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承蒲专利>正文

棘轮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88281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棘轮扳手,其包括一本体、一棘轮、一掣子、一弹性元件及一扣环。本体设有第一容槽及第二容槽。棘轮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容槽内。棘轮外圆周面设有环状排列齿的棘齿。掣子容置于第二容槽内,其正面设有复数第一掣齿及凸弧形第二掣齿,第一、第二掣齿用以与棘齿相啮合。掣子背面设有凹槽、第一凸弧面及第二凸弧面。第二凸弧面靠抵于第二容槽壁面。弹性元件一端抵于第二容槽壁面,另一端嵌于凹槽内,使弹性元件以一角度顶推掣子,使第二凸弧面靠抵第二容槽壁面,而掣子的掣齿与棘齿啮合。(*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棘轮扳手,尤指一种可控制单向驱动的棘轮扳手。
技术介绍
常规棘轮扳手,一种如美国第5979274号专利,是本体二端分别设柄部及作用端, 作用端设有第一容槽,第一容槽内设棘轮,第一容槽侧壁凹陷一第二容槽,第二容槽容置掣子,并钻设有容孔以容置弹性元件,利用弹性元件顶推掣子,使掣子的掣齿与棘轮的棘齿啮合。然而,因容纳弹性元件的容孔,是在第二容槽的弧形壁面上钻孔而成,加工时,钻头须避开第一容槽壁面,而以一倾斜角度伸入第二容槽内,再于第二容槽的弧形壁面钻出斜伸的容孔,不仅加工困难,而且弹性元件容置于容孔呈斜伸状态,会造成作用不佳。另一常规棘轮扳手,如美国第US7444903B1号专利,是由一本体、一掣子、一棘轮及一限位环所组成。其本体一端设有一容槽,容槽底端设有一环肋,顶端设有一环槽,容槽一侧壁凹设一弧形容室。掣子呈弧形,其凹弧正面的二半段依序分别设棘齿及一滑动面,背面相对棘齿处设有一挡止面,及相对滑动面处连接一弹簧。棘轮顶底端分别环设一凹缘,二凹缘分别供环肋及一环体嵌入。利用一 C形扣同时嵌套环体与环槽,借环体封住,而使棘轮定位于容槽内。此专利,虽不需于容室钻设一容纳弹簧的孔,但仍有下述的缺失1、其由本体、掣子、棘轮、弹簧、C形扣及环体等六元件所组成,元件仍多,增加零件及组装成本;2、 掣子背面仍须钻孔以容纳弹簧,因掣子背面为弧面,故会增加钻孔的难度,尤其孔位于弧面最高点,当钻头快速旋转而接触至弧面状时,钻头容易顺着弧面状而产生相对移位,造成偏差,孔及钻头容易受损;3、容纳弹簧的孔位在掣中背面近中央,以全力顶推掣子啮合棘轮, 而不具退离掣子的弹性裕度,造成回转时掣子仍与棘轮啮合,而无法让扳手相对棘轮退转; 4、掣子钻孔容纳弹簧,孔的深度有限,相对弹簧的长度缩小,弹簧的弹力并不足,造成掣子相对棘轮动作不顺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化零件,制造容易,降低成本,及提升单向控制的有效性的棘轮扳手。达成上述目的的技术手段,包括一本体、一棘轮、一掣子、一弹性元件及一 C形扣环。本体的作用端设有第一容槽及第二容槽,分别容纳棘轮及掣子。棘轮顶段及底段分别一扣环槽及一凹缘,扣环槽与凹沟相对正,供扣环同时嵌入,凹缘供第一容槽底端的凸缘嵌入,使棘轮可转动地容置于第一容槽内。掣子正面依序设有复数第一掣齿、凸弧形第二掣齿及一第一凹弧面,并分布在一第一圆弧面上,复数个第二掣齿沿着第一圆弧面延伸所占的圆心角小于或等于20度。掣子的背面设有一第一凸弧面;第一凸弧面一侧延伸一第二凸弧面,另一侧延伸一凹槽。第二凸弧面靠抵于第二容槽的壁面。凹槽供弹性元件一端嵌入。 第二凸弧面延伸的宽度占该第一圆弧面的圆心角介于10 20度之间,且位在一第二圆弧面上。第一凸弧面34与凹槽35相接的一末端与第二圆弧面之间具一间隔距离,该间隔距离大于掣齿的齿深。