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056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像素结构具有不对称的液晶配向,且液晶显示面板被划分为阵列设置的显示区块。当液晶显示面板处于窄视角显示模式时,部份显示区块会被关闭或变暗,使得在侧视观看显示面板时,显示画面会被关闭或变暗的显示区块干扰,以达到防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液晶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防窥效果的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显示器为了使画面能提供给多个观看者,通常具有广视角的显示效果, 但在某些时候或场合,例如在阅读机密信息或输入密码时,广视角的显示效果却容易使机密信息被旁人所窥视而造成机密信息外泄。因此,为了满足提供给多个观看者以及在公众场合处理机密信息的两种不同需求,具有可切换广视角显示模式与窄视角显示模式的可调整视角的显示器逐渐成为显示器市场的主流商品之一。现有显示器的防窥机制大致上可分为下列数种技术一、显示器外表面直接加装防窥片一般防窥片主要是通过抑制大视角的亮度,使侧视的观看者无法清楚的读取所显示的信息,达到隐私保护的效果。虽然方法简单,材料也容易取得,但因为属于额外加上一片光学膜片,会影响原本正视时显示器的光学特性及显示质量,而且也需要手动切换防窥与否,造成使用者在使用上较不方便。二、背光源控制利用原本出射光具有高度准直性的背光源,搭配一可电压控制的扩散片,例如高分子分散液晶膜(PDLC),通过关电压时可电压控制的扩散片会将准直光扩散,造成在侧视时有光源出射,以提供广视角显示模式;开电压时可电压控制的扩散片不会对原本的准直光造成扩散的作用,以达成窄视角的显示模式。此方法主要是通过控制背光的出射角度,来调整侧视的亮度,使侧视的人无法读取显示信息。在理想上虽可以完美的避免其它人员窥视信息,且切换方便,但实际应用上因为光路控制不易,无法达成完全的准直光,虽然可以降低背光源在大视角的分布,但却无法将大视角的亮度完全降至无法辨识,因此在防窥表现上无法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三、外加视角控制模块单元在原本正常显示的显示模块(面板)上,再外加另一片视角控制模块(面板),通过电压控制视角控制模块的开关来切换广视角显示模式与窄视角显示模式。此方法在广视角显示模式时,不会对原本的影像显示造成任何干扰或破坏,能保有原本影像的质量。而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侧视的亮度会被明显的抑制,而使得侧视的人不易判读影像所显示的信息。但因为是由两片模块所组成,整体重量及厚度皆增加一倍,相对上成本也大幅的提尚ο由上述可知,现有显示器的防窥技术在达到防窥效果的同时往往需要牺牲原有的部分特性,如显示质量、光学特性、厚度以及重量等,因此现有防窥技术仍具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可兼具防窥效果与良好的显示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是对像素结构本身进行设计,不需要额外浪费开口率去设计干扰像素,也不需要额外附加视角控制模块单元(面板),且不需要大幅更动像素制程,便能提供良好的防窥效果以及显示质量。为具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在此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第一区域以及至少一第二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分别具有多个次像素。每一次像素包括至少一第一像素电极区以及至少一第二像素电极区。第一像素电极区被一第一水平基准线以及一第一垂直基准线划分为多个第一配向子区。第一配向子区分别具有一个液晶配向,且第一配向子区的液晶配向各不相同。第二像素电极区被一第二水平基准线以及一第二垂直基准线划分为多个第二配向子区。第二配向子区分别具有一个液晶配向,且第二配向子区的液晶配向各不相同。第二水平基准线将第二像素电极区划分为面积不对等的一第三配向区以及一第四配向区。当液晶显示面板处于一窄视角显示模式时,位于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像素电极区的驱动电压小于第一区域内的第二像素电极区以及第二区域内的第一与第二像素电极区的驱动电压,第一区域内的第二像素电极区在显示一第一正视亮度时的驱动电压实质上大于第二区域内的第一像素电极区以及第二像素电极区在显示第一正视亮度时的驱动电压。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多个次像素,其中每一次像素包括至少一第一像素电极区与一第二像素电极区。在第二像素电极区中,具有至少一个液晶配向方向, 且液晶配向方向的分量总和,造成在上半视角方向与下半视角方向的光通量不相同,以及, 所有第一像素电极区的驱动电压小于第二像素电极区的驱动电压。