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志敏专利>正文

一种天线布置方法及装置和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51142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线布置方法及装置和系统,包括:将覆盖区域位于高 速干线第一小区的第一组定向天线和覆盖区域位于沿高速干线与第一小区相 邻的第二小区的第二组定向天线,布置于位于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邻接区域内 的同一天线塔上;控制第一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第一小区的定向天线的 增益大于第二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第一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以及控 制第二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第二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大于第一组定 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第二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及 装置和系统,扩大了覆盖高速干线的相邻小区之间的切换区域,并节省投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中的移动通信网络规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覆盖高速 干线区域的天线布置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技术介绍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在跨越空间划分的小区时,为了保障通话的连续 需要进行越区切换,切换区为发生切换的两个小区的重叠区,在切换区内完成 小区重选和切换,因此,相邻小区之间的切换区的规划对整个系统的通信质量 至关重要,尤其对于覆盖高速干线的小区,由于在此区域内的移动台的移动速 度更快,因此对切换区的要求更高。目前,在高速干线区域,通常采用分布式天线系统,即对于一个小区的规 划采用沿高速干线布置多组天线,多组天线的覆盖区域共同构成该小区,如图 1所示,沿高速干线布置三组天线分别在三个天线塔上(天线组的数量根据实 际情况还可以有其他选择),每组天线包括两根定向天线,两根定向天线的辐 射方向分别沿高速干线相反的两个方向,六根天线的覆盖区域共同构成第一小 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組天线的两根定向天线尽可能相互独立放置,如无 法满足该条件',也可以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采用图1所示天线系统沿高速干线规划多个小区,相邻小区的重叠区域为该两个小区之间的切换区,图2所示为相邻小区之间的切换区示意图,图中所 示区域为覆盖第一小区的天线和覆盖第二小区的天线中的相邻天线覆盖的区 域,切换区为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的重叠区,包括从第一小区切换到第二小区 的切换区和从第二小区切换到第一小区的切换区。图2中所示的切换区长度为 从第一小区切换到第二小区的切换区沿高速干线方向的长度,为重叠区沿高速 干线方向的长度的一半,因此,采用该切换区M^划方式,切换区长度最大不超过一根天线向 一个方向的辐射长度。随着高速铁路、磁悬浮列车等的发展,位于高速干线区域的移动台的移动 速度越来越快,由于移动台完成小区切换需要一定时间,因此移动台速度的提 高对相邻小区之间的切换区的长度的要求相应提高,采用目前现有的规划方 式,经常发生移动台还没有完成小区切换过程,已经离开切换区,进而中断通 信,降低了通信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布置方法及装置和系统,用以扩大覆盖高速干 线的相邻小区之间的切换区域,并节省投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布置方法,包括将覆盖区域位于高速干线第一小区的第一组定向天线和覆盖区域位于沿 所述高速干线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的第二组定向天线,布置于位于 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邻接区域内的同一天线塔上;控制所述第一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 益,使该增益大于所述第二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小区的定向天 线的增益;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所述第二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 益,使该增益大于所述第一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所述第二小区的定向天 线的增益。本专利技术实施还提供一种天线塔,包括第一组定向天线、第二组定向天线 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组定向天线的覆盖区域位于高速干线第一小区; 所述第二组定向天线的覆盖区域位于沿所述高速干线与所述第一小区相 邻的第二小区;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 一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所述第 一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z使该增益大于所述第二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所 述第二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使该增益大于所述第一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 指向所述第二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再提供一种小区天线系统,应用于覆盖区域为高速干线的小 区,至少包括一个第一类天线塔;所述第一类天线塔位于本小区与沿所述高速干线与本小区相邻的相邻小 区的邻接区域内;所述第一类天线塔包括第一组定向天线、第二组定向天线 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组定向天线的覆盖区域位于本小区;所述第二组定向天线的覆盖区域位于所述相邻小区;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本小区的定 向天线的增益,使该增益大于所述第二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本小区的定 向天线的增益;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所述相邻小区的 定向天线的增益,4吏该增益大于所述第一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所述相邻 