤积物沉积可能会限制设备的实际寿命或感知寿命。外部飞溅 会在二元式墨显影器的外部上堆积成难看的淤积物积聚。这可能会影响总的客户体验。设备100的其它部件包括清洁辊114,其对显影辊104进行清洁;刮片,其从清洁 辊114上刮掉过剩的墨;海绵辊116,其从刮片126和/或清洁辊114上清洁过剩的墨;以 及,挤压辊118,其将过剩的墨从海绵辊116中挤出来。海绵辊116可以与刮片126和/或 清洁辊114接触,以便对这两者(或其中之一)进行清洁。如上所述,墨入口 120将新鲜的墨或者重复利用的墨引入到二元式墨显影器100 中。另外,二元式墨显影器包含有墨排放通路124以便允许过剩的墨从二元式墨显影器排 放到托盘106中的出口 108。图2示出了在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墨显影器设备100内的示例性墨流。如上所述,设 备100包括墨显影辊104,墨托盘106,墨出口 108,主电极110,压墨辊112,清洁辊114,海 绵辊116,挤压辊118,墨入口 120,墨排放通路124,和刮片126。图2中所示的每个辊内的 箭头指示了所图示的示例中的各个辊的旋转方向。具体地,一些辊(102,112,114,和116) 被示出为是以逆时针方向转动,而其它辊(104,118)则被示出为是以顺时针方向转动。如图2中通过墨流箭头202所示那样,设备100从墨源通过墨入口 120接收新鲜 的(或重新利用的)墨。该墨向上行进并进入位于主电极Iio与显影辊104之间的通道。 主电极100与显影辊104之间的电势偏压导致墨颗粒优先粘附到显影辊104的表面。压墨 辊112在与打印鼓102接触之前对显影辊上的墨膜厚度进行调节。然后如上所述,墨被从 显影辊104选择性转移到鼓表面102的带电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为了提供更好的打印性能,以及为了优化通过设备的墨循环 以便具有最小的淤积物积聚,设备100利用了各种清洁零部件,例如上文所述的辊和刮片 (例如,114,116,和118)。清洁辊114从显影辊104上去除剩余墨。刮片126对清洁辊114 进行清洁。海绵辊116从刮片126和/或清洁辊114上去除墨。挤压辊118从海绵辊116 中挤出积聚的墨。如图2中所示,没有被转移到感光鼓的墨经由墨出口 108返回到墨贮存器或容器 (未示出),以便被重调和再循环。存在三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溅器(300,500,700),其被配置成通过将由第一辊(104)与第二辊(112)间相互作用产生的过剩液体流分成第一流(600)和第二流(610)来控制所述过剩液体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D萨波,MA古斯曼,
申请(专利权)人:惠普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