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内铆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360725 阅读:4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内铆合装置,包括上模座、设置在上模座下方的下模座,在上模座的下方设有上垫板以及上限位柱,在上垫板的下方设有上夹板,在上夹板上设有贯穿上夹板及上垫板的铆合冲及上模压料装置,在上夹板的下方设有下模板,在下模板上设有内定位装置,在上限位柱的下方设有下限位柱,下模板和下限位柱的底部与下模座相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铆合装置,具体地说是模内铆合装置
技术介绍
冲压机是通过电动机驱动飞轮,并通过离合器,传动齿轮带动曲柄连杆机构使滑 块上下运动,带动拉伸模具对钢板成型,所谓的双动就是指压力机有两个滑块,分为内滑块 和外滑块,内滑块带动模具的凸模或凹模,外滑块带动模具上的压边圈,在拉伸时压边圈首 先动作压住钢板边缘,内滑块再动作进行拉伸。现有一款产品为二合一产品,模具采用三套 模具方式设计,(二套连续模,一套铆合模),现阶冲压出现了由于人员铆合导致累计误差 较大,因采用三套模具,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误差小、 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模内铆合装置。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模内铆合装置,包 括上模座、设置在上模座下方的下模座,在上模座的下方设有上垫板以及上限位柱,在上垫 板的下方设有上夹板,在上夹板上设有贯穿上夹板及上垫板的铆合冲及上模压料装置,在 上夹板的下方设有下模板,在下模板上设有内定位装置,在上限位柱的下方设有下限位柱, 下模板和下限位柱的底部与下模座相接。所述下模座下方设有下垫脚。所述下垫脚下方设有下托板。所述上模座上方设有模柄。所述内定位装置有两个。有益效果本技术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 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 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如图所示,一种模内铆合装置,包括上模座1,在上模座1的上方设有模柄13,在上 模座1的下方设有上垫板3以及上限位柱4,在上垫板3的下方设有上夹板5,在上夹板5 上设有贯穿上夹板5及上垫板3的铆合冲6及上模压料装置7,在上夹板5的下方设有下模 板8,在下模板8上设有两个内定位装置9,在上限位柱4的下方设有下限位柱10,在下模板8和下限位柱10的底部设有下模座2,在下模座2下方设有下垫脚11,在下垫脚10下方设 有下托板12。 工作原理本结构为一模双料带,横料带为主料带,主要通过机床送料;竖直方向 为辅料带,主要通过模具内部送料。横料带最后一步连剪带折与竖直方向产品铆合时,通过 上模的压料入子压死材料,产品内部通过内定位插进产品孔内定位,保证产品不转动。模具 闭合时,上模铆合冲开始铆合,四周通过四个限位柱限制模具行程,防止上模打进下模,材 料变形。权利要求一种模内铆合装置,包括上模座(1)、设置在上模座(1)下方的下模座(2),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座(1)的下方设有上垫板(3)以及上限位柱(4),在上垫板(3)的下方设有上夹板(5),在上夹板(5)上设有贯穿上夹板(5)及上垫板(3)的铆合冲(6)及上模压料装置(7),在上夹板(5)的下方设有下模板(8),在下模板(8)上设有内定位装置(9),在上限位柱(4)的下方设有下限位柱(10),下模板(8)和下限位柱(10)的底部与下模座(2)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内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2)下方设有下垫脚 (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模内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垫脚(10)下方设有下托板 (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内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1)上方设有模柄 (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模内铆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定位装置(9)有两个。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内铆合装置,包括上模座、设置在上模座下方的下模座,在上模座的下方设有上垫板以及上限位柱,在上垫板的下方设有上夹板,在上夹板上设有贯穿上夹板及上垫板的铆合冲及上模压料装置,在上夹板的下方设有下模板,在下模板上设有内定位装置,在上限位柱的下方设有下限位柱,下模板和下限位柱的底部与下模座相接。本技术生产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了工作的安全性。文档编号B21J15/10GK201768869SQ20102026425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0日专利技术者龚麦秋 申请人:神州机械精密(苏州)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内铆合装置,包括上模座(1)、设置在上模座(1)下方的下模座(2),其特征在于:在上模座(1)的下方设有上垫板(3)以及上限位柱(4),在上垫板(3)的下方设有上夹板(5),在上夹板(5)上设有贯穿上夹板(5)及上垫板(3)的铆合冲(6)及上模压料装置(7),在上夹板(5)的下方设有下模板(8),在下模板(8)上设有内定位装置(9),在上限位柱(4)的下方设有下限位柱(10),下模板(8)和下限位柱(10)的底部与下模座(2)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麦秋
申请(专利权)人:神州机械精密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