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体热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2776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筒体热压模,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以及安装在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的模芯、推板和凹模,凹模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和出油口通过位于凹模的模壁内的凹模加热管道连通,凹模加热管道绕凹模周向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筒体结构的热压模具,模具内部开设油道结构,加热过的油类介质从油道流通对模具加热,可以快速地使模具均匀受热,达到了降低能耗和废品率,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筒体热压模。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用于加工烟花外筒体的热压模包括上安装板;模芯,安装在上安装 板上;凹模;用于安装凹模的下安装板,以及设置在上安装板和凹模之间的推板等。其中, 凹模用于成型烟花外筒体的外周形状,模芯用于成型烟花外筒体用于容纳火药的药孔形 状。热压模普遍采用电热管加热,通过在模芯和凹模内安装加热管,对模具的型腔加热以使 型腔内的原料热加工成型。但是该种加热方式一方面加热时间长,能耗高,存在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的问 题,另一方面,在模具的不同位置安装电热管的方式,因电热管的位置固定,加工过程中靠 近电热管处的温度高于其他位置的温度,模具尤其是凹模受热不均从而模具型腔内部加热 不均,容易导致产品零件局部成形不足或者过烧,废品率高,从而也提高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筒体热压模,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热压模具在热压加工 时加热不均勻、能耗高等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筒体热压模,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 以及安装在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的模芯、推板和凹模,凹模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 油口和出油口通过位于凹模的模壁内的凹模加热管道连通,凹模加热管道绕凹模周向设置。进一步地,凹模加热管道包括设置在不同平面的至少两层环形通道,且每相邻两 层的环形通道通过至少一个油孔连通。进一步地,凹模加热管道包括两层环形通道;油孔具有多个,绕凹模周向设置。进一步地,模芯包括安装在上安装板下方的上模芯,上模芯具有中空且一端开口 的第一加热腔;上安装板内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油路通道和第二油路通道;第一油路通道 和第二油路通道分别与第一加热腔连通。进一步地,第一油路通道与第二油路通道在上安装板内分层设置,且第一油路通 道所在层位于第二油路通道所在层的上方;上安装板上设置有连通第二油路通道和第一加 热腔的第一通孔;上安装板上设置有油管,油管穿过第一通孔,其一端连通第一油路通道, 另一端位于第一加热腔内。进一步地,油管的另一端设有径向的喷射孔。进一步地,模芯包括安装在上安装板下方的上模芯,上模芯具有中空且一端开口 的第一加热腔;上安装板的上方设置有外置油箱,外置油箱包括相隔离的上腔体和下腔体, 上腔体与下腔体均具有油口 ;上安装板上开设有连通下腔体和第一加热腔的第二通孔;外 置油箱上设置有油管,油管穿过第二通孔,其一端与上腔体连通,另一端位于第一加热腔中。进一步地,热压模具还包括上模芯固定板,连接至上安装板下方,并与上安装板 之间形成夹持空间;上模芯的开口端具有夹设在夹持空间内的定位翻边,且上模芯与上安 装板之间设有密封结构。进一步地,下安装板内设有加热油道。进一步地,模芯还包括安装在下安装板上的下模芯,下模芯具有中空的第二加热 腔;下安装板内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三油路通道和第四油路通道;第三油路通道和第四油路 通道分别与第二加热腔连通。进一步地,筒体热压模的型腔壁上开设有多个宽度为0. 18mm 0. 3mm的排气槽。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为采用了在凹模上设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和 出油口通过位于凹模的模壁内的并绕凹模周向即型腔周边设置的凹模加热管道连通,这 样,根据本技术的热压模具加工零部件时,通过在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设置管接头,进 油口和出油口的管接头通过管道均与加热油泵连接,以使经加热油泵加热过的煤油或其它 油类介质从进油口进入凹模的凹模加热管道中,然后从出油口再流至加热油泵中加热,利 用循环流动的高温油质对凹模加热,不仅能够使模具型腔快速加热至合适温度,而且型腔 内部受热均勻,能耗低,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采用热压模具在热压加工时加热不均勻、能耗 高等问题。通过试验证明,根据本技术的筒体热压模,用于制造烟花外筒体时,产品合格 率提高了 20%左右,能耗降低了 30%以上,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烟花外筒体生产成本节约 近 15%。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筒体热压模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本技术的筒体 热压模是指模具的型腔成形的产品呈筒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的筒体热压模以成形烟花外筒 体为例,即热压模具的型腔用于成形烟花外筒体。