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油螺杆式压缩机上设置的喷油螺杆式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具有在加油过程中可使压缩机连续工作的特点。该喷油螺杆式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壳体,设置在分离器壳体上部的加油口以及设置在分离器壳体下部的出油口,在加油口上连接有加油管,加油管的入口端与加油口之间的加油管上顺序设置有加油阀与进油阀。通过在加油管上顺序设置有加油阀与进油阀,则分离器壳体内的压缩气体不会对润滑油的加入造成影响,使得润滑油很容易加入到加油管内后再进入到分离器壳体内,从而不用停机操作,也能完成润滑油的加入,避免不停的开机与停机造成对整机的损坏,并能保证连续供气,尤其适合在喷油螺杆式压缩机油气分离器上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气分离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喷油螺杆式压縮机上设置的喷油螺杆式压縮机油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目前,喷油螺杆式压縮机由于具有噪声和振动低、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动力平衡好、适应性强等特点而得到广泛运用。空气通过进气过滤器将大气中的灰尘或杂质滤除后,进入喷油螺杆压縮机主机中,在压縮过程中与喷入的冷却润滑油混合,经压縮后的混合气体从压縮腔经油气分离器的进气口 1排入油气分离器的分离器壳体2内,此时压縮排出的含油气体通过碰撞、拦截、重力等作用,绝大部份的油介质被分离下来,得到含油量很少的压縮空气,当空气被压縮到规定的压力值时,最小压力阀4开启,压縮空气从排气口5排出到冷却器进行冷却,最后送入压縮空气用户,如图1与图2所示。油气分离器具有油气分离和储油两种功能,根据安装形式有立式和卧式油气分离器。压縮后的气油混合物在油气分离器的宽大容积内,使压縮空气流速减小,有利于分离出绝大部分的润滑油;油气分离器内存一定量的润滑油,避免刚分离出来的热油立即参与下一个循环,有利于降低排气温度,油量过多影响油气分离芯3的分离效果,油量过少影响主机的安全运行。油气分离器侧面装有油位计8。分离器壳体2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加油口7,供加油用,静态润滑油的油位应在油位计8上限与下限之间。分离器壳体2底部设置有出油口20,在与出油口20连接的管路上装有放油阀门,用以排除分离器壳体2内的凝结水和杂质。当前的油气分离器在机组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 不能进行加油作业螺杆压縮机在运行过程中,分离器壳体2内带有一定压力,由于分离器壳体2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外部的大气压,从分离器的加油口7无法拆卸丝堵进行加油, 一旦发现油位降低或缺油,只有采取停机措施来加油,无法保证压縮空气用户的连续生产。(2) 不能进行放油作业螺杆压縮机在运行过程中,分离器壳体2内带有一定压力,由于分离器壳体2内的气体压力大于外部的大气压,当打开出油口20管路上放油阀门时,油会从管路的出口中喷射出来,造成操作人员的安全隐患。 一旦发现油位过高或需对油品进行化验时,不能安全可靠地进行放油作业,只有采取停机措施来放油,无法保证压縮空气用户的连续生产。(3)油位计设计不合理,不能很好地观测到油位的变化现有的喷油螺杆式压縮机油气分离器的液位计8量程设计过小,位于分离器壳体2的下方,机组在初次运行的启动前,加入油气分离器的润滑油能够控制在油位计8的上限与下限之间,而机组一旦运行起来,润滑油就会分布在油冷却器、油过滤器、螺杆主机、管路等处,油位下降较多,造成观测不到油位的高低,只有停机来重新加油,达到合适油位后再重新开机频繁的开机、停机,增加了电能消耗,影响了机组的安全可靠连续供气和机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加油时可使压縮机连续工作的喷油螺杆式压縮机油气分离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喷油螺杆式压縮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壳体,设置在分离器壳体上部的加油口以及设置在分离器壳体下部的出油口,在加油口上连接有加油管,加油管的入口端与加油口之间的加油管上顺序设置有加油阀与进油阀。进一步的是,在加油阀与进油阀之间设置有加油筒。进一步的是,在加油管的入口处设置有堵头。进一步的是,在出油口上连接有出油管,出油管的出口与出油口之间的出油口上顺序设置有放油阀与出油阀。进一步的是,在放油阀与出油阀之间设置有放油筒。进一步的是,在出油管的出口处设置有堵头。进一步的是,在加油管与出油管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液位计,液位计的一端设置在进油阀与加油口之间,另一端设置在出油阀与出油口之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出油管采用软管。进一步的是,在出油口与液位计之间的出油管上设置有检修用阀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加油管上顺序设置有加油阀与进油阀,在压縮机工作过程中,可使进油阀处于关闭状态,当油气分离器的分离器壳体内需要加入润滑油时,这时,如果加油阀处于关闭状态,则打开加油阀,而仍将进油阀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将润滑油从加油管的顶部入口处加入到加油管内,此时,由于进油阀关闭,则分离器壳体内的压縮气体不会对润滑油的加入造成影响,使得润滑油很容易加入到加油管内。