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柄轴位置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38498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柄轴位置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夹板、第一柄轴、第二柄轴、传动轮、主轮、第二夹板、拉档和拉档簧;传动轮分别与主轮和第一柄轴上的齿轮啮合,第一柄轴上的齿轮、传动轮和主轮设置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拉档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夹板固定,第二柄轴依序穿过拉档、第二夹板、主轮和第一夹板,拉档簧设置在第二夹板顶部的凹槽内,并压住拉档的一侧。有益效果是:由于将各部件固定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同时又将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固定为一整体,使机芯整体安装简单方便;第二柄轴的环形凹槽置于拉档的通孔内,在拆卸柄轴时只需解除拉档与第二柄轴的锁定,即可取出第二柄轴,克服了拆卸部件所带来的损失。(*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表可调节柄轴位置的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齿轮传递动力在可调节位置处控制上条和时间设定的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具有复杂功能的机械表来说,当附加机构元件必须占据机芯很大空间时,会导致柄轴偏离手表的中间位置,然而人们习惯的审美是柄轴在表壳的中间位置,为此设计出通过使用两个平行偏移的柄轴并通过齿轮啮合传递动力的结构,来代替常用的单个部件或对齐的两部件的柄轴是更有利的。如公开号为US20010046186A1公开了一种手表的可调节位置柄轴控制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该装置中第一柄轴2与齿轮2a同轴紧固,第一柄轴2的方形轴端穿过第一夹板1中的孔,齿轮2a与传动轮4啮合,紧固件7和紧固件8将齿轮2a和传动轮4限定在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6中间,其中第二夹板6上有一圆形缺口,将以上组装成部件的第一柄轴2方形轴端插进机芯3点位内,并与机芯中相对应零部件的方形孔相适配。与主轮5同轴紧固的第二柄轴3从表壳内部穿过3点位把管9中,其中第二柄轴3上有一环形凹槽。再将预先装好部件的机芯放进表壳内,同时将第二夹板6上的圆形缺口与第二柄轴3上的环形凹槽对齐、适配,并使主轮5与传动轮4相啮合。该结构实现了齿轮传递可调节位置柄轴控制上条或时间设定,但该结构存在以下缺点:第二夹板上的凹槽需要与第二柄轴上的环形凹槽相适配,因此对零件尺寸精度要求极高,增加了加工难度;安装难度高,反复多次很容易损伤零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该适配结构,不便拆卸,硬性拆卸下的部件,不能够重复使用。另外该结构在长时间使用中缺口处容易磨损,造成错位、 脱离出现整体的不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已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安装、拆卸的可调节柄轴位置的控制装置。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调节柄轴位置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夹板、第一柄轴、第二柄轴、传动轮、主轮、第二夹板、拉档和拉档簧;所述传动轮分别与主轮和第一柄轴上的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柄轴上的齿轮、传动轮和主轮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所述拉档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夹板固定,所述第二柄轴依序穿过拉档、第二夹板、主轮和第一夹板,所述第二夹板的顶部设置有凹槽,所述拉档簧设置在凹槽内,并压住拉档的一侧。 所述第二柄轴穿过拉档上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大于第二柄轴的前端部。 所述第二夹板和第一夹板通过紧固件固定为一体。 所述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相向的一侧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第一柄轴的齿轮、传动轮和主轮。 所述第一夹板上设有定位套和贯通孔,所述拉档的紧固件穿过拉档上的通孔旋进-->第一夹板的定位套内,所述拉档簧的弯折部嵌入贯通孔内。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将各部件固定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同时又将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固定为一整体,使机芯整体安装简单方便;另外第二柄轴的环形凹槽置于拉档的通孔内,故在拆卸柄轴时只需解除拉档与第二柄轴的锁定,即可取出第二柄轴,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拆卸部件所带来的损失。 