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033847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潜像载体,潜像形成在该潜像载体上;显影剂载体,其与所述潜像载体抵接,并使用液体显影剂来对所述潜像进行显影;像载体带,通过所述显影剂载体显影的图像被转印到该像载体带上;转印辊,其在周面上具有凹部,并在所述凹部之外的所述周面上配置有薄层部件,且通过旋转而使所述像载体带与被支承在所述薄层部件上的转印材料抵接;控制部,其进行驱动控制以使所述像载体带的涂布区域与所述薄层部件抵接,其中,所述像载体带的涂布区域为,与通过所述显影剂载体而被涂布了所述载液的所述潜像载体的涂布区域抵接,从而被涂布所述载液的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具备,使配置在具有凹部的 转印辊周面上的薄层部件和像载体带抵接的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将形成在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在转印材料上的图像形成装置,现有例如专利 文献1中所记载的装置。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装置为,通过含有调色剂粒子和载液的液 体显影剂来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所谓的液体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在该装置中,通 过由设置在压印辊(相当于转印辊)的周面的一部分上的把持部来把持印刷介质(转印材 料),并以将该转印材料卷绕在压印辊上的方式而使所述转印材料从压印辊与鼓状的中间 转印体(像载体)之间的夹持部通过,从而将图像转印在转印材料上。根据此种结构,由于 是以机械性地把持转印材料的状态而使该转印材料通过夹持部,因此即使在夹持部处施加 较高的转印压力,也不用担心转印材料会贴在像载体上。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以液体显影方式显影在感 光体上的图像一次转印在无接头带状的像载体带上,并使转印材料在像载体带和二次转印 辊之间的夹持部中通过,从而将像载体带上的图像二次转印在转印材料上。通过适用专利 文献1中所记载的具有把持部的转印辊以作为该装置中的二次转印辊,从而可望实现在避 免转印材料贴在像载体带上的条件下,施加较高的转印压力。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6-513883号公报(例如,图1、图2A)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036943号公报(例如,图1、图4)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压印辊(转印辊)的表面上,卷绕有可替换的薄层状的压 印纸。具体来说,将压印辊的周面的一部分切开而设置凹部,并通过设置在该凹部中的压印 纸紧固件紧固并支承压印纸的一端部。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者们的实验,发现了以下问题,S卩,在以此种方式组合转印辊和像 载体带的结构中,有时会在像载体带上产生无法恢复的变形,其中,所述转印辊将由凹部所 支承的薄层状部件卷绕在周面上。此种像载体带的变形必然导致在由该带所承载的图像上 产生紊乱。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几种形态提供了如下的技术,S卩,能够在具备使配置在具有凹部 的转印辊周面上的薄层部件和像载体带抵接的结构的中, 解决上述课题,从而防止像载体带的变形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图像的紊乱。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种形态的特征在于,具有潜像载体,潜像形成在该潜像载体上;显影剂载体,其与所述潜像载体抵接,并使用含有调 色剂以及载液的液体显影剂,来对被形成在所述潜像载体上的所述潜像进行显影;像载体 带,其与所述潜像载体抵接,从而使通过所述显影剂载体显影的图像被转印到该像载体带 上;转印辊,其在周面上具有凹部,并在所述凹部之外的所述周面上配置有薄层部件,且通 过旋转而使所述像载体带与所述薄层部件、或者与被支承在所述薄层部件上的转印材料抵 接;控制部,其进行驱动控制以使所述像载体带的涂布区域与所述薄层部件抵接,其中,所 述像载体带的涂布区域为,与通过所述显影剂载体而被涂布了所述载液的所述潜像载体的 涂布区域抵接,从而被涂布所述载液的区域。