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包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将覆盖区域位于高速干线第一小区的第一组定 向天线和覆盖区域位于沿高速干线与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的第二组定向 天线,布置于位于第一小区与第二小区邻接区域内的同一天线塔上;控制第一 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第一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使该增益大于第二组 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第一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以及控制第二组定向天 线中辐射方向指向第二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使该增益大于第一组定向天线 中辐射方向指向第二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由于在一个 天线塔上布置了分别覆盖两个小区的天线,扩大了两个小区的重叠区,即扩大 了这两个小区之间的切换区沿高速干线方向的长度,可以近似等于一根天线沿6高速干线方向的辐射长度;同时通过控制天线增益,可以满足在切换区内实现 切换时有关小区的电平的要求;并且,在现有分布式天线系统的基础上,不需 要另外增设天线塔,只需要在相邻小区的两个相邻天线;荅中的一个天线塔上增 加一组天线,且增加的这组天线的覆盖区域规划为相邻的小区即可实现,如果 重新部署天线塔进行小区规划,也不需要通过拉近天线塔的距离来扩大切换区 的距离,达到节省投资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分布式天线系统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相邻小区之间的切换区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布置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布置方法中相邻小区之间的切换区示 意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天线塔结构示意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区天线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l是供一种天线布置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步骤S301、将第一组定向天线和第二组定向天线布置于同一天线塔上。其 中,第一组定向天线的覆盖区域位于第一小区,第二组定向天线的覆盖区域位 于第二小区;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为沿高速干线相邻的任意两小区。步骤S302、控制第一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第一小区的天线的增益, 使该增益大于第二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第一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步骤S303、控制第二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第二小区的天线的增益, 使该增益大于第一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第二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上述步骤S302和步骤S303无严格的先后执行顺序,也可以同时执行。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天线布置方法进行详细阐述。上述步骤S301中将第一组定向天线和第二组定向天线布置于同一天线耀: 上,举例i兌明:^下参见图4,在高速干线区域进行小区规划时,在两个相邻小区的邻接区域 内的一个天线塔上布置至少两组定向天线,其中一组定向天线假设包括定向天 线401和定向天线402,另 一组定向天线假设包括定向天线404和定向天线405, 两组定向天线分别覆盖这两个相邻小区。不失一般性,为描述方便,设置定向 天线401和定向天线402为第一组定向天线,覆盖第一小区,覆盖第一小区的 天线还包括其余天线403;设置定向天线404和定向天线405为第二组定向天 线,覆盖第二小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线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覆盖区域位于高速干线第一小区的第一组定向天线和覆盖区域位于沿所述高速干线与所述第一小区相邻的第二小区的第二组定向天线,布置于位于所述第一小区与所述第二小区邻接区域内的同一天线塔上;控制所述第一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使该增益大于所述第二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所述第一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以及控制所述第二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所述第二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使该增益大于所述第一组定向天线中辐射方向指向所述第二小区的定向天线的增益。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定向天线和所述 第二组定向天线分别至少由两才艮定向天线组成。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天线为定向单极化 天线或定向双;欧化天线。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覆盖区域位于所述第 一小区的其余天线布置于位于所述第一小区内的一个或多个天线塔上;以及覆盖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小区的其余天线布置于位于所述第二小区内的一 个或多个天线:嗒上。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余天线为定向天线或 全向天线。6、 一种天线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组定向天线、第二组定向天线 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组定向天线的覆盖区域位于高速干线第一小区; 所述第二组定向天线的覆盖区域位于沿所述高速干线与所述第一小区相 邻的第二小区;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组定向天线中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敏高疆黄丽王方圆周莉芬
申请(专利权)人:张志敏高疆黄丽王方圆周莉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