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40203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电梯轿厢,能提高安全性以及装配作业的效率性。轿厢通过侧板组的各个主面部围成厢室,该侧板组包含边缘面部彼此相互连接的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在第2侧板的边缘面部上形成面向厢室的端面部。在与边缘面部邻接的第1侧板的边缘面部上,形成侧板紧固连结机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具有:弯曲部,以朝向厢室地将邻接的边缘面部的端部覆盖的方式弯曲并夹住邻接的边缘面部;推压部,形成在弯曲部的端部,将边缘面部压向第2侧板的一方;以及卡合部,以将弯曲部的端部向厢室的外侧折回的方式形成,并与端面部卡合。将第1侧板配置在规定位置后,通过将第2侧板向厢室的外侧推压,将第2侧板与第1侧板紧固连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多个侧板围成厢室的电梯轿厢
技术介绍
电梯轿厢通常在厢架的内侧设置底板、多个侧板、和顶板而构成。有的结构如下:在多个侧板各自上形成边缘面部,邻接的侧板的边缘面部彼此通过螺栓和螺母等连接。在该情况下,有必要在轿厢的外侧,即、在厢室外通过螺栓和螺母等进行紧固连结侧板彼此的作业。在升降路径内的厢室之外大多较狭窄,在该情况下作业效率低、并且在装配作业中必须花费大量时间。为解决该问题,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那样,已知如下等连接方法,即,通过弹性部件等紧固连结部件夹住邻接侧板的边缘面部彼此从而进行紧固连结。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170008号公报但是,如上述示例的侧板的结构不具有限制各个侧板朝向厢室内运动的机构。因此,当有朝向厢室内方向的力作用时,侧板有可能从紧固连结部件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高电梯轿厢的安全性以及装配作业的效率性。为实现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梯轿厢具有如下特征,即,具有多个侧板,该多个侧板具有:长边侧的边在铅直方向上延伸的长方形的主面部、和在上述长边侧的边各自上连接的长方形的边缘面部;上述多个侧板包含以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并且各自的上述边缘面部彼此相接的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通过上述多个侧板各自的上述主面部围成厢室,并以上述多个侧板各自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朝向上述厢室的外侧延伸的方式构成,其特征在于,具有侧板紧固连结机构,该侧板紧固连结机构构成为,在上述第2侧板的至少一个上述边缘面部上,形成至少一个面向上述厢室的端面部,在与形成有上述端面部的上述边缘面部邻接配置的上述第1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上,具有:弯曲部,向上述厢室的外侧延伸,以朝向上述厢室地覆盖邻接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各自的端部的方式弯曲,并以夹住邻接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各自的方式形成;推压部,形成在上述弯曲部的端部附近,并以将上述第2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推向上述第2侧板所在一方的方式形成;以及卡合部,以将上述弯曲部的端部附近向上述厢室的外侧折回的方式形成,并能够与上述端面部卡合,当通过上述侧板紧固连结机构紧固连结上述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时,在将上述第1侧板配置在规定位置后,通过向上述厢室的外侧推压上述第2侧板,上述第2侧板与上述第1侧板紧固连结。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电梯轿厢的安全性以及装配作业的效率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1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侧板以及第2侧板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第1侧板和第2侧板处于相互紧固连结状态的局部立体图。图3是图2的III-III向视平截面图。图4是图2的IV-IV向视平截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2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的平截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图7是图6的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图9是图8的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5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的平截面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6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图12是图11的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7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图14是图13的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8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图16是图15的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9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图18是图17的实施方式的第2紧固连结部件的平截面图。符号的说明:1侧板组、2厢室、11第1侧板、12第2侧板、13主面部、15承受侧边缘面部、15a第1突出部、15b第1背面部、16嵌入侧边缘面部、16a折回部、21贯通孔、22端面部、30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1第1紧固连结部件、32第2紧固连结部件、41弯曲部、43第1弯曲部、45第2弯曲部、51推压部、53卡合部、54返回部位、60边缘面加强部件、61安装部、62第2突出部、63第2背面部、64被推压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电梯轿厢的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用图1至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第1实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第1侧板11以及第2侧板12的概略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第1侧板11以及第2侧板12处于相互紧固连结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3是图2的III-III向视平截面图,表示第1紧固连结部件31的结构。