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使转印辊停 止在凹部与像载体带对置并分离的位置处,其中,所述转印辊在周面上具有所述凹部、且在 所述凹部之外的所述周面上配置有薄层部件;使显影剂载体与潜像载体抵接,从而将载液 涂布在所述潜像载体上,其中,所述显影剂载体用于承载包含调色剂以及所述载液的液体 显影剂;使涂布有所述载液的所述潜像载体与移动的所述像载体带抵接,从而将所述载液 涂布在所述像载体带上;在所述像载体带上被涂布了所述载液之后,使所述转印辊进行旋 转,通过所述转印辊的旋转,使所述薄层部件与被涂布了所述载液的所述像载体带抵接。本申请专利技术者们基于各种实验,认为上述像载体带的变形的问题是以如下的方式 而产生的。即,在被配置于转印辊周面上的薄层部件上,特别是在转印辊的周面和凹部的切 换部位的附近,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表面的凹凸(起伏)。特别是,在为了承受与像载体带之 间的抵接载荷而以较高的张力张紧并架起薄层部件的情况下,凹凸将变得显著。当像载体 带与此种在表面具有凹凸的薄层部件抵接时,薄层部件对像载体带的抵接压力将根据位置 而有所不同(抵接不均勻)。在这里,事实上无法实现在相互抵接的薄层部件和像载体带之 间使两者的周速完全一致,此种薄层部件和像载体带之间的抵接不均勻以及周速差将导致 在像载体带上产生剪切应力,从而引起上文所述的像载体带的变形。在上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中,当转印辊周面上的薄层部件和像载体带抵接时,将由显 影剂载体向像载体带涂布载液。由于该载液会起到降低薄层部件和像载体带之间的摩擦力 的润滑作用,因此即使存在如上文所述的这种抵接不均勻和周速差,也会大大降低在像载 体带上产生剪切应力的可能性。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防止像载体带的变形以及由 此而引起的图像的紊乱。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可采用以下结构,S卩,具有曝光部,该曝光部向 潜像载体发光或停止发光,从而形成潜像,潜像载体的涂布区域为,所述曝光部被停止发光 的区域。在采用向像载体带照射光,并使调色剂像附着在该照射区域上的显影方式的装置 中,在显影时,未被曝光的潜像载体上不会附着调色剂,而是仅附着载液。即,通过停止曝光 部的发光,从而能够在潜像载体上形成被涂布了载液的涂布区域。另外,例如可采用以下结构,S卩,具有曝光部,其向潜像载体发光或停止发光,从 而形成潜像;显影偏压施加部,其向显影剂载体施加显影偏压,其中,潜像载体的涂布区域 为,由所述曝光部发光引起的潜像载体的表面电位的绝对值,高于显影偏压的绝对值的区 域。即,即使潜像载体被曝光,但只要不被显影,便能够以与上述同样的方式在潜像载体上 形成被涂布了载液的涂布区域。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其他形态的特征在于,5具有像载体带,其用于承载图像;转印辊,其在周面上具有凹部,并在所述凹部之外的所 述周面上配置有薄层部件,且通过旋转而使所述像载体带与所述薄层部件、或者与被支承 在所述薄层部件上的转印材料抵接;涂布部,其向所述像载体带涂布涂布液;控制部,其进 行驱动控制以使所述像载体带的涂布区域与所述薄层部件相抵接,其中,所述像载体带的 涂布区域为,由所述涂布部涂布了所述涂布液的区域。 在以此种方式构成的专利技术中,由于由涂布部涂布在像载体带上的涂布液在像载体 带和薄层部件之间起到润滑作用,因此与上述专利技术同样地,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抵接不均 勻和周速差所导致的像载体带的变形以及由此引起的图像的紊乱。虽然对该情况下的涂布 液没有特别地限定,但如果采用例如具有与包含在液体显影剂中的载液同等成分的液体, 则即使在像载体带上残留有涂布液,也能够将对所形成的图像带来的影响抑制在最小程 度。在本专利技术中,例如可采用以下结构,即,具有清洁部,其与像载体带抵接从而对像 载体带进行清洁;移动部件,其使清洁部与像载体带抵接或分离,其中,控制部在进行驱动 控制使像载体带的涂布区域与薄层部件抵接时,通过移动部件使清洁部从像载体带分离。 通过此种方式,被涂布在像载体带上的涂布液不会被清洁部去除,而是被输送至像载体带 与转印辊的薄层部件之间的抵接位置,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潜像载体,潜像形成在该潜像载体上;显影剂载体,其与所述潜像载体抵接,并使用含有调色剂以及载液的液体显影剂,来对被形成在所述潜像载体上的所述潜像进行显影;像载体带,其与所述潜像载体抵接,从而使通过所述显影剂载体显影的图像被转印到该像载体带上;转印辊,其在周面上具有凹部,并在所述凹部之外的所述周面上配置有薄层部件,且通过旋转而使所述像载体带与所述薄层部件、或者与被支承在所述薄层部件上的转印材料抵接;控制部,其进行驱动控制以使所述像载体带的涂布区域与所述薄层部件抵接,其中,所述像载体带的涂布区域为,与通过所述显影剂载体而被涂布了所述载液的所述潜像载体的涂布区域抵接,从而被涂布所述载液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伸一井熊健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