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生态护岸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49408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新型生态护岸系统,具有结构耐冲刷、使用寿命长、透水、透气性好的优点,能够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利于恢复河道系统生态平衡,达到了生态绿色景观效果。包括护岸坡,沿着护岸坡坡面垂直方向从下至上顺次设置有土工隔水材料层、透水卵石层、土工加筋材料层、生态混凝土隔构、绿化土壤层;护岸坡坡顶设有坡顶排水渠,坡顶排水渠内设有渠底碎石层;在护岸坡坡底、且不低于绿化土壤层处设置有伸入河底土壤中的护岸桩,紧贴护岸桩堆积有生态袋,生态袋呈阶梯状堆放,且相邻生态袋间设有缓冲槽结构;缓冲槽内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通过上下相邻的生态袋进行固定,紧靠生态袋阶梯侧的底部设置有伸入河底土壤中的定位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利工程设施
,具体地是涉及一种新型生态护岸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河流湖泊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重视水体的治理与保护;在城市河道整治中,回归自然、亲水、景观与文化等新理念不断涌现,以生态学为基础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亲近自然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护岸,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岸系统的护岸技术;在构建生态护岸系统时,为防止河流水体由于水流作用引起的水土流失,当今常用的是由砌石或者是现浇混凝土浇筑而成的构件保护河岸。目前,为减少雨水及河水对岸带的冲刷和对河岸生态环境方面的考虑,河道防护形式主要分为:(I) 一种是采用浆砌石块或混凝土浇筑等方式,预制砌块连锁而成,通过这种方式虽然能抵抗较大水流流速的冲击,保护河岸;但是其生态调节效果并不理想,景观性较为单一,缺乏绿色景观效果,且成本较高;该类型的护岸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水体自净功能的发挥,造成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中断,不利于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2)另一种是采用土工袋、生态袋、铅丝石笼等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虽然能在护岸上构建一定的河岸带生态景观系统,有利于河道生态系统的自我构建自我修复,维护河道生态环境的生机活力;但是其缺点是抵抗水流冲刷的能力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河道护岸系统存在的问题,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生态护岸系统;本技术具有结构耐冲刷、使用寿命长、透水、透气性好的优点,能够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利于恢复河道系统生态平衡,达到了生态绿色景观效果。本技术一种新型生态护岸系统,包括护岸坡,其结构要点是:沿着所述护岸坡坡面垂直方向从下至上顺次设置有土工隔水材料层、透水卵石层、土工加筋材料层、生态混凝土隔构、绿化土壤层;所述护岸坡坡顶设有坡顶排水渠,所述坡顶排水渠内设有渠底碎石层,所述渠底碎石层与透水卵石层顶部连接,所述透水卵石层底部与河底连通;在护岸坡坡底、且不低于绿化土壤层处设置有伸入河底土壤中的护岸粧,紧贴所述护岸粧堆积有生态袋,所述生态袋呈阶梯状堆放,且相邻生态袋间设有缓冲槽结构;所述缓冲槽内设置有缓冲层,所述缓冲层通过上下相邻的生态袋进行固定,紧靠所述生态袋阶梯侧的底部设置有伸入河底土壤中的定位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护岸粧沿着护岸坡方向等间距布置。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护岸粧、定位粧伸入河底土壤中的深度为100mm以上。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生态袋整体采用钢筋笼包裹,所述生态袋与护岸粧之间采用土工加筋材料绑扎连接。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生态混凝土隔构设为多边形,其内部填充绿化土壤。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土工隔水材料层采用复合土工膜,相邻土工隔水材料层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土工加筋材料层采用玻璃纤维土工格栅。