本技术包括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棘轮扳手,其包括本体,该本体相反二端分别设一个柄部及一个作用端;该作用端设有贯穿的圆形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一侧壁凹陷而形成一个直径较小的圆弧形第二容槽,该第二容槽的圆心位于该第一容槽内,该第二容槽的顶、底部分别封闭;棘轮,其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一容槽内,棘轮的端面中央设有套合部,外圆周面中段设有环状排列齿的复数个棘齿;掣子,其容置于该第二容槽内,正面依序设有复数个第一掣齿及复数个凸弧形第二掣齿,该第一及第二掣齿分别用以与该棘齿啮合,该第一及第二掣齿根部分布在一第一圆弧面A上,该第一圆弧面与该第一容槽的圆径相同,该第一掣齿的峰顶位在一第三圆弧面C上,该第二掣齿的峰顶位在一第三圆弧面D上;当掣子与棘轮有效啮合时,有至少二个该第一掣齿越过该第一圆弧面的一平分线而与第二掣齿接续;该复数个第二掣齿沿着该第一圆弧面延伸所占的圆心角小于20度;该掣子的背面设有第一凸弧面;该第一凸弧面具有相反的第一端边及第二端边,该第一端边延伸出第二凸弧面并朝接近该掣子的正面而延伸,该第二端边延伸出凹槽;该第二凸弧面延伸的宽度占该第一圆弧面一个圆心角N2,该第二凸弧面位在一个第二圆弧面上,该第二圆弧面与该第二容槽的圆径相同,该第二凸弧面靠抵于该第二容槽的壁面,该第二圆弧面与该第一凸弧面的该第二端边之间具一间隔, 该间隔的距离大于该掣齿的齿深;该凹槽相对应于该复数个第二掣齿,其底部中央的法线通过该第二圆弧面的圆心,该法线与该第一凸弧面的该平分线具一夹角N3 ;及 弹性元件,其具相向朝向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外径大于或等于该第二容槽上下高度,而嵌抵于该第二容槽上、下及侧壁;该第二端嵌抵于该凹槽内,通过该弹性元件顶推该掣子,该第二凸弧面靠抵该第二容槽壁面,而该掣子的掣齿与该棘齿啮合。如上所述的棘轮扳手,其中,该弹性元件的第一端外径大于该第二端而呈锥形。如上所述的棘轮扳手,其中,该套合部为一贯穿该棘轮的多边孔,套合一工作件。如上所述的棘轮扳手,其中,该多边孔为四边孔,套合一个四边柱,该四边柱一面设有二个局部突出的球体,其一球体与多边孔内壁嵌合,另一球体与一个套筒内壁嵌合。如上所述的棘轮扳手,其中,该圆弧D的半径为圆弧A的半径及圆弧C的半径相加除以二。如上所述的棘轮扳手,其中,该凹槽的上部呈开口,而下部设有肋部而呈封闭。如上所述的棘轮扳手,其中,该掣子的正面接续着该复数个凸弧形第二掣齿而延伸出第一凹弧面,该第一凹弧面分布在该第一圆弧面上。如上所述的棘轮扳手,其中,该夹角N3大于四十度。如上所述的棘轮扳手,其中,该圆心角N2介于十度至二十度之间。如上所述的棘轮扳手,其中,该第一容槽顶端内壁环设有一个凹沟,底端内壁环设有一个凸缘;该棘轮的顶段环设有一个扣环槽,底段环设有凹缘,该扣环槽与该凹沟相对正,该凹缘供该凸缘嵌入,一个C形扣环分别嵌入该凹沟及该扣环槽内。本技术棘轮扳手结构设计优点在于1、本技术的棘轮扳手结构仅由本体10、棘轮20、掣子30、弹性元件40及扣环50等五元件组成,相较于美国第US7444903B1更节省一元件成本。2、掣子30的凹槽35为圆弧,弹性元件40呈锥形,凹槽35深度大,弹性元件40具较大长度且以N3角度顶推掣子30,使第二凸弧面341较易受斜向弹力而贴抵于第二容槽 12壁面,令掣齿31与棘齿21啮合更确实。3、当扳手相对棘轮退转时,该弹性元件以N3角度顶抵于掣子的凹槽,掣子可有效地与棘轮脱离啮合,而确实提供棘轮机构的作用的有效性。4、如图2所示,掣子30设有凹槽35供弹性元件40容设,掣子30为一体成型,而无需另行钻孔,以节省加工成本。5、如图7所示,弹性元件40的第一端41的直径配合第二容槽12宽度,且第二端 42嵌入凹槽35内,因而不需另在其他元件设孔来容置弹性元件,即可使弹性元件40稳固定位于第二容槽12内。6、掣子30设有第二凸弧面341,该第二凸弧面341与第二容槽12间具有m角度的靠抵面积,而更为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棘轮扳手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掣子设计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棘轮扳手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4是本技术棘轮扳手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本技术图4的D-D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棘轮扳手结构的前视图。