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8849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模具,所述模具设有一浇道、一进料口及一与所述进料口相通的流道,所述浇道与所述流道相通,所述浇道包括一浇口,所述浇道于邻近所述浇口处设有一缓冲区,避免高速熔胶正对箔膜注射,且熔胶在所述缓冲区滞留,从而减少了射胶时熔胶的注射速度,从而可得到外观质量较好的模内装饰成型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内转印用的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包括有公模与母模,公模通常贯穿设有与型腔连通的一浇口。为了取得 较好外观的装饰成型品,注塑模具一般采用高速射胶成型。然而,在模内射胶成型时,高速 射出的熔胶会将与浇口正对的具有转印层的箔膜上的油墨冲淡,甚至将所述箔膜吹皱,从 而影响模内装饰成型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提高模内装饰成型工件品质的模具。 —种模具,所述模具设有一浇道、一进料口及一与所述进料口相通的流道,所述浇道与所述流道相通,所述浇道包括一浇口 ,所述浇道于邻近所述浇口处设有一缓冲区。 相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模具于浇道的浇口处设置缓冲区,避免高速熔胶正对箔膜注射,且熔胶在所述缓冲区滞留,从而减少了射胶时熔胶的注射速度,从而可得到外观质量较好的模内装饰成型工件。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模具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其包括公模与母模。图2是图1中所示的模具合模后的部分剖视图。 图3是图2中III所示范围的放大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模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公模的立体图,所述公模包括一第一元件及 一第二元件。 图5是图4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图5中的第一元件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模具的第一实施方式包括一母模10及一公模20。 该母模10开设一模穴12。 该公模20面向该母模10的一面凸伸一与母模10的模穴12相配合的配合部22, 模穴12与配合部22之间形成有与成型工件对应的型腔。该公模20包括有多个相块,如一 第一相块21、一第二相块23及一第三相块25。所述第二及第三相块23、25分别横向安装 于所述第一相块21的两相对端,从而共同形成一贯穿配合部22的进料通道,该进料通道包 括一水平设置的射胶浇口 294。 请结合参照图2和图3,该进料通道包括一背向母模10的进料口 26、一自进料口326延伸的流道28及一与该流道28相连通且面向母模10的浇道29。所述进料口 26及流道 28横向贯穿所述第一及第二相块21 、23,而所述浇道29横向贯穿所述第三相块25。圆柱状 的进料口 26自背向母模10的一端向面向母模10的一端延伸。进料口 26靠近流道28的 部分逐渐收縮大致呈锥形,进而形成一细小的连接流道260。所述流道28与连接流道260 相连通,并横向延伸且呈发散状扩张,从而与所述浇道29相连接。 所述浇道29包括所述浇口 294及一与所述浇口 294相连通的缓冲区,该缓冲区包 括邻近流道28的第一缓冲槽290及一与第一缓冲槽290平行的第二缓冲槽292。第一缓冲 槽290及第二缓冲槽292的横向长度逐渐减小,从而于该第一、第二缓冲槽290、292之间形 成一第一抵挡面293。浇口 294位于第二缓冲槽292的上方,从而与第二缓冲槽292之间形 成一竖直的第二抵挡面295。所述第一、第二抵挡面293、295共同形成一用来减缓注射速度 的抵挡部。浇口 294的尺寸较大的部分与第二缓冲槽292相连通,其尺寸较小的部分横向 延伸并穿过公模20,从而与母模10的模穴12相连通。另外,可以将浇口 294尺寸较小的部 分的两相对内壁分别向浇口 294内成型一倾斜面(图未示),从而使浇口余料与成型工件相 连接的部位的厚度比较薄,以便于使该浇口余料与成型工件分离。 射胶前,将母模10的模穴12内的部分空气抽出,使箔膜(图未示)贴附于模穴12 的内壁。高速熔胶进入进料通道的进料口 26,通过流道28后流入浇道29,之后射向模穴 12。高速熔胶进入浇道29后,可分别在第一、第二缓冲槽290、292内留滞,从而减缓了熔胶 的流速。且熔胶自浇道29流出时,熔胶先后撞击第一、第二抵挡面293、295,从而再次减缓 了熔胶的流速。减缓速度后的熔胶自浇道29的浇口 294流出,流入模穴12。不仅可避免高 速熔胶正对箔膜注射并减缓了熔胶的流速将箔膜上的油墨冲淡,或将所述箔膜吹皱。熔胶 充满整个模穴12后,保压冷却,最后开模,箔膜的转印层将附着于成型工件表面。开模时, 由于进料口 26的连接流道260的尺寸很细小,浇口余料会自该连接流道260处断裂,只有 流道28及浇道29内残留的浇口余料连接于成型工件的表面,切除该部分的浇口余料即可 得到所需的成型工件。 请结合参照图4和图5,在本专利技术模具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公模20a包括一第一元 件22a及一与第一元件22a配合的第二元件24a。 请结合参照图6,第一元件22a上设有一倾斜的进料口 220。进料口 220斜向第二 元件24a延伸并大致呈锥形。进料口 220的锥顶处形成一垂直于进料口 220的细小流道 222,所述流道222延伸并穿过第一元件22a的面向第二元件24a的端面。 第二元件24a面向第一元件22a的一端面的上部凹陷成型一浇道240。浇道240大 致呈R形,其包括一与流道222相通的缓冲区242及一与缓冲区242相连接的浇口 244。 所述缓冲区242与所述浇口 244之间凸伸成型有一抵挡部248。浇口 244远离缓冲区242 的部分向浇口 244内凸伸成型一倾斜面245,从而浇口余料与成型工件相连接的部位的厚 度比较薄,以便于切除该浇口余料。 注射成型前,所述第一元件22a与第二元件24a相互配合,高速熔胶自进料口 220 流入,通过流道222后流入浇道240,之后自浇道240的浇口 244射向母模(图未示)的模 穴(图未示)。高速熔胶可在浇道240的缓冲区242内滞留,并与抵挡部248产生冲击,从 而减缓了熔胶的流速。避免了因塑胶高速射出而将与浇口 244正对的箔膜上的油墨冲淡, 或将所述箔膜吹皱。 实践操作中,为了使用需要,所述母模10、公模20可交互使用。因而很显然,在其 他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母模10作为公模使用时,所述进料口、流道及浇道亦均可设置于所 述母模IO。 在本专利技术模具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于浇道邻近浇口的部位开设若干个分流 道,进一步减缓注射速度。当然,为了达到更好的射胶效果,使用者可将上述的实施方式结 合起来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所述模具设有一浇道、一进料口及一与所述进料口相通的流道,所述浇道与所述流道相通,所述浇道包括一浇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道于邻近所述浇口处设有一缓冲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模具,所述模具设有一浇道、一进料口及一与所述进料口相通的流道,所述浇道与所述流道相通,所述浇道包括一浇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道于邻近所述浇口处设有一缓冲区。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与所述浇口之间成型有一抵挡部。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道大致呈R形,所述抵挡部自所述 缓冲区与所述浇口相连接的部位凸伸而成。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挡部包括一第一抵挡面及一第二抵 挡面,所述缓冲区包括一第一缓冲槽及一与所述第一缓冲槽平行的第二缓冲槽,第一抵挡 面由所述第一缓冲槽与第二缓冲槽的共同壁面形成,所述第二抵挡面由所述浇口与所述第 二缓冲槽的共同壁面形成。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与所述第二缓冲槽不在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鸿雷贾正红党萍萍焦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