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25130 阅读:2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包括上管箱、下管箱、管束箱、若干管束、上管板、下管板、冷气汽进口以及气汽出口。管束箱内设置管束,管束均沿垂直方向设置,管束的两端分别焊接上管板、下管板,管束箱的两端分别焊接上管板、下管板,管束箱的两端分别连接上管箱、下管箱。冷气汽进口以及气汽出口分别设置在上管箱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蒸发器同时具有促进气汽混合的功能,并利用降低液体蒸汽分压促进液体蒸发的具有气汽混合功能,应用范围和实际效果优于现有的蒸发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蒸发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
技术介绍
目前,蒸发器应用非常广泛,石油、化工、冶金、医药等行业都在采用。现有技术的 蒸发器品种繁多,有立式、卧式和斜向放置之分,有降膜和非降膜之分,还有冷热物流同向 和逆向流动之分,这些品种繁多的蒸发器的共同缺陷是功能单一,用途受到了限制。有鉴于此,寻求一种利用降低液体蒸汽分压促进液体蒸发且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 蒸发器成为该领域技术人员的追求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它解决了上述现有技 术所存在的问题,以达到促进气汽混合,利用降低液体蒸汽分压促进液体蒸发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一种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包括上管箱、下管箱、管束箱、若干管束、上管 板、下管板、冷气汽进口以及气汽出口 ;所述管束箱内设置管束,管束均沿垂直方向设置,管束的两端分别焊接上管板、下 管板,管束箱的两端分别焊接上管板、下管板,管束箱的两端分别连接上管箱、下管箱;所述冷气汽进口以及气汽出口分别设置在上管箱上。所述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还包括液体原料进口,设置在上管箱上。所述管束箱的两端分别设有管束箱上锥体以及管束箱下锥体,管束箱上锥体连接 上管板,管束箱下锥体连接下管板;所述管束箱上锥体上部设有排气口 I,管束箱上锥体下 部设有热物料出口 ;所述管束箱下锥体上部设有热物料进口,管束箱下锥体下部设有排液 口 II。所述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还包括上箱体锥体,呈倒锥台,连接上管箱和上管板。所述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还包括冷液体出口以及残液出口 ;所述冷液体出 口设置在下管箱的上部;所述残液出口设置在下管箱的下部。所述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还包括排液口 I以及排气口 II ;所述排液口 I设 置在下管箱的底端;所述排气口 II设置在上管箱顶部。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 下优点本技术的蒸发器同时具有促进气汽混合的功能,并利用降低液体蒸汽分压促 进液体蒸发的具有气汽混合功能,应用范围和实际效果优于现有的蒸发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为排液口 I,2为下管箱,3为排液口 II,4为管束箱下锥体,5为管束,6为管束 箱,7为管束箱上锥体,8为排气口 I,9为上箱体锥体,10为液体原料进口,11为上管箱,12 为排气口 II,13为冷气汽进口,14为气汽出口,15为上管板,16为热物料出口,17为热物料 进口,18为下管板,19为冷液体出口,20为残液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 参看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包括排液口 I 1、 下管箱2、排液口 II 3、管束箱下锥体4、管束5、管束箱6、管束箱上锥体7、排气口 I 8、上箱 体锥体9、液体原料进口 10、上管箱11、排气口 II 12、冷气汽进口 13、气汽出口 14、上管板 15、热物料出口 16、热物料进口 17、下管板18、冷液体出口 19以及残液出口 20。