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岸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68530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0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岸,用于河流河岸、湖泊湖岸等的防护,所述生态护岸结构设计如下:纤维垫,设若干网孔,沿岸边宽度方向铺设于岸边;若干固定销,间隔插设于所述纤维垫表面,形成对纤维垫的固定;若干纤维卷,沿岸坡坡面依次排布,其上设有若干种植孔;若干固定桩,间隔插设于所述纤维卷之间,并插入岸坡,形成对纤维卷的分隔、固定;造景石,设置于岸坡与岸床交界处,造景石与相邻纤维卷之间设有固定桩;若干植被,分别种植于纤维垫网孔、纤维卷种植孔内。所述护岸形式多样,组合类型多变,可有效实现植被的稳固种植以及后续生长,保证河道景观的持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岸,用于河流河岸、湖泊湖岸等的防护。
技术介绍
生态护岸是指能在防止河岸或湖岸坍方之外,还具备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有一定自然景观效果的河道护坡形式。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岸坡进行防护的一种河道护坡形式。生态护岸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不仅是护岸工程建设的一大进步,也将成为今后护岸工程建设的主流。国外对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起步比较早。日本在10年前就提出“亲水”的概念,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河流采用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进行整治,其主要采用植物堤岸、石头及木材护底的自然河堤。欧洲许多国家在进行护岸工程设计时,非常注意沿岸的景观与生态系统,尽最大可能地参照采用天然状态下的河海岸形式,避免以建筑物的形式去破坏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荷兰提出“给河流提供更多的空间”的口号,他们认为河岸堤防是河流自然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形成从河道水流到陆地的一种转换,反之亦然,决不能将两者孤立起来。现有的生态护岸,大多存在河岸植被种植不牢固,植被种植后养分不足等情况,对此,目前国内关于生态护岸主要存在如下专利文献: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结构设计如下:纤维垫,设若干网孔,沿岸边宽度方向铺设于岸边;若干固定销,间隔插设于所述纤维垫表面,形成对纤维垫的固定;若干纤维卷,沿岸坡坡面依次排布,其上设有若干种植孔;若干固定桩,间隔插设于所述纤维卷之间,并插入岸坡,形成对纤维卷的分隔、固定;造景石,设置于岸坡与岸床交界处,造景石与相邻纤维卷之间设有固定桩;若干植被,分别种植于纤维垫网孔、纤维卷种植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结构设计如下:纤维垫,设若干网孔,沿岸边宽度方向铺设于岸边;若干固定销,间隔插设于所述纤维垫表面,形成对纤维垫的固定;若干纤维卷,沿岸坡坡面依次排布,其上设有若干种植孔;若干固定桩,间隔插设于所述纤维卷之间,并插入岸坡,形成对纤维卷的分隔、固定;造景石,设置于岸坡与岸床交界处,造景石与相邻纤维卷之间设有固定桩;若干植被,分别种植于纤维垫网孔、纤维卷种植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结构设计如下:所述纤维垫沿岸边及岸坡依次铺设,表面通过若干插设于岸边及岸坡的固定销固定,纤维卷设置于岸坡与岸床交界处,通过固定桩形成对纤维卷的固定,造景石设置于纤维卷相对纤维垫的另一端,植被分别种植于纤维垫网孔、纤维卷种植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岸,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护岸结构设计如下:所述纤维垫沿岸边宽度方向铺设并通过固定销固定,所述纤维卷沿岸坡由上至下依次排布,若干造景石接纤维卷沿岸坡依次排布,纤维卷之间、纤维卷与相邻造景石之间通过插设于岸坡的固定桩形成间隔,岸坡与岸床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阳王军李冬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海纳精密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