图7是本技术图6的E-E处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棘轮与掣子脱离啮合状态的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本体,该本体相反二端分别设一个柄部及一个作用端;该作用端设有贯穿的圆形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一侧壁凹陷而形成一个直径较小的圆弧形第二容槽,该第二容槽的圆心位于该第一容槽内,该第二容槽的顶、底部分别封闭;棘轮,其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一容槽内,棘轮的端面中央设有套合部,外圆周面中段设有环状排列齿的复数个棘齿;掣子,其容置于该第二容槽内,正面依序设有复数个第一掣齿及复数个凸弧形第二掣齿,该第一及第二掣齿分别用以与该棘齿啮合,该第一及第二掣齿根部分布在一第一圆弧面A上,该第一圆弧面与该第一容槽的圆径相同,该第一掣齿的峰顶位在一第三圆弧面C上,该第二掣齿的峰顶位在一第三圆弧面D上;当掣子与棘轮有效啮合时,有至少二个该第一掣齿越过该第一圆弧面的一平分线而与第二掣齿接续;该复数个第二掣齿沿着该第一圆弧面延伸所占的圆心角小于20度;该掣子的背面设有第一凸弧面;该第一凸弧面具有相反的第一端边及第二端边,该第一端边延伸出第二凸弧面并朝接近该掣子的正面而延伸,该第二端边延伸出凹槽;该第二凸弧面延伸的宽度占该第一圆弧面一个圆心角N2,该第二凸弧面位在一个第二圆弧面上,该第二圆弧面与该第二容槽的圆径相同,该第二凸弧面靠抵于该第二容槽的壁面,该第二圆弧面与该第一凸弧面的该第二端边之间具一间隔,该间隔的距离大于该掣齿的齿深;该凹槽相对应于该复数个第二掣齿,其底部中央的法线通过该第二圆弧面的圆心,该法线与该第一凸弧面的该平分线具一夹角N3;及弹性元件,其具相向朝向的第一端及第二端;该第一端外径大于或等于该第二容槽上下高度,而嵌抵于该第二容槽上、下及侧壁;该第二端嵌抵于该凹槽内,通过该弹性元件顶推该掣子,该第二凸弧面靠抵该第二容槽壁面,而该掣子的掣齿与该棘齿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棘轮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本体,该本体相反二端分别设一个柄部及一个作用端;该作用端设有贯穿的圆形第一容槽,该第一容槽一侧壁凹陷而形成一个直径较小的圆弧形第二容槽,该第二容槽的圆心位于该第一容槽内,该第二容槽的顶、底部分别封闭;棘轮,其可转动地设于该第一容槽内,棘轮的端面中央设有套合部,外圆周面中段设有环状排列齿的复数个棘齿;掣子,其容置于该第二容槽内,正面依序设有复数个第一掣齿及复数个凸弧形第二掣齿,该第一及第二掣齿分别用以与该棘齿啮合,该第一及第二掣齿根部分布在一第一圆弧面A上,该第一圆弧面与该第一容槽的圆径相同,该第一掣齿的峰顶位在一第三圆弧面C 上,该第二掣齿的峰顶位在一第三圆弧面D上;当掣子与棘轮有效啮合时,有至少二个该第一掣齿越过该第一圆弧面的一平分线而与第二掣齿接续;该复数个第二掣齿沿着该第一圆弧面延伸所占的圆心角小于20度;该掣子的背面设有第一凸弧面;该第一凸弧面具有相反的第一端边及第二端边,该第一端边延伸出第二凸弧面并朝接近该掣子的正面而延伸,该第二端边延伸出凹槽;该第二凸弧面延伸的宽度占该第一圆弧面一个圆心角N2,该第二凸弧面位在一个第二圆弧面上,该第二圆弧面与该第二容槽的圆径相同,该第二凸弧面靠抵于该第二容槽的壁面,该第二圆弧面与该第一凸弧面的该第二端边之间具一间隔,该间隔的距离大于该掣齿的齿深;该凹槽相对应于该复数个第二掣齿,其底部中央的法线通过该第二圆弧面的圆心,该法线与该第一凸弧面的该平分线具一夹角N3 ;及弹性元件,其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承蒲
申请(专利权)人:杨承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