在管束箱6内设置管束5,管束5均沿垂直方向设置,管束5的两端分别焊接上管 板15、下管板18,管束箱6的两端分别焊接上管板15、下管板18,管束箱6的两端分别连接 上管箱11、下管箱2。冷气汽进口 13以及气汽出口 14分别设置在上管箱11上。液体原料 进口 10设置在上管箱11上。管束箱6的两端分别设置管束箱上锥体7以及管束箱下锥体 4,管束箱上锥体7连接上管板15,管束箱下锥体4连接下管板18。管束箱上锥体7上部设 置排气口 I 8,管束箱上锥体7下部设置热物料出口 16。管束箱下锥体4上部设置热物料 进口 17,管束箱下锥体4下部设置排液口 II 3。上箱体锥体9呈倒锥台,连接上管箱11和 上管板15。冷液体出口 19设置在下管箱2的上部,残液出口 20设置在下管箱2的下部。 排液口 I 1设置在下管箱2的底端,排气口 II 12设置在上管箱11顶部。该蒸发器包括上管箱、下管箱、管束箱、管束和上下管板。管束与上下管板胀焊在 一起,管板与管束箱焊接在一起,上管箱与管束箱、管束箱与下管箱用螺栓连接在一起。上 管箱有液体原料进口、排气口 II、冷气汽进口和气汽出口,这些接口焊接在上管箱的不同部 位。下管箱有排液口 I、冷液出口和残液出口,这些接口焊接在下管箱的不同部位。管束箱 有排液口 II、排气口 I和热物料进出口,这些接口焊接在上管箱的不同部位。排液口 I用于排除下管箱和管束内的液体,下管箱用于收集通过管束流下的高沸 点液体。排液口 II用于排除管束与管束箱之间的液体。管束、管板和管束箱组成了冷热物 流换热的场所,冷物流走管程,热物流走壳程,冷热物流逆向流动,从而实现两者的换热。排 气口 I用于排除管束与管束箱之间的气体,防止气阻。液体原料进口用于将液体原料引入 上管箱内。冷气汽进口是将喷嘴等蒸发设备中的气汽引入上管箱。气汽出口用于将分离液 滴后的气汽与轻组分蒸气形成的新气汽从上管箱送到下道工序。上管箱是接受液体原料、 冷气汽和液体原料轻组分蒸气之处,并将接受的物质分离成液体和气汽两部分,液体沿管 束的内壁向下流动并被加热蒸发,气汽通过气汽出口送到下道工序。排气口 II用于排除上 下管箱和管束内的气体,防止气阻。热物料进出口用于将热物料引入管束箱,换热后送出。 冷液体出口将冷液体从下管箱送到喷嘴等其它蒸发设备中。残液出口用于将难以蒸发的高 沸点残渣从下管箱排出。在上管箱中,由于有气体从冷气汽进口进入,降低了上管箱内液体的蒸气分压,可 促进液体在较低温度下蒸发。冷气汽进入上管箱的流动方向与液体蒸发后蒸气的流动方向 相交,有利于气汽的混合。如图1中所示,液体原料和冷气汽分别从液体原料进口 10和冷气汽进口 13进入 上管箱11,冷气汽进入上管箱11后,流速降低,压力增高,此时沸点较高的组分形成液滴, 液滴与液体原料一起沿管束5的内壁向下流动,在流动过程中被加热,轻组分汽化蒸发,重 组分流入下管箱2内;蒸发的轻组分蒸汽与脱除液滴的气汽垂直流动并相遇,得以充分混 合,从上管箱11的气汽出口 14送入下道工序;由于有气体从冷气汽进口 13进入上管箱11, 降低了上管箱11内液体的蒸气分压,可促进液体的蒸发。收集于下管箱2的高沸点液体, 通过冷液体出口 19送到喷嘴等其它蒸发设备中;难以蒸发的残渣从残渣出口 20排除。热 物流从热物流进口 17进入管束箱6内与管束5内向下流动的液体换热后,从热物流出口 16 流出,管束箱6内的热物流与管束内5内的液体逆向流动,提高换热效率。排气口 I和排气 口 II分别用于排除管束5与管束箱6之间的气体和上管箱11、下管箱2及管束5内的气体, 防止气阻。检修时用排液口 I 8和排液口 II 12分别排除下管箱2、管束5及上管箱11内的 液体和管束5与管束箱6之间的液体。实施例2 参看图2,本技术提供了另一种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包括排液口 I 1、下管箱2、排液口 II 3、管束箱下锥体4、管束5、管束箱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气汽混合功能的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管箱(11)、下管箱(2)、管束箱(6)、若干管束(5)、上管板(15)、下管板(18)、冷气汽进口(13)以及气汽出口(14);  所述管束箱(6)内设置管束(5),管束(5)均沿垂直方向设置,管束(5)的两端分别焊接上管板(15)、下管板(18),管束箱(6)的两端分别焊接上管板(15)、下管板(18),管束箱(6)的两端分别连接上管箱(11)、下管箱(2);  所述冷气汽进口(13)以及气汽出口(14)分别设置在上管箱(1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福利钱晓忠李同军马维维张银凤
申请(专利权)人: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