图4是图2的IV-IV向视平截面图,表示第2紧固连结部件32的结构。首先,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梯轿厢的结构。以通过多个侧板(侧板组)1围成厢室2的方式来构成电梯轿厢。侧板组1含有图1所示的第1侧板11以及第2侧板12。图1的示例为将第1侧板11和第2侧板12横向并列地邻接配置的示例。该示例表示,当装配轿厢时,在将第1侧板11配置在规定位置后,将第2侧板12紧固连结到该第1侧板11上。第1侧板11和第2侧板12各自由主面部13和与该主面部13连接的边缘面部-->15、16而构成。主面部13为长边侧的边铅直延伸的长方形,厢室2一侧的面为外观面。边缘面部15、16是与主面部13的长边侧的边各自相连接的长方形,各个边缘面部15、16分别以长边侧的边为界大致垂直地向厢室2的外侧弯折而形成。在图1的示例中,在相互邻接的第1侧板11的边缘面部以及第2侧板12的边缘面部,第1侧板11的边缘面部是承受侧边缘面部15,第2侧板12的边缘面部成为嵌入侧边缘面部16。当包含第1侧板11以及第2侧板12的侧板组1配置在规定位置而形成厢室2时,各个侧板各自的承受侧边缘面部15以及嵌入侧边缘面部16以向厢室2的外侧伸出的方式配置。在第2侧板12的嵌入侧边缘面部16上,形成至少一个朝向厢室2的端面部22。该端面部22用于挂住下述卡合部53的返回部位5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嵌入侧边缘面部16上,形成贯通孔21,端面部22相当于该贯通孔21的内侧的表面之中朝向厢室2的侧面。第1侧板11和第2侧板12通过形成于第1侧板11的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而相互紧固连结。下面详细地说明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的构成。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固定配置在第1侧板11的承受侧边缘面部15上。该侧板紧固连结机构30具有第1紧固连结部件31以及第2紧固连结部件32,这些部件沿着承受侧边缘面部15的长边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上下排列,并且例如为铁制的具有弹性的部件。如图3所示,通过安装在第1侧板11的承受侧边缘面部15上的第1弯曲部43和形成在该第1弯曲部43的端部上的推压部51构成第1紧固连结部件31。如图4所示,通过安装在承受侧边缘面部15的第2弯曲部45和形成在该第2弯曲部45的端部上的卡合部53构成第2紧固连结部件32。第1弯曲部43固定在承受侧边缘面部15上。虽然省略详细图示,但第1弯曲部43通过铆接或者焊接等固定在承受侧边缘面部15上。在工厂出品时被预先固定。该第1弯曲部43从固定在承受侧边缘面部15的部位向厢室2的外侧延伸并向远离第1侧板11的主面部13的一方弯曲,而且前端部以与厢室2对置的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轿厢,具有多个侧板,该多个侧板具有:长边侧的边铅直延伸的长方形的主面部、和与上述长边侧的边各自连接的长方形的边缘面部;上述多个侧板包含以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并且各自的上述边缘面部彼此相接的第1侧板和第2侧板,上述电梯轿厢通过上述多个侧板各自的上述主面部围成厢室,并且上述多个侧板各自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朝向上述厢室的外侧延伸,该电梯轿厢的特征在于,具有侧板紧固连结机构,该侧板紧固连结机构构成为,在上述第2侧板的至少一个上述边缘面部上,形成至少一个面向上述厢室的端面部,在与形成有上述端面部的上述边缘面部邻接配置的上述第1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上,具有:弯曲部,向上述厢室的外侧延伸,以朝向上述厢室地覆盖邻接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各自的端部的方式弯曲,并以夹住邻接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各自的方式形成;推压部,形成在上述弯曲部的端部附近,并以将上述第2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推向上述第2侧板所在一方的方式形成;以及卡合部,以将上述弯曲部的端部附近向上述厢室的外侧折回的方式形成,并能够与上述端面部卡合,当通过上述侧板紧固连结机构紧固连结上述第1侧板和第2侧板时,在将上述第1侧板配置在规定位置后,通过向上述厢室的外侧推压上述第2侧板,上述第2侧板与上述第1侧板紧固连结。...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9-9-25 219956/20091.一种电梯轿厢,具有多个侧板,该多个侧板具有:长边侧的边铅直延伸的长方形的主面部、和与上述长边侧的边各自连接的长方形的边缘面部;上述多个侧板包含以相互邻接的方式配置并且各自的上述边缘面部彼此相接的第1侧板和第2侧板,上述电梯轿厢通过上述多个侧板各自的上述主面部围成厢室,并且上述多个侧板各自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朝向上述厢室的外侧延伸,该电梯轿厢的特征在于,具有侧板紧固连结机构,该侧板紧固连结机构构成为,在上述第2侧板的至少一个上述边缘面部上,形成至少一个面向上述厢室的端面部,在与形成有上述端面部的上述边缘面部邻接配置的上述第1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上,具有:弯曲部,向上述厢室的外侧延伸,以朝向上述厢室地覆盖邻接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各自的端部的方式弯曲,并以夹住邻接的上述各个边缘面部各自的方式形成;推压部,形成在上述弯曲部的端部附近,并以将上述第2侧板的上述边缘面部推向上述第2侧板所在一方的方式形成;以及卡合部,以将上述弯曲部的端部附近向上述厢室的外侧折回的方式形成,并能够与上述端面部卡合,当通过上述侧板紧固连结机构紧固连结上述第1侧板和第2侧板时,在将上述第1侧板配置在规定位置后,通过向上述厢室的外侧推压上述第2侧板,上述第2侧板与上述第1侧板紧固连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部、推压部、以及卡合部一体形成,上述卡合部形成在比上述推压部更靠近上述厢室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上述弯曲部包含:与上述推压部一体形成的第1弯曲部、和与上述卡合部一体形成的第2弯曲部。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出宏树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