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港湾临时码头的挡土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5156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9 2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工程码头建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用于港湾临时码头的挡土墙结构。所述的挡土墙为多根紧密啮合连接的钢板桩组成的U型结构,挡土墙的端部与海岸连接形成环形的挡土防波结构,挡土墙背向码头的两侧设置有多根均匀竖直布置的侧围钢管桩,挡土墙远离海岸的一端其外侧设置有多根竖直布置的外围钢管桩;所述的钢板桩竖直布置,其下端垂直插打在海底上,相邻钢板桩之间啮合紧密连接;所述的侧围钢管桩和外围钢管桩下端固定在海底,在横向上与钢板桩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临时码头的建设快捷、精确,拆卸也极为容易,使用的材料能够多次利用,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海洋工程码头建造
,具体地指一种用于港湾临时码头的挡土墙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需要在海岛或近海海域建设大量的工程设施,大量的建筑材料、作业机具需要运送到现场,利用船舶输送将是主要方式。在海上航运以及离岸港口任务日益繁重的今天,为确保航道畅通和经济需要,在海上及岛屿建设永久性码头将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建设各种可分解拆装式临时码头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已有的临时码头设计有:抛石码头、高粧码头和板粧码头。抛石码头修建简单,基本上不存在钢结构的修建,成本低廉,修建难度较低。但是抛石码头一般主要用于水源气候环境比较适宜的地带,用于一些海岸环境不太好的地区时存在一些问题,如:海岸风浪很大时,很难进行码头修建,风浪会将抛下的石块冲散,石块难以聚集,码头难以建造。高粧码头主要由基础,梁部、面层等结构组成,作为施工码头使用时各构件一般采用钢结构,主要优点为受力明确、稳定性好、装配化程度高及适应水深能力强等。但应用于海岸水生环境特殊的环境下时,存在以下缺点:1、若海岸施工区域的块石密集,需要对块石进行清除,否则粧基难以伸入,高粧码头的粧基众多,需要清理的块石量极大,工作难度大;2、上部结构底部轮廓形状复杂,死角多,水气不易排出,在季风期恶劣风浪条件下,面层和梁部结构难以承受波托力的作用,季风期需临时拆除面层及梁部结构;3、构件类型及数量相对较多、施工相对繁琐。4、经济性差,相对于板粧码头用钢量太大。传统的板粧码头主要由前排粧、锚粧、粧间吹填砂及墙后吹填砂等组成,针对本项目特点,其相对于高粧码头结构主要具有用钢量节省、块石清除量相对较少、并有效解决了波托力问题等优点。但同时具有施工工序复杂(包括锚杆张拉、吹填砂、振冲砂等)、设备投入种类多、施工工期长等缺点。为解决传统的板粧码头存在的问题,有专利介绍了一种钢板粧的挡土墙。如专利号为“CN101503876A”的名为“一种用于港湾码头或船坞的组合钢板粧及一体化直立墙”的挡土墙,不同于传统钢板粧码头挡土墙需要使用锚板粧结构,该结构通过使用H型钢作为导向支撑,使用紧密连接的钢板粧作为挡土墙,钢板粧既能够有效阻挡内侧的土石流失形成码头结构,又能够阻挡外侧的波浪冲刷,防止对土石码头的洗刷。但该结构还存在一些问题:1、H型钢施工时,需采用专用导向装置插打,施工复杂;而钢板粧以H型钢作为导向支撑,插打钢板粧时容易出现偏差。2、该结构H型钢与U型钢采用焊接或螺栓,均需水下施工,对安全要求高,且费时费力。现有技术的临时码头施工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问题的新型临时码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现有技术的临时码头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港湾临时码头的挡土墙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港湾临时码头的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土墙由多根竖直布置的钢板粧紧密连接而成,包括两侧的侧墙以及位于侧墙之间的外墙,挡土墙的内外两侧设置有多根间隔布置的钢管粧;所述的外墙与两侧的侧墙紧密连接;所述的钢管粧包括设置于侧墙外侧的侧围钢管粧、设置于外墙外侧的外围钢管粧和外墙内侧的内围钢管粧;所述的外围钢管粧以两两一组、组与组之间均匀间隔的模式排布在外墙的外侧;所述的内围钢管粧与相邻的两个外围钢管粧固定连接呈三角结构布置于外墙的内外两侧;所述的钢板粧与外围钢管粧、侧围钢管粧之间设置有导向支撑结构。