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4853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包含第一散热体、第二散热体、光源模块、透光元件、及驱动电路模块。第一散热体具有内侧周缘及内侧底面,以于第一散热体上形成容置空间。第二散热体具有顶端及相对于顶端的底端,且形成贯穿孔,自顶端延伸至底端,第二散热体以顶端与第一散热体接合。光源模块设置于第一散热体的内侧底面上。透光元件设置于第一散热体的容置空间内并覆盖光源模块。驱动电路模块设置于第二散热体的贯穿孔内,用以与光源模块电性连接并驱动光源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照明装置,特别是一种兼顾散热效果、内嵌式锁固结构、以及符合电性法规的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照明装置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物品。其中,照明装置所使用的灯泡扮演了影响照明装置优劣的关键角色,据此,各式各样的改良灯泡因此发展,以增加照明装置的效能。目前,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高使用寿命、高发光效率、省电及可立即开关切换的优点,因此便逐渐取代传统灯泡,成为未来的灯源使用趋势。发光二极管于使用时,其稳定度以及使用寿命与本身散热量力息息相关,换言之, 散热量力是影响发光二极管的使用效能相当重要的因素。因此,当照明装置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时,便需特别针对散热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但目前市面上使用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多使用自然散热的方式,其效果并不甚理想;因此,在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上,配置特殊的散热结构,已成为主要的趋势。然而,目前照明装置常使用的散热结构,大多具有繁杂的零件设计,除了造成组装的不便外,其外观亦带给人杂乱感。更甚者,许多照明装置的机械构造常为了满足散热或造型的需求,无法完全符合电性安全法规的要求,无法于市面上销售。综上所述,如何于使用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中,同时兼顾散热、美观以及符合电性法规,乃业界亟需努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于散热体上设置有特殊的构造,可使得照明装置的整体散热效果获得提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于整体结构的组装上,具有隐藏式的锁合设计,并无外露的组合元件等,除了美观之外,由于组装后的照明装置具有防拆的优点,若强行进行拆解,势必以破坏性方式进行而留下痕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可确保其出厂后至消费者购买此段期间的产品一致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所具有的驱动电路与机构设计,以增加爬电距离,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更容易符合日趋严格的电性安全法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照明装置,其包含第一散热体、第二散热体、光源模块、透光元件、及驱动电路模块。其中,第一散热体具有内侧周缘及内侧底面,以于第一散热体上形成容置空间;第二散热体具有顶端及相对于顶端的底端,且形成贯穿孔,自顶端延伸至底端,第二散热体以顶端与第一散热体接合;光源模块设置于第一散热体的内侧底面上;透光元件设置于第一散热体的容置空间内并覆盖光源模块;驱动电路模块设置于第二散热体的贯穿孔内,用以与光源模块电性连接并驱动光源模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照明装置可同时实现锁固结构不外露、散热效果佳、以及符合电性法规。 附图说明为让上述目的、技术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的示意图;图2A-图2B是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3B是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于图3A中,沿B-B’方向的剖面图;图3C是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于图3A中,沿C-C’方向的剖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电路模块的分解示意图;以及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驱动电路板的电路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然而,关于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阐释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须先特别说明,下述实施例中,将先针对照明装置的整体构造做描述,随后再分别针对其所组成结构、散热效果以及符合电性安全法规的功效一一详述。首先,请同时参考图1以及图2A-图2B,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1的示意图,图2A-图2B为照明装置1的分解图。如图2A所示,照明装置1包含有第一散热体11、 第二散热体12、光源模块13、透光元件14、驱动电路模块15以及结合件16。前述零组件是通过图2A所绘示的相对位置进行组装。请进一步参考图2B。整体而言,第一散热体11具有一内侧周缘110及一内侧底面112,并形成一容置空间114,用以容置光源模块13,使得光源模块13可固定设置于第一散热体11的内侧底面112上。