润滑油加好后,将加油阀关闭,然后打开进油阀,这时在加油阀下方的加油管与分离器壳体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在该腔室的压力平衡过程中,加入的润滑油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分离器壳体内,完成加油操作。可见,在此加润滑油的过程中,由于加油时不会受分离器壳体内压縮气体的影响,从而不用停机操作,也能完成润滑油的加入,避免不停的开机与停机造成对整机的损坏,并能保证连续供气,尤其适合在喷油螺杆式压縮机油气分离器上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l是现有技术中立式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卧式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立式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卧式油气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5为本技术的加油筒(或放油筒)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进气口l、分离器壳体2、油气分离芯3、最小压力阀4、排气口5、堵头6、加油口7、油位计8、加油阀9、加油筒IO、进油阀ll、加油管12、液位计13、放油阀14、堵头15、放油筒16、出油阀17、出油管19、出油口20,图中箭头方向为压縮气体的流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3、图4所示,本技术的喷油螺杆式压縮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壳体2,设置在分离器壳体2上部的加油口7以及设置在分离器壳体2下部的出油口20,在加油口7上连接有加油管12,加油管12的入口端与加油口7之间的加油管12上顺序设置有加油阀9与进油阀11。在压縮机工作过程中,可使进油阀ll处于关闭状态。当油气分离器的分离器壳体22内需要加入润滑油时,这时,如果加油阀9处于关闭状态,则打开加油阀9,而仍将进油阀ll处于关闭状态,然后将润滑油从加油管12的顶部入口处加入到加油管12内,此时,由于进油阀ll关闭,则分离器壳体2内的压縮气体不会造成对润滑油的加入影响,使得润滑油很容易加入到加油管12内。润滑油加好后,将加油阀9关闭,然后打开进油阀ll,这时在加油阀9下方的加油管12与分离器壳体2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在该腔室的压力平衡过程中,加入的润滑油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分离器壳体2内,完成加油操作。可见,在此加润滑油的过程中,由于加油时不会受分离器壳体2内压縮气体的影响,从而不用停机操作,也能完成润滑油的加入,避免不停的开机与停机造成对整机的损坏,并能保证连续供气。加油操作,其加入量较少,若需加入较多的量时,则需要按上述实施方式的操作方法反复加多次,为了提高润滑油的加油效率,在加油阀9与进油阀11之间设置有加油筒10。则按上述实施方式的操作方法加入润滑油时, 一次就可以往加油筒10内加入大量的润滑油,提高加油效率。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到加油管12内,在加油管12的入口处设置有堵头6。这样,在压縮机正常工作时,可将加油管12的入口用堵头6塞上,防止灰尘进入影响润滑油的质量;而需要加入润滑油时,将堵头6揭开即可。为了避免放油时产生安全隐患,在出油口20上连接有出油管19,出油管19的出口与出油口 20之间的出油口 20上顺序设置有放油阀14与出油阀17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喷油螺杆式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壳体(2),设置在分离器壳体(2)上部的加油口(7)以及设置在分离器壳体(2)下部的出油口(20),其特征是:在加油口(7)上连接有加油管(12),加油管(12)的入口端与加油口(7)之间的加油管(12)上顺序设置有加油阀(9)与进油阀(11)。
【技术特征摘要】
权利要求1喷油螺杆式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壳体(2),设置在分离器壳体(2)上部的加油口(7)以及设置在分离器壳体(2)下部的出油口(20),其特征是在加油口(7)上连接有加油管(12),加油管(12)的入口端与加油口(7)之间的加油管(12)上顺序设置有加油阀(9)与进油阀(11)。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喷油螺杆式压縮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是在 加油阀(9)与进油阀(11)之间设置有加油筒(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油螺杆式压縮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是在 加油管(12)的入口处设置有堵头(6)。4.如权利要求l、 2或3所述的喷油螺杆式压縮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 是在出油口 (20)上连接有出油管(19),出油管(19)的出口与出油口 (20)之间的出 油口 (20)上顺序设置有放油阀(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习平,虞明,李文杰,苏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