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14198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后视镜,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能使得驾驶员后视视角增加驾驶安全性的汽车内后视镜。该内后视镜包括镜架、镜面,镜架和镜面构成镜体,所述内后视镜的镜体包括主镜体和拼接在主镜体一侧并可以相对主镜体折转的副镜体,主镜体与副镜体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广泛适用于各种车辆,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汽车配件,具体的说,是关于一种汽车的内后视镜
技术介绍
汽车的内后视镜是驾驶员了解车辆后方及旁侧状况的主要途径,特别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都习惯于通过内后视镜来观察后方及旁侧的状况。常见的内后视镜的镜体为整体结构,镜面通常为平面镜,扳动镜体可以调节镜面的反射角。为了保证正面视线不受到干扰,内后视镜不能做得很大,所以,内后视镜反射的区域受到了局限,使驾驶员不能全面地了解和判断车辆后面及旁侧的状况,该问题影响了驾驶的安全性。为解决该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些技术方案,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拟883079Y、 公告日为2007年3月8号、为“车内后视镜”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内后视镜改进的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是在原有的后视镜的架体上附加了一个可以折叠的后视镜,附加的后视镜可以通过折叠安置在原有后视镜的背后。该技术方案的缺点是,附加的后视镜会影响驾驶员的正面视线,造成视觉盲区,带来安全隐患;附加的后视镜破坏了后视镜的整体性,美观性差。内后视镜反射区域的局限性给驾驶安全带来了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内后视镜反射区域的局限性给驾驶安全带来隐患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能通过改善驾驶员后视视角增加驾驶安全性的汽车内后视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内后视镜,包括镜架、镜面,镜架和镜面构成镜体,所述内后视镜的镜体包括主镜体和拼接在主镜体一侧并可以相对主镜体折转的副镜体,主镜体与副镜体铰接。本技术所提供的汽车内后视镜是由两个镜体拼接在一起而构成的,其中主镜体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车身上,副镜体设置在主镜体偏向副驾驶座的一侧,副镜体与主镜体铰接,副镜体可以相对主镜体折转。本技术的优点是,其一通过副镜体的折转,可以增加后视镜的反射视角,使驾驶员更多地了解车辆后方及旁侧的状况,提高驾驶的安全性。其二 主镜体和副镜体拼接成一体,不附加其它后视镜,以保证驾驶员的正面视线不受影响。其三主镜体和副镜体拼接成一体并保持整体外观基本不变,美观性好。其四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可实施性强。作为优选,所述主镜体、副镜体的镜面均为平面镜。本技术的主镜体由主镜体镜架和主镜体镜面构成,副镜体由副镜体镜架和副镜体镜面构成,主镜体的镜面为平面镜, 副镜体的镜面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通常是采用平面镜或凸面镜。作为优选,所述主镜体的镜面为平面镜,副镜体的镜面为凸面镜。副镜体的镜面采用凸面镜可以增加副镜体的反射区域,增加驾驶员后视的视角。作为优选,所述主镜体与副镜体的拼接处设有铰链螺钉,主镜体与副镜体通过铰链螺钉铰接。主镜体上与副镜体拼接的一侧的上部和下部对称设有安装副镜体的凸起,该凸起上设有与铰链螺钉配合的铰链通孔。副镜体上与主镜体拼接的一侧的中部设有凸起, 该凸起嵌入主镜体上部和下部的凸起之间。副镜体中部的凸起的上下两侧对称设有与主镜体上的铰链通孔相对应的螺纹孔。铰接螺钉穿过主镜体上的铰链通孔,铰接螺钉通过副镜体上的螺纹孔与副镜体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铰链螺钉为圆柱轴,其一端设有螺纹,其另一端的端面设有一字槽。铰接螺钉的螺纹与副镜体上的螺纹孔相配合,铰接螺钉端面的一字槽用于旋转铰接螺钉。作为优选,所述主镜体与副镜体的拼接处设有限制副镜体转动的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的作用是限制副镜体相对主镜体的转动,使副镜体保持在驾驶员设定的方位上,并防止副镜体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震动而产生自由转动。