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层采用碎石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生态护岸系统,所述土工加筋材料、生态混凝土隔构的组合使用,可使河道护坡具有稳定性强、使用寿命长的优点;所述透水卵石层、土工隔水材料层的设置既可将边坡上部水体快速排除,又能防止水体渗入下部土体内;绿化植物的根系和生态混凝土隔构能维持护岸坡坡面土体的稳定性,可防止坡面土体流失,减少后期维护费用;所述生态袋和护岸粧,可起到压重作用,有利于坡体的整体稳定和局部稳定,并且主要起到抗水浪冲刷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结构耐冲刷、使用寿命长、透水、透气性好的优点,能够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利于恢复河道系统生态平衡,达到了生态绿色景观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护岸坡、2为渠底碎石层、3为坡顶排水渠、4为绿化植物、5为生态混凝土隔构、6为土工加筋材料层、7为透水卵石层、8为土工隔水材料层、9为绿化土壤层、10为护岸粧、11为挺水植物、12为生态袋、13为缓冲层、14为水位面、15为缓冲槽、16为碎石头、17为定位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包括护岸坡1,其结构要点是??沿着所述护岸坡I坡面垂直方向从下至上顺次设置有土工隔水材料层8、透水卵石层7、土工加筋材料层6、生态混凝土隔构5、绿化土壤层9 ;所述护岸坡I坡顶设有坡顶排水渠3,所述坡顶排水渠3内设有渠底碎石层2,所述渠底碎石层2与透水卵石层7顶部连接,所述透水卵石层7底部与河底连通;在护岸坡I坡底、且不低于绿化土壤层9处设置有伸入河底土壤中的护岸粧10,紧贴所述护岸粧10堆积有生态袋12,所述生态袋12呈阶梯状堆放,且相邻生态袋12间设有缓冲槽15结构;所述缓冲槽15内设置有缓冲层13,所述缓冲层13通过上下相邻的生态袋12进行固定,紧靠所述生态袋12阶梯侧的底部设置有伸入河底土壤中的定位粧17。所述护岸粧10沿着护岸坡I方向等间距布置;所述护岸粧10、定位粧17伸入河底土壤中的深度为100mm以上;所述定位粧17用于固定生态袋12。所述生态袋12整体采用钢筋笼包裹,所述生态袋12与护岸粧10之间采用土工加筋材料绑扎连接;所述钢筋笼采用直径为6mm的光面钢筋绑扎而成,钢筋的强度等级为Q2350所述生态混凝土隔构5设为多边形,其内部填充绿化土壤;所述生态混凝土隔构5可为现场浇筑或采用混凝土预制件拼装。所述土工隔水材料层8采用复合土工膜,相邻土工隔水材料层8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200mm ;所述土工加筋材料层6采用玻璃纤维土工格栅。本技术所述采用的复合土工膜、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的性能指标均满足施工技术要求。所述缓冲层13采用碎石头。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生态护岸系统,包括护岸坡(I ),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护岸坡(I)坡面垂直方向从下至上顺次设置有土工隔水材料层(8)、透水卵石层(7)、土工加筋材料层(6)、生态混凝土隔构(5)、绿化土壤层(9);所述护岸坡(I)坡顶设有坡顶排水渠(3),所述坡顶排水渠(3 )内设有渠底碎石层(2 ),所述渠底碎石层(2 )与透水卵石层(7 )顶部连接,所述透水卵石层(7)底部与河底连通;在护岸坡(I)坡底、且不低于绿化土壤层(9)处设置有伸入河底土壤中的护岸粧(10),紧贴所述护岸粧(10)堆积有生态袋(12),所述生态袋(12)呈阶梯状堆放,且相邻生态袋(12)间设有缓冲槽(15)结构;所述缓冲槽(15)内设置有缓冲层(13),所述缓冲层(13)通过上下相邻的生态袋(12)进行固定,紧靠所述生态袋(12)阶梯侧的底部设置有伸入河底土壤中的定位粧(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生态护岸系统,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生态护岸系统,包括护岸坡(1),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护岸坡(1)坡面垂直方向从下至上顺次设置有土工隔水材料层(8)、透水卵石层(7)、土工加筋材料层(6)、生态混凝土隔构(5)、绿化土壤层(9);所述护岸坡(1)坡顶设有坡顶排水渠(3),所述坡顶排水渠(3)内设有渠底碎石层(2),所述渠底碎石层(2)与透水卵石层(7)顶部连接,所述透水卵石层(7)底部与河底连通;在护岸坡(1)坡底、且不低于绿化土壤层(9)处设置有伸入河底土壤中的护岸桩(10),紧贴所述护岸桩(10)堆积有生态袋(12),所述生态袋(12)呈阶梯状堆放,且相邻生态袋(12)间设有缓冲槽(15)结构;所述缓冲槽(15)内设置有缓冲层(13),所述缓冲层(13)通过上下相邻的生态袋(12)进行固定,紧靠所述生态袋(12)阶梯侧的底部设置有伸入河底土壤中的定位桩(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昀王建国寇有良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鸿润水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