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装置及其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434105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转向装置及其转向动力传输机构,该转向装置包括方向盘、转向轴、转向动力传输机构、转向机构及转向轮,所述方向盘与所述转向轴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向机构分别与所述转向轴的另一端及所述转向轮连接,所述转向动力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向轴与所述转向机构之间,所述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包括动力部件及动力传输部件,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动力传输部件连接,所述动力传输部件与所述转向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运转平稳,可实现转向系统的自动控制,并可在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模式中切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系统,特别是一种可在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模式中切换 的用于移动式农业机械的转向装置及其转向动力传输机构
技术介绍
移动式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时,大多需要按照一定的路线或对行行驶,由于受到 地形、地表的限制,农田土壤表面高低起伏、软硬不均,移动式农业机械行走时,会产生打滑 与下陷,且农业机械大多数在野外露天作业,生产环境恶劣、条件艰苦,驾驶人员长时间按 照既定路线跟踪驾驶,劳动强度大,也很难保证作业精度和质量,从而影响作物产量的提 高。农业机械实现精确的转向自动控制,将减轻驾驶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作业精度并有效 提高生产效率。为实现转向系统的自动控制,需采用电动控制。目前使用最多的是自动转向方式 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电液控制,如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的电液转向系统由液压油 缸、液压泵、比例方向控制阀和转向控制器等组成,再如申请号为“200880101842. 9”,名称 为“转向系统”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转向系统,具备根据在操作转向盘时从转 向马达供给的先导流量进行切换动作的切换阀,通过该切换阀对工作缸促动器进行压力油 供给控制,由此按照转向盘的操作使车辆转向,其采用元器件较多,所需空间大。另一种是 电机驱动控制,如日本的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公开的一转向装置即采用电机带动同步齿形带 驱动转向轴,再如华南农业大学所公开的一转向装置为采用摩擦轮驱动方向盘等,以上结 构占用空间也较大,而且传动效率相对较低,同时会影响控制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运转平稳的 可在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模式中切换的用于移动式农业机械的转向装置及其转向动力传 输机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动力传输机构,用于移动式农业 机械,设置在机动车辆的转向轴与转向机构之间,其中,所述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包括动力部 件及动力传输部件,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动力传输部件连接,所述动力传输部件与所述转 向轴连接。上述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其中,所述动力传输部件包括离合齿轮箱及设置在所 述离合齿轮箱内的齿轮传动部件及离合控制部件,所述齿轮传动部件与所述动力部件连 接,所述离合控制部件与所述转向轴连接,所述离合控制部件相对所述齿轮传动部件具有 一接通位置及一断开位置。上述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其中,所述离合控制部件包括定位部件、操作部件、工 作部件及复位部件,所述操作部件分别与所述定位部件及所述工作部件连接,所述复位部 件与所述工作部件连接。上述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其中,所述操作部件包括离合控制杆、离合控制杆回转轴及连动板,所述离合控制杆回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离合控制杆及所述连动板连接。上述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其中,所述工作部件包括牙嵌式滑套、拔叉回转轴及安 装在所述拨叉回转轴上的拨叉,所述拨叉回转轴与所述连动板连接,所述牙嵌式滑套上设 置有凹槽,所述拨叉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适配的拨指,所述拨指嵌在所述凹槽中。上述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其中,所述定位部件包括钢球定位座、钢球、弹簧固定 座及安装在所述弹簧固定座内的定位弹簧,所述弹簧固定座安装在所述离合控制杆上,所 述钢球定位座设置在所述离合齿轮箱上,所述钢球通过所述定位弹簧抵靠在所述钢球定位 座上,所述钢球定位座上设置有用于所述钢球定位的凹坑。上述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其中,所述凹坑包括分别对应自动控制模式与手动控 制模式的两个凹坑。上述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其中,所述复位部件包括弹簧挡座及复位弹簧,所述弹 簧挡座及所述复位弹簧均套装在所述转向轴上,所述弹簧挡座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承的弹 簧挡座凸台,所述复位弹簧两端分别抵靠在所述弹簧挡座及所述牙嵌式滑套上。