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第一区域以及至少一第二区域,第一区域以及第二区域分别具有多个次像素,每一次像素包含至少一第一像素电极区与一第二像素电极区。其中至少一第一像素电极区或第二像素电极区内,具有至少一个液晶配向方向,且液晶配向方向的分量总和,造成在上半视角方向与下半视角方向的光通量不相同; 并且,当液晶显示面板处于一窄视角显示模式时,位于第一区域内的第一像素电极区在显示一第一正视亮度时的驱动电压实质上小于第一区域内的第二像素电极区以及第二区域内的第一与第二像素电极区在显示第一正式亮度时的驱动电压,而第一区域内的第二像素电极区在显示第一正视亮度时的驱动电压实质上大于第二区域内的第一像素电极区以及第二像素电极区在显示第一正视亮度时的驱动电压。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局部显示区域;图2A绘示图1的液晶显示面板上的一个次像素上的各区域的液晶分布配比的示意图;图2B绘示图2A的次像素的像素结构;图3绘示可应用于图1的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另一种像素结构;图4A与4B分别绘示次像素的第一像素电极区以及第二像素电极区在各视角的相对亮度分布情形;图5A与5B分别绘示第二像素电极区在不同驱动电压下,水平方向上与垂直方向上的视角与穿透率的关系图;图6A与6B分别绘示图1的液晶显示面板在广视角显示模式与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的显示状态;图7绘示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图1的液晶显示面板上的各区域的液晶配向趋势;图8A与8B分别绘示第二区域以及第一区域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的各视角的相对亮度分布情形;图9绘示图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防窥对比分布情形;图IOA绘示使用者正视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所实际观察到图6B的各区块的显示状态;图10B-10F分别绘示使用者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各个方位角上,以相同的侧视角度实际观察到的各区块的显示状态;图IlA与IlB分别绘示对次像素内部的第一像素电极区与第二像素电极区的排列进行变更后的液晶显示面板在广视角显示模式与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的显示状态;图12A-12C分别绘示液晶显示面板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使第二区域的第一像素电极区与第二像素电极区具有不同正视亮度配比的显示状态;图13A-13C分别绘示第一区块或第二区块在水平方向(方位角为0° )上、方位角为45°以及垂直方向(方位角为90° )上的侧视穿透率与显示灰阶的关系曲线;图14绘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配向方向夹角的定义;图15绘示采用图14所定义的不同的配向方向夹角下的视角与显示亮度的关系图;图16A与16B分别绘示调整第一像素电极区与第二像素电极区的驱动电压大小, 以改善在广视角模式下的上半平面视角的色偏以及下半平面视角的色偏的两种设计;图17A-17C绘示液晶显示面板在广视角显示模式下不同方位角的显示灰阶与穿透率的关系图。其中,附图标记100 液日 1 显示面板100a 次像素102 第一-区域104 第二区域110 第一-像素电极区IlOa 第-一配向子区112 第—-配向区114 第二配向区120 第二像素电极区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第一区域以及至少一第二区域,其中该第一区域以及该第二区域分别具有多个次像素,其中每一次像素包括:至少一第一像素电极区,被一第一水平基准线以及一第一垂直基准线划分为多个第一配向子区,这些第一配向子区分别具有一个液晶配向,且这些第一配向子区的液晶配向各不相同;以及至少一第二像素电极区,被一第二水平基准线以及一第二垂直基准线划分为多个第二配向子区,这些第二配向子区分别具有一个液晶配向,且这些第二配向子区的液晶配向各不相同,而该第二水平基准线将该第二像素电极区划分为面积不对等的一第三配向区以及一第四配向区;以及当该液晶显示面板处于一窄视角显示模式时,位于该第一区域内的这些第一像素电极区的驱动电压小于该第一区域内的这些第二像素电极区以及该第二区域内的这些第一与第二像素电极区的驱动电压,第一区域内的这些第二像素电极区在显示一第一正视亮度时的驱动电压实质上大于该第二区域内的这些第一像素电极区以及这些第二像素电极区在显示该第一正视亮度时的驱动电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昭纬廖乾煌徐文浩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