如图所示,该筒体结构的热压模具包括 上安装板10,上模芯20,上模芯固定板80,推板70,凹模30和下安装板40。上模芯20安装在上安装板10的下方,图中可以看出,上模芯20与上安装板10为 分体式结构,上模芯20安装在上安装板10上。凹模30固定在下安装板40上,推板70设 置在凹模30与模芯固定板80之间。推板70、上模芯20、凹模与下安装板之间形成用于成 型筒体结构的型腔,上模芯20用于形成烟花外筒体的药孔。凹模30的型腔截面例如呈圆形、方形或者其他环形形状,用于成形烟花外筒体的 外周。凹模30上设有进油口 31和出油口 33,进油口 31和出油口 33通过位于凹模的模壁 内的凹模加热管道35连通,凹模加热管道35绕凹模30周向(即沿型腔周围)设置。进油 口 31和出油口 33均设置有管接头,通过与管接头连接的管路连接至加热油泵,加热后的油 类介质通过进油口 31进入凹模加热管道35,对凹模30加热,然后通过出油口 33流至加热 油泵再加热,通过凹模加热管道的合理布置可以使型腔受热均勻。例如在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一种凹模加热管道35的实施方式中,凹模加热管道35 包括两个以上的设置在不同平面层的环形通道,例如多层环形通道中的最上层环形通道与 进油口 31连通,多层环形通道中的最下层环形通道与出油口 33连通。每相邻两层的环形 通道通过纵向的油孔连通,以使加热后的油类介质能够从上而下流经绕凹槽型腔设置的多 层环形通道,对凹槽均勻加热。图中采用直上直下的通孔将中间数层环形通道与上下两层 通道相通,这样便于制造。当然为使高温油质能够在多层环形通道内的流动均勻,连通不同 层环形通道的油孔在周向上呈错位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环形通道的的层数较多时,凹模的 加热速度快且受热更均勻。优选地,上模芯20具有中空且一端开口的第一加热腔21。上安装板10内设有相 互隔离的第一油路通道12和第二油路通道14 ;第一油路通道12和第二油路通道14分别 与第一加热腔21连通。例如第一油路通道12和第二油路通道14均通过其与外界相通的 开口 11、13处设置的管接头和与管接头连接的管路与加热油泵连接,加热后的油类介质通 过第一油路通道12或第二油路通道14进入第一加热腔21,然后从第二油路通道14或第一 油路通道12流至加热油泵再加热,以对上模芯20采用油温加热,进一步降低能耗,并使直 接参与零件成形的上模芯20受热均勻。图1中示出了第一油路通道和第二油路通道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油路通道12与 第二油路通道14在上安装板10内分层设置,且第一油路通道12所在层位于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筒体热压模,包括:上安装板(10),下安装板(40),以及安装在所述上安装板和所述下安装板之间的模芯、推板(70)和凹模(3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30)上设有进油口(31)和出油口(33),所述进油口(31)和所述出油口(33)通过位于所述凹模的模壁内的凹模加热管道(35)连通,所述凹模加热管道(35)绕所述凹模(30)周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筒体热压模,包括上安装板(10),下安装板(40),以及安装在所述上安装板和 所述下安装板之间的模芯、推板(70)和凹模(3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30)上设有进油口(31)和出油口(33),所述进油口(31)和所述出油口(33) 通过位于所述凹模的模壁内的凹模加热管道(35)连通,所述凹模加热管道(35)绕所述凹 模(30)周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热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加热管道(35)包括设置在不同平面的至少两层环形通道,且每相邻两层的 所述环形通道通过至少一个油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体热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加热管道(35)包括两层 环形通道;所述油孔具有多个,绕所述凹模周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热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模芯包括安装在所述上安装板(10)下方的上模芯(20),所述上模芯(20)具有中 空且一端开口的第一加热腔(21);所述上安装板(10)内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一油路通道(12)和第二油路通道(14);所述第一油路通道(12)和所述第二油路通道(14)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腔(21)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筒体热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路通道(12)与所述第二油路通道(14)在所述上安装板(10)内分层设置, 且所述第一油路通道(12)所在层位于所述第二油路通道(14)所在层的上方;所述上安装板(10)上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油路通道(14)和所述第一加热腔(21)的 第一通孔(16);所述上安装板(10)上设置有油管(50),所述油管(50)穿过所述第一通孔(16),其一 端连通所述第一油路通道(12),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展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