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408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它包括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2)、碎石砂层(3)、块石层(4)以及绿化层(5),绿化层(5)内设置有多个斜向下的排水滑道(8),所述排水滑道(8)内的中上段以及中下段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挡板(8.3)以及第二活动挡板(8.4),壁板(8.2)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小孔(8.5),小孔(8.5)与绿化层(5)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止水土流失,能够根据排水量进行调节,在排水量较小时将滑道内的水从滑道内输出至两旁进行植被灌溉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属于水利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是造成土地资源平衡失调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河道的护坡工程影响到河道畅通。植物的生长需要相对松软的空间,在松软的空间中才会有足够的水和空气保证植物存活。天然土质河岸带由于受坡内的渗流作用和坡前水流的冲刷作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容易崩塌。且传统的生态支护结构上的排水滑道一般为通长型的,当需要排水的水量较小时,排水滑道直接将水从滑道顶端向下排除,不能充分利用这部分小量的水对滑道两旁的生态支护结构上的植被进行供水。因此,寻求一种防止水土流失,能够根据排水量进行调节,在排水量较小时将滑道内的水从滑道内输出至两旁进行植被灌溉的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防止水土流失,能够根据排水量进行调节,在排水量较小时将滑道内的水从滑道内输出至两旁进行植被灌溉的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它包括基体,所述基体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碎石砂层、块石层以及绿化层,所述绿化层由斜向布置的多块绿化层用砖块铺设而成,多块绿化层用砖块错位拼接,所述基体的顶部设置有花池,所述花池包括六边形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底托,所述外壳的每个侧壁中心设置有内外贯通的侧孔,所述底托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多个底孔,绿化层内设置有多个斜向下的排水滑道,所述排水滑道包括U型的滑道本体,滑道本体包括底板以及底板两侧的壁板,所述滑道本体内的中上段以及中下段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挡板以及第二活动挡板,第一活动挡板以及第二活动挡板上方的壁板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小孔,小孔与绿化层连通。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绿化层用砖块包括矩形砖块本体,所述矩形砖块本体的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植生孔,所述矩形砖块本体的上下两边设置有向内凹设的第一燕尾槽,所述矩形砖块本体的上下两边位于第一燕尾槽左右两侧的部分形成左卡块以及右卡块,所述左卡块以及右卡块的形状相互对称,所述左卡块以及右卡块的大小均为第一燕尾槽大小的一半,所述矩形砖块本体的左边设置有向内凹设的第二燕尾槽,所述矩形砖块本体的右边设置有向外凸设的燕尾凸块,所述第二燕尾槽的大小与燕尾凸块的大小匹配,所述矩形砖块本体的下表面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多个防滑凸点。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活动挡板以及第二活动挡板的下端与壁板的底部铰接,铰接处设置有扭簧。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一活动挡板以及第二活动挡板的上端与壁板的顶部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用于水利工程中,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好,适应性较广,不仅抗风浪能力较高,防止水土流失,而且内外水体能自由交换,利于水生物的繁衍,具有生态环保功能,整个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安全性大,景观效果佳,且能够根据排水量进行调节,在排水量较小时将滑道内的水从滑道内输出至两旁进行植被灌溉。因此本技术具有防止水土流失,能够根据排水量进行调节,在排水量较小时将滑道内的水从滑道内输出至两旁进行植被灌溉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图3为绿化层用砖块俯视图。图4为绿化层用砖块仰视图。图5为多块绿化层用砖块的拼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花池俯视图。图7为图6的A-A剖视图。图8为图1的C-C剖视图。图9为图8中的排水滑道示意图。