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壳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5413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外壳,其包括一薄膜层、一形成于薄膜层上的装饰层及一结合于装饰层上的基体层,所述薄膜层中含有透明塑料与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一种外壳的制作方法,用以使该外壳表面呈现金属效果,其包括如下步骤:制作一第一薄膜层,该第一薄膜层包含有透明塑料与金属粉末的混合物;提供一第二薄膜层;提供二作相对转动的辊轮,该二辊轮之间形成有一狭缝;使所述二辊轮作相对转动,并将所述第一薄膜层与第二薄膜层相贴合地垂直穿过二辊轮之间的狭缝,将该二薄膜层碾压成一体;在所述第二薄膜层表面设置一装饰层;在所述装饰层上结合一基体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尤其是关于一种具金属外观的
技术介绍
现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外壳大多采用IML (模内贴膜注塑)工艺制成。采用该工艺制成 的外壳通常包括一透明的塑料薄膜、 一印刷于塑料薄膜内表面的油墨层及一注塑于油墨层表 面的塑料基体层。为了使外壳具有金属质感,通常在印刷油墨层前于薄膜的内表面镀一金属 膜层。然而采用加镀金属膜层来实现外壳的金属质感需增加镀金属膜层的工序,容易使产品 出现不良的机率加大,且导致生产的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且具金属外观的外壳。一种外壳,其包括一薄膜层、 一形成于薄膜层上的装饰层及一结合于装饰层上的基体层 ,所述薄膜层中含有透明塑料与金属粉末的混合物。一种外壳的制作方法,用以使该外壳表面呈现金属效果,其包括如下步骤 制作一第一薄膜层,该第一薄膜层包含有透明塑料与金属粉末的混合物; 提供一第二薄膜层;提供二作相对转动的辊轮,该二辊轮之间形成有一狭缝;使所述二辊轮作相对转动,并将所述第一薄膜层与第二薄膜层相贴合地垂直穿过二辊轮 之间的狭缝,将该二薄膜层碾压成一体; 在所述第二薄膜层表面设置一装饰层; 在所述装饰层上结合一基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壳,其包括一薄膜层、一形成于薄膜层上的装饰层及一结合于装饰层上的基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中含有透明塑料与金属粉末的混合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壳,其包括一薄膜层、一形成于薄膜层上的装饰层及一结合于装饰层上的基体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中含有透明塑料与金属粉末的混合物。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层包括一第一薄 膜层及一与第一薄膜层相结合的透明第二薄膜层,该第一薄膜层中含有透明塑料与金属粉末 的混合物。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塑料为聚丙烯或 聚酰胺中的任一种;所述金属粉末为银、铝、铜或铝合金粉末中的任一种。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层为透明塑 料层,其结合于第一薄膜层的表面上。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薄膜层的材料为 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乳酸中的任一种。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饰层为油墨层,其 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形成于第二薄膜层表面上。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层为一塑料层, 该塑料选自为聚乙烯、聚碳酸酯、丙烯腈-苯乙烯-丁二烯共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聚 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中的任一种。8 一种外壳的制作方法,用以使该外壳表面呈现金属效果,其包括如下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哲源杨富耕苏振文徐义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