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荒煤气与脱硫液换热的煤气初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64968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实现荒煤气与脱硫液换热的煤气初冷器,特征是,初冷器管程换热管内是脱硫塔塔底引出的脱硫液介质,初冷器壳程中为荒煤气热源。所述的换热管采用横槽换热管,其结构是在管外壁设有多个与圆管轴线垂直的凹槽,在管内为凸起的环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不但省去了加热脱硫液专用的再沸器等设备,减少了投资,而且有效地节省了能源,降低了运行成本。采用横槽换热管作为主要的换热元件,增大了传热效率。(*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焦化、化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真空碳酸盐法煤气脱硫工艺中的荒煤气与脱硫液换热的煤气初冷器。
技术介绍
传统的初冷器上段管程采用的是采暖水或循环水与壳程中的荒煤气换热,但是荒煤气在进入初冷器前的温度一般可达80°C左右,之后在初冷器内冷却到一定温度后,被送到下一道工序。在此换热期间荒煤气的热量没有被充分有效地利用。而对于真空碳酸盐法脱硫工艺中的脱硫富液解析,其需要的热源是70°C以上的热流体。无论是采用蒸汽加热,还是与焦炉的循环氨水加热等方式,都存在运行费用大、投资高等不足之处。如果将荒煤气热源用于真空碳酸盐法脱硫工艺中的脱硫液加热,将有效解决荒煤气热源的浪费问题,且有效地降低了现有技术中脱硫液加热的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荒煤气与脱硫液换热的煤气初冷器,该装置以荒煤气的热量作为脱硫液解析热源,不但解决了荒煤气热源的浪费问题,而且降低了现有技术中脱硫液解析的运行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实现荒煤气与脱硫液换热的煤气初冷器,初冷器管程换热管内是脱硫塔塔底引出的脱硫液介质,初冷器壳程中为荒煤气热源。所述的换热管采用横槽换热管,其结构是在管外壁设有多个与圆管轴线垂直的凹槽,在管内为凸起的环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不但省去了加热脱硫液专用的再沸器等设备,减少了投资,而且有效地节省了能源,降低了运行成本。2)采用横槽换热管作为主要的换热元件,增大了传热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横槽换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换热管2-管板3-管箱4-垫片5-脱硫液入口 6-脱硫液出口 7-凹槽8-环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见图1,一种实现荒煤气与脱硫液换热的煤气初冷器,包括初冷器管程换热管1、 管板2、初冷器管箱3、管箱垫片4、位于初冷器管箱3内、换热管1外的壳程荒煤气通道、脱硫液入口 5、脱硫液出口 6。本装置将脱硫塔塔底引出的脱硫液作为煤气初冷器上段的管程介质,与初冷器壳程中的荒煤气进行换热。脱硫液从换热器最下端管箱的脱硫液入口 5流入,与荒煤气逆流换热后,由该段换热器的最上端管箱脱硫液出口 6流出;换热后的脱硫液可以送回再生塔, 为再生塔中富液的解析提供热源。该初冷器中,换热管1、管板2、管箱3等所有与脱硫液直接接触的部件均采用不锈钢06Crl9Nil0进行制造,其中管箱垫片4采用AIG183-膨化PTFE带状垫片。换热管可以采用横槽换热管作为换热元件。横槽换热管的制法是在普通圆管外壁滚轧出与轴线垂直的凹槽7,同时在管内形成一圈突起的环肋8结构。当管内流体流经横向环肋8时,管壁附近形成轴向漩涡,增加了边界层的扰动,使边界层分离,有利于热量的传递。当漩涡将要消失时流体又经过另一个横向环肋。因此不断产生涡流,从而保持了稳定的强化作用。横槽换热管具有双面强化换热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增大换热管自身的换热面积,显著增大传热效率,将其应用于初冷器可以大幅度地减少换热器的体积和设备自身的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荒煤气与脱硫液换热的煤气初冷器,其特征在于,初冷器管程换热管内是脱硫塔塔底引出的脱硫液介质,初冷器壳程中为荒煤气热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荒煤气与脱硫液换热的煤气初冷器,其特征在于,初冷器管程换热管内是脱硫塔塔底引出的脱硫液介质,初冷器壳程中为荒煤气热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邱红盛云彩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