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建设的支挡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存在滑坡体的垭口交通的复合结构的框架挡土墙。
技术介绍
滑坡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由于它经常中断交通、堵塞河道、摧毁厂矿、破坏村庄和农田、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国内外治理滑坡多采用以下三类方法:(1)地下排水工程;(2)减重和反压工程;(3)支挡工程。其中支挡工程在我国应用最多,主要包括一大、二锚、三小,即大直径抗滑桩,锚索和微型桩的研究和应用。采用地下排水工程的做法,大多面临运营期间清洗、维修的难题,且采用打孔的金属套管的平孔排水法最大期望有效期为30-40年;采用减重和反压工程虽然是经济有效地防治滑坡的措施,但由于道路工程往往由于交通空间需求,难以有效反压;支挡工程多采用抗滑桩治理滑坡,但由于单根悬臂桩受力状态不尽合理,常常截面大,埋深长,造价高。框架挡土墙复合结构是针对滑坡治理的新型支挡结构,将交通功能空间结合起来,异化挡墙截面尺寸,既能有效防治滑坡灾害,又能保证安全舒适的行车空间,尤其适用于垭口地段两侧均存在滑坡体的地段。该结构利用了减重和反压的工程原理,通过部分减重和反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结构的框架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结构的框架挡土墙具有长方体的框架结构,其纵向方向上的底部两侧为两条平行的地梁(4),其纵向方向上的顶部两侧为两条平行的顶梁(3),每侧顶梁(3)和对应的地梁(4)之间间隔的设有直立的边墙柱(7);两侧相对应的边墙柱(7)的底部之间连接着底板横梁(6),且底板横梁(6)两端分别连接着两侧的地梁(4);其顶部之间连接着顶板横梁(5),且顶板横梁(5)两端分别连接着两侧的顶梁(3);每侧相邻的边墙柱(7)之间设有柱间挡土墙(8),柱间挡土墙(8)的上端连接顶梁(3),下端连接地梁(4),其底部设有防撞石(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结构的框架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结构的框架挡土墙具有长方体的框架结构,其纵向方向上的底部两侧为两条平行的地梁(4),其纵向方向上的顶部两侧为两条平行的顶梁(3),每侧顶梁(3)和对应的地梁(4)之间间隔的设有直立的边墙柱(7);两侧相对应的边墙柱(7)的底部之间连接着底板横梁(6),且底板横梁(6)两端分别连接着两侧的地梁(4);其顶部之间连接着顶板横梁(5),且顶板横梁(5)两端分别连接着两侧的顶梁(3);每侧相邻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明,王飞,赵华宏,张双茁,李昊煜,于海龙,吴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