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预支护措施的施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在浅埋暗挖法施工中,对于自稳能力较差的围岩,常采用预支护措施,以达到加固围岩、稳定工作面的目的。经常采用的预支护措施包括超前管棚预支护以及小导管注浆加固。管棚法通过向拟开挖土层中打入钢管并注浆,以提高土层自稳能力,稳定土拱并且减少开挖引起地层损失;同时,钢管与格栅形成钢管棚架体系,可以传递荷载、控制围岩的变形。 管棚预支护和小导管预支护措施通常含有注浆加固,注浆加固可以改变围岩的松散结构, 提高粘结力和内摩擦角,封闭裂隙,使围岩强度显著提高。小导管注浆加固一般配合管棚超前支护使用,具有造价低、施工便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浅埋工程中。管棚施作一般采用先钻孔后进管法、导向管跟管钻进法、回拖法等方法。先钻孔后进管的施工方法为施工套拱一一钻机钻孔——清孔——安装钢管——注浆,该方法适用于一般岩土层中,围岩较稳定情况下。导向管跟管钻进法施工方法为施工套拱——钻机钻进——钢管顶进——钻机钻进——钢管顶进——循环——注浆,跟管钻进过程配合钻头纠偏,以满足精度要求,该方法适用于长距离打设管棚。回拖法施工在一端水平导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棚或小导管静压顶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静压提供装置(5)、土体外部导向装置(4)和土体内部定向装置(3)实现管棚或小导管顶入施工,钢管(1)管身上均匀分布有注浆孔(2),钢管(1)由位于顶部的钢管单元(12)、位于中部的进入土体内部钢管单元(13)、位于尾部的插入土体钢管单元(14)和土体外侧拟打设钢管单元(15)依次连接组成,钢管单元(12)、进入土体内部钢管单元(13)、插入土体钢管单元(14)和土体外侧拟打设钢管单元(1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钢管(1)打入隧道开挖拱顶线(7)上方一定范围内;钢管单元(12)顶部处理成锥形,插入土体钢管单元(14)受到土体内部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棚或小导管静压顶入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静压提供装置(5)、土体外部导向装置(4)和土体内部定向装置(3)实现管棚或小导管顶入施工,钢管(1)管身上均勻分布有注浆孔O),钢管(1)由位于顶部的钢管单元(12)、位于中部的进入土体内部钢管单元 (13)、位于尾部的插入土体钢管单元(14)和土体外侧拟打设钢管单元(1 依次连接组成, 钢管单元(12)、进入土体内部钢管单元(13)、插入土体钢管单元(14)和土体外侧拟打设钢管单元(15)之间通过螺纹连接,钢管(1)打入隧道开挖拱顶线(7)上方一定范围内;钢管单元(1 顶部处理成锥形,插入土体钢管单元(14)受到土体内部定向装置C3)的作用,土体内部定向装置C3)插入土体0. 4-1.0单根钢管长度,土体外侧拟打设钢管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景山,周顺华,王炳龙,贾剑,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