透光元件14设置于第一散热体11的容置空间114内,以覆盖并保护光源模块13。具体而言,第一散热体11于内侧底面112上另外形成有至少一第一连结孔1120,透光元件14则具有对应于至少一第一连结孔1120的至少一扣件140,使得透光元件14可以通过至少一扣件140,卡合于至少一第一连结孔1120中,藉以将透光元件14 固定于第一散热体11上。须特别强调的是,扣件140于此实施中的数量为四个,因此,相对应于扣件140的第一连结孔1120亦同样设为四个。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制其数量以及卡合的方式。第二散热体12具有一顶端120以及相对于顶端120的一底端122,并于中央形成由顶端120延伸至底端122的一贯穿孔124。其中,贯穿孔IM用以容置驱动电路模块15, 换言之,驱动电路模块15设置且贯穿于第二散热体12的贯穿孔124中。于驱动电路模块15固定在第二散热体12的贯穿孔IM后,第二散热体12便可以顶端120与第一散热体11作进一步地接合。详细而言,第一散热体11于内侧底面112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二连结孔1122,第二散热体12上形成有相对应至少一第二连结孔1122的至少一第三连结孔1202,光源模块13上形成有对应于第二连结孔1122的至少一第四连结孔130。随后可利用结合件16,通过至少一第二连结孔1122以及至少一第四连结孔130,将光源模块13固定于第一散热体11的内侧底面112,并再通过至少一第二连结孔1122以及至少一第三连结孔1202,将第一散热体11以及第二散热体12锁合,如此一来,即可将第一散热体11、第二散热体12以及光源模块13三者加以结合固定。须特别强调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结合件16为图所示的四枚螺丝,因此,第二连结孔1122便可因应于结合件16的螺丝数量,同样地设置为四个;类似地,第二散热体12的第三连结孔1202以及光源模块13的第四连结孔130,亦相对应地设置为四个。然而,结合件的种类、数量以及连结孔的数量,仅为用以例示,其非用以限制结合的方式。详细的结合方式请一并参考图3A-图3C,图3A为照明装置1的俯视图,图为图 3A中B-B’的剖面图,图3C为图3A中C-C’的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得知,上述各部位的连结孔皆形成于各元件的内部,因此,结合件16可于照明装置1整体的内部完成第一散热体11、第二散热体12、光源模块13以及透光元件14的结合;而由图3C可知,扣件140以卡勾的方式与第一散热体11作结合。根据上述的内容,由于锁固元件(如扣件140及结合件16)组装后皆位于照明装置1内部,故照明装置1无法从外观看出其结合的方式以及设置,进而达到防拆的目的,同时使得装置的整体呈现较具美观的效果。其中须另外说明的是,光源模块13包含一电路基板132以及置于电路基板132上的至少一发光元件134,而透光元件14较佳是局部形成包含相对应于至少一发光元件134 的至少一透镜结构(未绘示),用以将发光元件134所投射出的光线进一步聚集,以加强光线强度或调整整体的光型。须特别强调,于此实施例中,发光元件134是四个发光二极管, 故透光元件14可设计包含相对应的四个透镜结构,以分别聚集四个发光二极管所投射的光线。透光元件14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散热体,具有一内侧周缘及一内侧底面,以于该第一散热体上形成一容置空间;一第二散热体,具有一顶端及相对于该顶端的一底端,该第二散热体上形成一贯穿孔,自该顶端延伸至该底端,该第二散热体以该顶端与该第一散热体接合;一光源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散热体的内侧底面上;一透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散热体的容置空间内并覆盖该光源模块;以及一驱动电路模块,设置于该第二散热体的贯穿孔内,用以与该光源模块电性连接并驱动该光源模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散热体,具有一内侧周缘及一内侧底面,以于该第一散热体上形成一容置空间;一第二散热体,具有一顶端及相对于该顶端的一底端,该第二散热体上形成一贯穿孔, 自该顶端延伸至该底端,该第二散热体以该顶端与该第一散热体接合;一光源模块,设置于该第一散热体的内侧底面上;一透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散热体的容置空间内并覆盖该光源模块;以及一驱动电路模块,设置于该第二散热体的贯穿孔内,用以与该光源模块电性连接并驱动该光源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体于该内侧底面上还形成有至少一第一连结孔,该透光元件具有至少一扣件,对应卡合于该至少一第一连结孔,藉此,该透光元件固定于该第一散热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至少一结合件,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用以结合该第一散热体及该第二散热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体上形成有至少一第二连结孔,该第二散热体上形成有对应于该第二连结孔的至少一第三连结孔,该至少一结合件锁合于该至少一第二连结孔及该至少一第三连结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模块上形成有对应于该第二连结孔的至少一第四连结孔,供该至少一结合件穿设,藉此,将该光源模块固定于该内侧底面上。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结合件包含一螺丝。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散热体具有多个肋条,环设于该第一散热体的一周缘区域,这些肋条间可定义出多个孔槽。8.根据权利要求7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建昌戴君仰王仁晖
申请(专利权)人:亿光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