上述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其中,所述齿轮传动部件包括互相啮合的主动齿轮和 输出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动力部件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出齿轮套装在所述转 向轴上,所述输出齿轮与所述牙嵌式滑套接合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牙嵌式滑套适配的输出 齿轮牙嵌,所述输出齿轮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承的输出齿轮凸台,所述转向轴分别 通过套装在所述输出齿轮凸台及所述弹簧挡座凸台上的轴承支撑。为了更好地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转向装置,用于移动式农业 机械,包括方向盘、转向轴、转向动力传输机构、转向机构及转向轮,所述方向盘与所述转向 轴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向机构分别与所述转向轴的另一端及所述转向轮连接,所述转向动 力传输机构设置在所述转向轴与所述转向机构之间,其中,所述转向动力传输机构为上述 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本技术整体结构紧凑、体积小、运转平稳,可实 现转向系统的自动控制,并可在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模式中切换。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 的限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转向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拨叉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的A-A剖视图;图6为图5所示钢球定位座的B向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转向控制框图。其中,附图标记1方向盘2 转向轴3 转向动力传输机构31动力部件311动力输出轴312电动机32动力传输部件321离合齿轮箱3211齿轮箱上盖3212下齿轮箱322齿轮传动部件3221主动齿轮3222输出齿轮3223输出齿轮凸台323离合控制部件3231定位部件32311钢球定位座32312钢球32313弹簧固定座32314定位弹簧32315凹坑3232操作部件32321离合控制杆32322离合控制杆回转轴32323连动板32324销轴3233工作部件32331牙嵌式滑套32332凹槽32333拨叉回转轴32334拨叉32335拨指3234复位部件32341弹簧挡座32342复位弹簧32343 弹簧挡座凸台33轴承4转向机构5转向轮6控制器 7角度传感器8电动机驱动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参见图1,图1为本技术的转向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转向装 置,主要用于移动式农业机械的转向系统,也可应用于其他机动车辆的转向系统中。包括方 向盘1、转向轴2、转向动力传输机构3、转向机构4及转向轮5,所述方向盘1与所述转向轴 2的一端连接,所述转向机构4分别与所述转向轴2的另一端及所述转向轮5连接,所述转 向动力传输机构3设置在所述转向轴2与所述转向机构4之间,该转向装置的整体结构紧 凑、体积小、运转平稳,可实现转向系统的自动控制,并可在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模式中切 换。因其他部分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均为较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作赘述。下面仅对转 向动力传输机构3予以详细说明。参见图2及图3,图2为本技术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 2的剖视图。转向动力传输机构3,设置在机动车辆的转向轴2与转向机构4之间,所述转 向动力传输机构3包括动力部件31及动力传输部件32,所述动力部件31与所述动力传输 部件32连接,所述动力传输部件32与所述转向轴2连接。动力部件31可为电动机312等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动力装置,电动机312固定在离合齿轮箱321的下齿轮箱32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动力传输机构,用于移动式农业机械,设置在机动车辆的转向轴与转向机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包括动力部件及动力传输部件,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动力传输部件连接,所述动力传输部件与所述转向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转向动力传输机构,用于移动式农业机械,设置在机动车辆的转向轴与转向机构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包括动力部件及动力传输部件,所述动力部件与所述动力传输部件连接,所述动力传输部件与所述转向轴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输部件包括离合 齿轮箱及设置在所述离合齿轮箱内的齿轮传动部件及离合控制部件,所述齿轮传动部件与 所述动力部件连接,所述离合控制部件与所述转向轴连接,所述离合控制部件相对所述齿 轮传动部件具有一接通位置及一断开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控制部件包括定位 部件、操作部件、工作部件及复位部件,所述操作部件分别与所述定位部件及所述工作部件 连接,所述复位部件与所述工作部件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部件包括离合控制 杆、离合控制杆回转轴及连动板,所述离合控制杆回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离合控制杆及 所述连动板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件包括牙嵌式滑 套、拔叉回转轴及安装在所述拨叉回转轴上的拨叉,所述拨叉回转轴与所述连动板连接,所 述牙嵌式滑套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拨叉上设置有与所述凹槽适配的拨指,所述拨指嵌在所 述凹槽中。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件包括钢球定位 座、钢球、弹簧固定座及安装在所述弹簧固定座内的定位弹簧,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华林金天高希文崔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