进一步所述的导向支撑结构包括两层支撑梁;所述的支撑梁一上一下平行间隔布置,支撑梁一端焊接在外围钢管粧或侧围钢管粧上,另一端固定在钢板粧上,两层支撑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板,位于上层的支撑梁下端安装有牛腿;所述的牛腿焊接在钢管粧上。进一步位于外围钢管粧上的支撑梁和位于侧围钢管粧上的支撑梁相互连接。进一步所述的内围钢管粧上设置有与相邻的外围钢管粧连接的连杆;所述的连杆一端固定在内围钢管粧的上端,另一端固定在相邻外围钢管粧的上端,内围钢管粧通过连杆与相邻的两个外围钢管粧形成三角形的粧群。进一步位于同组的两根外围钢管粧之间设置有横向的第一支撑杆。进一步相邻的两根侧围钢管粧之间设置有横向的第二支撑杆。进一步位于侧墙和外墙连接处的侧围钢管粧和外围钢管粧之间设置有横向的第三支撑杆。—种具有挡土墙结构的临时码头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粧位开挖,使用挖掘机将已测量确定的开挖区域内的海底向下开挖3?6m,清理掉沉粧区域内的块石;2)、施工平台填筑,使用自卸车及挖机搬运块石至已测量确定的填筑区域内填筑施工平台,施工平台的填筑底边缘距粧位不小于50cm ;3)、钢管粧施工,起吊振动锤夹持钢管粧至粧位,使用振动锤将钢管粧振动下沉至设计标高,先按组的模式安装外围钢管粧,在同组的两根外围钢管粧之间焊接第一支撑杆,再向两侧延伸安装侧围钢管粧,在相邻的两根侧围钢管粧之间焊接第二支撑杆,在挡土墙拐角处的侧围钢管粧和外围钢管粧之间焊接第三支撑杆,最后以每组外围钢管粧的中心面为定位基准插打内围钢管粧;4)、支撑梁安装,支撑梁吊装至安装位置后与侧围钢管粧和外围钢管粧焊接,再使用挂篮钩挂在钢管粧上作为作业平台进行连接板与牛腿的焊接;5)、钢板粧施工,钢板粧以支撑梁作为导梁,保持粧身垂直插打直至所有的钢板粧顺利合拢;6)、挡土墙内侧填土施工,使用自卸车运输土石分层填筑挡土墙的内侧空间,推平填筑土石形成码头;7)、码头附属设施施工,在码头上铺设厚碎石垫层做为桥面,最后安装护舷和系船柱,护舷采用轮胎,支撑墩兼做系缆墩。进一步所述的步骤3中钢管粧的施工,可先在沉粧区域沉入一根直径大于钢管粧直径的型钢,再将钢管粧沉入已固定在海底的型钢中,保证钢管粧竖直,使用振动锤将其振沉至设计标高。进一步所述的步骤5的钢板粧施工中,钢板粧沉粧分别从侧墙和外墙的中间开始,最初的第一块钢板粧以支撑梁作为导向定位安装,再以中间振沉完成的钢板粧为标准向两侧延伸振沉剩余的钢板粧。本技术的优点有:1、本技术的挡土墙使用钢管粧作为挡土墙支撑,钢管粧受力结构稳定,插打固定难度不大,对于钢板粧的横向支撑稳定,不易受风浪的侵蚀,且后期码头使用完成,码头的拆卸也极为简单,码头的建筑材料均可以反复利用,节约成本;2、本技术挡土墙在远离海岸的一端受到海浪的冲击力最大,因此这部分为挡土前的薄弱位置,本技术通过在这一部位设置两层钢管粧来增强这部分钢板状的横向支撑,避免了这部分的海浪侵蚀;3、本技术设置两层支撑梁,能够起到很好的导向支撑作用,实际建设码头时,使用支撑梁作为导向架,能够精确的安装钢板粧,避免钢板粧安装过程中出现误差;4、本技术结构简单,临时码头的建设快捷、精确,拆卸也极为容易,使用的材料能够多次利用,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本技术的挡土墙充分考虑了海浪对码头的侵蚀问题,钢板粧和钢管粧的结合能够很好的降低海浪的冲击,保证码头的结构稳定性,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本技术的钢管粧与支撑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I一钢板粧;2—侧围钢管粧;3—外围钢管粧;4一内围钢管粧;5—支撑梁;6—连接板;7—牛腿;8—侧墙;9—外墙;10—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港湾临时码头的挡土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土墙由多根竖直布置的钢板桩(1)紧密连接而成,包括两侧的侧墙(8)以及位于侧墙(8)之间的外墙(9),挡土墙的内外两侧设置有多根间隔布置的钢管桩;所述的外墙(9)与两侧的侧墙(8)紧密连接;所述的钢管桩包括设置于侧墙(8)外侧的侧围钢管桩(2)、设置于外墙(9)外侧的外围钢管桩(3)和设置于外墙(9)内侧的内围钢管桩(4);所述的外围钢管桩(3)以两两一组、组与组之间均匀间隔的模式排布在外墙(9)的外侧;所述的内围钢管桩(4)与相邻的两个外围钢管桩(3)固定连接呈三角结构分别布置于外墙(9)的内外两侧;所述的钢板桩(1)与外围钢管桩(3)、侧围钢管桩(2)之间设置有导向支撑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蛟冯先导于洋张治明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