其中:基体I砂垫层2碎石砂层3块石层4绿化层5绿化层用砖块6、矩形砖块本体6.1、植生孔6.2、第一燕尾槽6.3、左卡块6.4、右卡块6.5、第二燕尾槽6.6、燕尾凸块6.7、防滑凸点6.8花池7、外壳7.1、底托7.2、侧孔7.3、底孔7.4排水滑道8、底板8.1、壁板8.2、第一活动挡板8.3、第二活动挡板8.4、小孔8.5。【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9,本技术涉及的一种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它包括基体1,所述基体I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2、碎石砂层3、块石层4以及绿化层5,绿化层5内设置有多个斜向下的排水滑道8,所述绿化层5由斜向布置的多块绿化层用砖块6铺设而成,所述绿化层用砖块6包括矩形砖块本体6.1,所述矩形砖块本体6.1的中心设置有上下贯通的植生孔6.2,所述矩形砖块本体6.1的上下两边设置有向内凹设的第一燕尾槽6.3,所述矩形砖块本体6.1的上下两边位于第一燕尾槽6.3左右两侧的部分形成左卡块6.4以及右卡块6.5,所述左卡块6.4以及右卡块6.5的形状相互对称,所述左卡块6.4以及右卡块6.5的大小均为第一燕尾槽6.3大小的一半,所述矩形砖块本体6.1的左边设置有向内凹设的第二燕尾槽6.6,所述矩形砖块本体6.1的右边设置有向外凸设的燕尾凸块6.7,所述第二燕尾槽6.6的大小与燕尾凸块6.7的大小匹配,所述矩形砖块本体6.1的下表面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多个防滑凸点6.8。使用时,将多块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的绿化层用砖块进行拼接,左右相邻两块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的绿化层用砖块的第二燕尾槽与燕尾凸块相互配合,上下相邻两块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的绿化层用砖块错位布置,左上方砖块的右卡块与右上方砖块的左卡块一起嵌置于下方砖块的上面一个第一燕尾槽内,左下方砖块的右卡块与右下方砖块的左卡块一起嵌置于上方砖块的下面一个第一燕尾槽内。所述排水滑道8包括U型的滑道本体,滑道本体包括底板8.1以及底板8.1两侧的壁板8.2,所述滑道本体内的中上段以及中下段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挡板8.3以及第二活动挡板8.4,所述第一活动挡板8.3以及第二活动挡板8.4的下端与壁板8.2的底部铰接,铰接处设置有扭簧,在自然状态下,第一活动挡板8.3以及第二活动挡板8.4与底板8.1处于垂直状态以阻挡其上部的水流下。或者根据需要使得第一活动挡板8.3以及第二活动挡板8.4的上端与壁板8.2的顶部铰接,依靠第一活动挡板8.3以及第二活动挡板8.4的自重使得第一活动挡板8.3与第二活动挡板8.4的底部与底板8.1接触,从而阻挡其上部的水流下(图中未示出)。第一活动挡板8.3以及第二活动挡板8.4上方的壁板8.2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小孔8.5。小孔8.5接近底板I布置。第一活动挡板8.3以及第二活动挡板8.4可以根据排水量的大小进行活动,当排水量较小时,第一活动挡板8.3以及第二活动挡板8.4可以阻挡小量排水,小量的排水经过小孔8.5向滑道本体左右两侧进行排水,对其两侧的植被进行灌溉;当排水量较大时,第一活动挡板8.3以及第二活动挡板8.4被冲开,大量的水进行正常排水。所述基体I的顶部设置有花池7,所述花池7包括六边形的外壳7.1,所述外壳7.1的底部设置有底托7.2,所述外壳7.1的每个侧壁中心设置有内外贯通的侧孔7.3,所述底托7.2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多个底孔7.4,所述底孔7.4可以为1+6自内向外布置,外壳7.1内可以盛装土壤,用于栽培植物。【主权项】1.一种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它包括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I)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2)、碎石砂层(3)、块石层(4)以及绿化层(5),所述绿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适应性排水型生态支护结构,它包括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1)的斜坡面上从内至外依次铺设有砂垫层(2)、碎石砂层(3)、块石层(4)以及绿化层(5),所述绿化层(5)由斜向布置的多块绿化层用砖块(6)铺设而成,多块绿化层用砖块(6)错位拼接,所述基体(1)的顶部设置有花池(7),所述花池(7)包括六边形的外壳(7.1),所述外壳(7.1)的底部设置有底托(7.2),所述外壳(7.1)的每个侧壁中心设置有内外贯通的侧孔(7.3),所述底托(7.2)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多个底孔(7.4),绿化层(5)内设置有多个斜向下的排水滑道(8),所述排水滑道(8)包括U型的滑道本体,滑道本体包括底板(8.1)以及底板(8.1)两侧的壁板(8.2),所述滑道本体内的中上段以及中下段分别设置有第一活动挡板(8.3)以及第二活动挡板(8.4),第一活动挡板(8.3)以及第二活动挡板(8.4)上方的壁板(8.2)上开设有左右贯通的小孔(8.5),小孔(8.5)与绿化层(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炜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月城水利农机管理服务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