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40783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摸面板,其具备以大致带状在与多个上导电层(12)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多个上电极(13)。通过使用铜箔形成上电极(13),能够利用蚀刻加工等方法形成没有洇渗或裂痕等的、实现了细线化和窄间隔化的上电极(13)。能够实现整体的小型化和操作区域的扩大,并且能够得到可进行与设备的电子电路的稳定连接、可进行可靠操作的触摸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要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操作的触摸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移动电话和电子相机等各种电子设备的高功能化和多样化不断进步。 与此相伴,在液晶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的前面安装了透光性触摸面板的设备正在增多。 在这种设备中,通过该触摸面板看到背面的显示元件的显示,并且通过手指等在触摸面 板上碰触操作,进行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的结构正在增多。因此,近年来需要价格低 廉并且能够进行可靠操作的结构。使用图8说明这种以前的触摸面板。另外,为了易于识别结构,该图部分地将 尺寸扩大显示。图8是以前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在图8中,触摸面板包括上基板1、 上导电层2、上电极3、下基板4、下导电层5、下电极6和覆盖基板7。上基板1为薄膜状,并具有透光性。在上基板1的上面,多个大致呈带状的上 导电层2在前后方向上排列形成。上导电层2由氧化铟锡等形成,具有透光性。上电极 3—端与上导电层2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向上基板1的外周部右端延伸,以此方式形成多 个。上电极3在与上导电层2垂直的方向(左右方向)上形成。上电极3由银或碳等形 成。下基板4为薄膜状,并具有透光性。在下基板4的上面,大致呈带状的多个下 导电层5在与上导电层2成垂直方向的左右方向上排列形成。下导电层5由氧化铟锡等 形成,具有透光性。下电极6 —端与下导电层5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向下基板4的外周 右端延伸,以此方式形成多个。下电极6在与下导电层5成平行方向的左右方向上延伸 形成。下电极6由银或碳等形成。覆盖基板7为薄膜状,并具有透光性。在下基板4的上面重叠有上基板1。进 一步,在上基板1的上面重叠有覆盖基板7。并且,它们分别通过粘合剂(未图示)等粘 合。以此方式构成触摸面板。并且,以此方式构成的触摸面板配置在液晶显示元件等显示元件的前面并安装 在电子设备中。此时,触摸面板的多个上电极3和下电极6经由柔韧性(flexible)接线板 和连接器(未图示)等,与电子设备的电子电路(未图示)电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在从电子电路向多个上电极3和下电极6依次施加电压的状态 下,根据触摸面板背面的显示元件的显示,通过手指等触碰覆盖基板7的上面进行操 作。这样,该操作的位置的上导电层2与下导电层5之间的静电容量发生变化,因此电 子电路检测出所操作的位置,进行设备的各种功能的切换。S卩,例如在多个菜单等在背面的显示元件上显示的状态下,将手指等碰触所需 菜单上的覆盖基板7的上面后,向该手指电荷的一部分导电。据此,进行了操作的位置 的触摸面板的上导电层2与下导电层5之间的静电容量发生变化。通过由电子电路检测出该静电容量的变化,进行所需的菜单的选择等操作,以此方式构成。另外,为了制作这种触摸面板的上基板1或下基板4,通常,将整个上表面上形 成了氧化铟锡等薄膜的上基板1或下基板4浸入蚀刻(etching)液中,在上基板1或下基 板4的上面以大致带状形成多个上导电层2或下导电层5。并且,随后,通过丝网印刷等,形成银或碳等的多个上电极3或下电极6。通过采用这种方式,制成上基板1或下基板4,在各基板的上面形成了多个上导 电层2或下导电层5,以及一端与它们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向外周右端延伸的上电极3或 下电极6。但是,在以上述方式通过丝网印刷等方法形成多个上电极3或下电极6的情况 下,如果减小上电极3或下电极6的线宽或线间距的尺寸,则容易产生洇渗(tc I; )或 裂痕(Ata)。特别地,在与上导电层2成垂直方向的左右方向上延伸、在上基板1的 前后端部细长地形成的上电极3尤其容易产生洇渗或裂痕。因此,有时与设备的电子电 路的连接变得不稳定。因此,上电极3的线宽或线间距无法大幅减小,通常形成为0.1mm左右以上的尺 寸。因此,上基板1的前后方向的外形尺寸变大,或者手指等能够触摸的操作区域变小。另外,对于在上基板1或下基板4的整个上表面上形成的、价格较高的氧化铟锡 等金属薄膜的不需要的位置,通过蚀刻加工进行除去,以形成多个上导电层2或下导电 层5,因此也难以使价格降低。另外,作为与该申请的专利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但是,在上述以前的触摸面板中,如果使在上基板1的前后端部处细长地形成 的多个上电极3的线宽或线间距的尺寸变为较小的尺寸,则容易产生洇渗或裂痕,难以 实现其细线化和窄间隔化,因此上基板1的前后方向的外形尺寸变大,或者手指等能够 触摸的操作区域变小,存在难以实现整体的小型化和操作区域的扩大的问题。专利文献1 特开2009-933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小型化和/或操作区域的扩大,价格低廉并且能够进行可 靠操作的触摸面板。本专利技术的触摸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与上基板隔开给定间隙相对配置; 多个带状的上导电层,在上基板上形成,并在给定方向上排列;多个上电极,一端与上 导电层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向上基板的外周延伸;多个大致呈带状的下导电层,在下基 板上形成,与上导电层隔开给定间隙,并在与上导电层垂直的方向上排列;以及多个下 电极,一端与下导电层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向下基板的外周延伸。上电极与下电极中的 至少一方由铜箔形成。利用本结构,能够实现触摸面板整体的小型化和/或操作区域的 扩大。另外,能够得到可进行与电子设备的电子电路的稳定连接、可进行可靠操作的触 摸面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触摸面板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触摸面板的平面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触摸面板的平面图。图4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触摸面板的平面图。图4C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触摸面板的平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触摸面板的剖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触摸面板的部分剖面图。图7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触摸面板的部分剖面图。图7C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触摸面板的部分剖面图。图7D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触摸面板的部分剖面图。图7E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触摸面板的部分剖面图。图8是以前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符号说明1上基板;2上导电层;3上电极;4下基板;5下导电层;6下电极;7覆盖基 板;8基底导电层;9基底电极;10基底基板;11上基板;12上导电层;12A薄膜;13 上电极;13A铜箔;15上导电层;15A、17A紫外线固化树脂;15B、17B导电金属细 线;16下基板17下导电层;18下电极;19基底导电层;21涂层。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使用图1 图7C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为了易于识别结构,这些 图部分地将尺寸扩大显示。另外,与
技术介绍
的项目中说明的结构具有相同结构的部分 被标注相同的符号,简化详细的说明。另外,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规定是说明实 施方式中各结构要素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不必绝对地在该方向上进行设置。 (实施方式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触摸面板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 1涉及的触摸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触摸面板的平面图。 在图1 3中,本实施方式的触摸面板包括上基板11、上导电层12、上电极13、下基 板4、下导电层5、下电极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面板,包括:上基板;下基板,其与所述上基板隔开给定间隙相对配置;多个带状的上导电层,其形成在所述上基板上,并在给定方向上排列;多个上电极,其一端与所述上导电层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向所述上基板的外周延伸;多个大致呈带状的下导电层,其形成在所述下基板上,与所述上导电层隔开给定间隙,并在与所述上导电层垂直的方向上排列;以及多个下电极,其一端与所述下导电层的端部连接,另一端向所述下基板的外周延伸;所述上电极与所述下电极中的至少一方由铜箔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边功二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