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浮船坞浮态下持续变载精度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519988 阅读:3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船舶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大型浮船坞浮态下持续变载精度测量方法,利用两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TotalStation,以下简称全站仪),分别对浮船坞甲板平面和船体甲板平面进行测量,将两者在船体拉移过程中产生的变形数据基于统一的基准,同时反馈给中央控制室,并指导中央控制室对浮船坞的压载舱进行压水或排水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瞬间静态的反馈出船舶在拉移过程中浮船坞及船体的动态变形,有效地测量出浮坞及船舶的即时变形状态,从而指导浮船坞中央控制室调整各压载舱压水,确保了船体在拉移过程中变形精度及下水安全性,节省了大量工时,提高了下水拉移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船舶
,具体是指。
技术介绍
大型船舶在船厂的船台上修、造完成后,习知的下水方法是采用浮船坞下水,即用吊机等工具将船舶由船台沿铺设的滑道拉移至浮船坞中的滑道上,浮船坞为一个巨大的凹字形船舱,两侧有墙、前后端敞开,是一种构造特殊的槽形平底船。坞底和两侧的坞墙均为箱形结构,沿纵向和横向分隔为若干封闭的压载舱,用来压水和排水,使船坞沉浮。底舱的作用除保证浮性外,还能支承船舶。坞墙的作用是保证船坞具有必要的刚度和浮游稳定性,并提供生产所需的空间。船体进入浮船坞时,如图1所示,对接浮船坞101与船台104, 在压载舱103内灌水使浮船坞101下沉至坞内滑道102与船台滑道102对接于同一平面, 浮船坞101对准船体105的中心轴线,将浮船坞101的四面系接缆绳固定;用设在浮船坞 101左右坞墙上的绞车将船体105沿滑道102牵引进坞。船体105出坞时,操作程序相反, 即先将压载舱103灌满水使浮船坞101下沉,待船体105漂浮于水面时,再让修、造好的船体105自行驶出浮船坞101。但是船体105在拉移过程中必须确保浮船坞101与船台104的对接稳定性,不能使浮船坞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型浮船坞浮态下持续变载精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两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以下简称全站仪)分别对浮船坞甲板平面和船体甲板平面进行测量,将两者在船体拉移过程中产生的变形数据基于统一的基准,同时地反馈给中央控制室,并指导中央控制室对浮船坞的压载舱进行压水或排水调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浮船坞浮态下持续变载精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两个全站型电子速测仪(Electronic Total Station,以下简称全站仪)分别对浮船坞甲板平面和船体甲板平面进行测量,将两者在船体拉移过程中产生的变形数据基于统一的基准,同时地反馈给中央控制室,并指导中央控制室对浮船坞的压载舱进行压水或排水调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浮船坞浮态下持续变载精度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拉移前浮船坞粗调载,对接浮船坞与船台,将平行的两条滑道沿船台铺设至浮船坞中,利用激光测量仪对浮船坞的每条滑道工作面上的艏、肿、艉(α、β、Y)三个点进行测量,并反馈给中央控制室的配载仪,从而初步调整浮船坞的吃水深度,使设置在浮船坞甲板工作区域上的滑道工作平面的水平差值控制在工艺要求的偏差范围以内;(2)拉移前浮船坞精调载,利用全站仪自身默认建立的坐标系(平行船体中心线为X轴,垂直船体中心线为Y轴,船体高度方向为Z轴),对滑道工作平面(包括左右滑道)进行水平差值测量,每一个压载舱对应的滑道上均有相应地测量点,根据测量结果指导中央控制室有效的针对各压载舱调载,使得滑道工作平面(包括左右滑道) 的水平差值控制在工艺制订的偏差范围以内,调整完成后计算所有测量点的平均值L(η为测量点数量);Dη(3)确定下水过程监测点(3. 1)设定浮船坞监测点浮船坞的滑道工作平面调整完成后确定滑道工作中心线, 并做好标记,在确定的其中一条滑道中心线上的两端分别取基准点Pl点OMU))、P2点( . ),并在坞艏,坞舯及坞艉设置有方便全站仪监测的贴有光靶的标杆,坐标分别为坞艏 F IX1J1,^,玛肿 M (X2^Z2),坞艉 A (JT3lJ3lZs) ,I^fYl=Y2 =Y,=y,y 为常量,为了便于船只进坞后测量的方便,以超出船体的宽度为宜,这样船体就不会阻挡或干涉坐标,从而影响测量;Z ι =Z 2 =Z $ = Z1 +b,Z1为常量,根据各船只的大小确定,b为滑道水平测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海军任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