作为优选,所述主镜体与副镜体拼接处的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主镜体一侧端面上的锯齿状凸齿和设置在副镜体一侧端面上的锯齿状凹齿,锯齿状凸齿与锯齿状凹齿啮合。 主镜体上的锯齿状凸齿设置在主镜体与副镜体拼接处的凸起的端部,副镜体上与主镜体的凸起相对应的一侧的端面上设有锯齿状凹齿。本技术解决了汽车内后视镜反射区域的局限性给驾驶安全带来隐患的技术问题,起到了提高车辆驾驶的安全性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镜体的凸起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铰链螺钉的一种示意图。图中主镜体1副镜体2铰链螺钉3铰链通孔11锯齿状凸齿12螺纹孔21锯齿状凹齿22具体实施方法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法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描述本技术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汽车内后视镜由主镜体 1和副镜体2拼接构成。主镜体1由镜架和镜面构成,主镜体1的镜架的正面安装镜面,主镜体1的镜面为平面镜。主镜体的镜架的背面与安装支架的一端连接,安装支架的另一端安装在车身上。主镜体1的镜架采用高强度塑料压注成型,其拼接侧的上部和下部的凸起上带有对称的铰链通孔11,铰链通孔11与副镜体2上的螺纹孔21对应,主镜体1的镜架的拼接侧的上部和下部的凸起的端面上带有锯齿状凸齿12,锯齿状凸齿12与副镜体上的锯齿状凹齿22配合。副镜体2的镜架同样采用高强度塑料压注成型,副镜体2的镜架的正面安装镜面, 副镜体2的镜面可以选择平面镜或凸面镜,本实施例选用凸面镜。副镜体2的镜架的中部的凸起的两侧带有螺纹孔21,副镜体2的镜架上与主镜体1的凸起相对应的端面带有锯齿状凹齿22。本技术的主镜体1与副镜体2通过铰链螺钉3铰接,铰链螺钉3的结构如图 3所示,铰链螺钉3为圆柱轴,其下端加工有螺纹,其上端的端面加工有一字槽。安装时,副镜体2拼接在主镜体1偏向副驾驶座的一侧;副镜体2的中部的凸起嵌在主镜体1上部和下部的凸起的中间,铰链螺钉3穿过铰链通孔11,铰链螺钉3通过螺纹孔 21固定在副镜体2上;锯齿状凸齿12与锯齿状凹齿22啮合。调整主镜体1的角度和副镜体2与主镜体1的夹角,通过本技术可以获得最佳的后视反射区域。权利要求1.一种内后视镜,包括镜架、镜面,镜架和镜面构成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后视镜的镜体包括主镜体(1)和拼接在主镜体(1) 一侧并可以相对主镜体(1)折转的副镜体(2),主镜体(1)与副镜体(2)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镜体(1)、副镜体(2)的镜面均为平面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镜体(1)的镜面为平面镜,副镜体(2)的镜面为凸面镜。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镜体(1)与副镜体(2 )的拼接处设有铰链螺钉(3 ),主镜体(1)与副镜体(2 )通过铰链螺钉(3 )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螺钉(3)为圆柱轴,其一端设有螺纹,其另一端的端面设有一字槽。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镜体(1)与副镜体(2)的拼接处设有限制副镜体(2)转动的限位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镜体(1)与副镜体(2)拼接处的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主镜体(1) 一侧端面上的锯齿状凸齿(12)和设置在副镜体(2) 一侧端面上的锯齿状凹齿(22),锯齿状凸齿(12)与锯齿状凹齿(22)啮合。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内后视镜,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能使得驾驶员后视视角增加驾驶安全性的汽车内后视镜。该内后视镜包括镜架、镜面,镜架和镜面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后视镜,包括镜架、镜面,镜架和镜面构成镜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后视镜的镜体包括主镜体(1)和拼接在主镜体(1)一侧并可以相对主镜体(1)折转的副镜体(2),主镜体(1)与副镜体(2)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正善陈建理赵行阳邹凌华马芳武丁勇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