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主传动部分轴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控制装置组装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主传动部分的轴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控制装置组装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控制装置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中: 1:第一夹板     2:第一柄轴     3:第二柄轴 4:传动轮       5:主轮         6:第二夹板 8:拉档         9:拉档簧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可调节柄轴位置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夹板1、第一柄轴2、第二柄轴3、传动轮4、主轮5、第二夹板6、拉档8、拉档簧9;所述传动轮4分别与主轮5和第一柄轴2上的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夹板6与第一夹板1相向的一侧形成有凹槽6d和贯通孔,所述凹槽内设置第一柄轴2的齿轮、传动轮4和主轮5;所述第二夹板6和第一夹板1通过紧固件固定为一体;所述第一夹板1上设置有两个带内螺纹的定位套1b和贯通孔,所述第一柄轴2的方榫穿过第一夹板1上的通孔1a,机芯中的立轮和离合轮依次串套在方榫上;第一柄轴2的齿轮一端安装在第二夹板6上的通孔6a内,第一柄轴2是由普通的柄轴与齿轮接合为一体,优点是稳定性更高;传动轮4的中心孔与第二夹板6上的通孔6b相对应,传动轮4的作用是用于传递动力;主轮5的中心孔与第二夹板6上的通孔6c相对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通过四个紧固件紧紧地固定成一整体,中间所有部件被限定在其各自 位置上。所述第二柄轴3的方形轴端依序穿过拉档8上的孔8c,第二夹板6、主轮5的中心孔和第一夹板1,其中,第二柄轴3的环形凹槽小于拉档8上的贯通孔8c,第二柄轴3的方形部分与主轮5中心的方形孔相适配,可以将外力传递给其它齿轮,并提供稳定的动力。第二柄轴3的另一端带外螺纹部分与柄头内螺纹部分相旋合,拉档8通过紧固件旋进第一夹板1的两个定位套1b内进行固定,定位贴合在第二夹板6上,拉档8的作用是固定第二柄轴3,所述第二夹板6的顶部设置有凹槽6d;所述拉档簧9插进第二夹板6的凹槽6d内,拉档一端被拉档簧压紧,拉档簧9的弯折部嵌入贯通孔1c内卡紧,拉档簧9起到使拉档复位的作用。当外力转动柄头给手表上条或时间设定时,整个可调节位置柄轴控制装置被运转,从而带动机芯上弦或拨针。 本技术采用拉档与拉档簧两个零件限定第二柄轴的轴向活动,柄轴的凹槽部-->分被拉档锁定在其孔内,拉档簧起到了使拉档复位的作用。此结构的优点是需要拆卸安装到机心上的部件时,只需使用锥棒等带尖的工具向下压住拉档上部的凹孔,拉档移出柄轴的凹槽部分,解除锁定,第二柄轴很轻易地就可取出,此设计结构使安装、拆卸更加简易、方便。另外,本技术通过紧固件将所有零部件固定成一整体,将其间的零部件限定在其各自位置上。安装时只需将组装好的部件提前安装至机芯,其它与普通手表安装步骤相同,将带有柄轴的柄头插进3点位的把管中即可,整体式设计使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下面对本技术手表可调节柄轴位置的控制装置的工作过程加以说明: 上弦或时间阶段的工作过程是:用手顺时针转动手表3点位的柄头,柄头带动第二柄轴3同步顺时针转动,第二柄轴3的方形部分通过与主轮5的中心方形孔适配,带动位于第二夹板6凹槽内的主轮5顺时针转动,主轮5与传动轮4啮合,带动传动轮4逆时针转动,传动轮4与第 一柄轴2的齿轮部分啮合,从而带动第一柄轴2顺时针转动,第一柄轴2的方形部分与机芯中相对应零部件的方形孔相适配,带动机芯上弦或时间设定。 换挡阶段的工作过程是:用手将柄头向外拉,柄头带动第二柄轴3同步向外移动,第二柄轴3的环形凹槽被拉档8卡住,而且第二柄轴3的方形部分与主轮5的中心方形孔相适配,主轮5、传动轮4、第一柄轴2的齿轮部分被紧固件限定在第一夹板与第二夹板之间,通过以上部件的连接第一柄轴2也同步向外移动,第一柄轴2的方形部分与机芯中相对应零部件的方形孔相适配,因此机芯被拉到时间设定档位。 值得指出的是,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例方式,根据本技术的基本技术构思,其中定位套铆合在第一夹板的一体结构和定位套与第一夹板采用方形适配的结构,只要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柄轴位置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板(1)、第一柄轴(2)、第二柄轴(3)、传动轮(4)、主轮(5)、第二夹板(6)、拉档(8)和拉档簧(9);所述传动轮(4)分别与主轮(5)和第一柄轴(2)上的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柄轴(2)上的齿轮、传动轮(4)和主轮(5)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6)之间;所述拉档(8)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夹板(1)固定,所述第二柄轴(3)依序穿过拉档(8)、第二夹板(6)、主轮(5)和第一夹板(1),所述第二夹板(6)的顶部设置有凹槽(6d),所述拉档簧(9)设置在凹槽(6d)内,并压住拉档(8)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柄轴位置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板(1)、第一柄轴(2)、第二柄轴(3)、传动轮(4)、主轮(5)、第二夹板(6)、拉档(8)和拉档簧(9);所述传动轮(4)分别与主轮(5)和第一柄轴(2)上的齿轮啮合,所述第一柄轴(2)上的齿轮、传动轮(4)和主轮(5)设置在所述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6)之间;所述拉档(8)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夹板(1)固定,所述第二柄轴(3)依序穿过拉档(8)、第二夹板(6)、主轮(5)和第一夹板(1),所述第二夹板(6)的顶部设置有凹槽(6d),所述拉档簧(9)设置在凹槽(6d)内,并压住拉档(8)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柄轴位置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永曹维峰齐晓希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