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减小压变槽的密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0606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减小压变槽的密封圈,由密封圈本体组成,在密封圈本体上设有对称的凹槽,且过渡处为圆弧过渡。在端面密封时,当压缩量超过35%时,密封圈体积的变形量释放到圆弧过渡的对称凹槽处,可有效保持密封件的橡胶弹性,橡胶的压变量也不会随弹性丧失而变大,避免密封件因塑性变形过大失效,从而提高了密封件的密封效果及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密封圈,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减小压变槽的密封圈。技术背景用于端面静密封的0形圈、矩形圈或类似形状的橡胶密封件,在密封部位有高压 时需将密封件的压缩量加大,当压缩量超过35%时橡胶的体积变形无法释放到其它空间使 橡胶部分弹性逐渐丧失,橡胶的压变量也将随之变大,使密封件过早发生塑性变形失效,从 而造成密封件在密封高压时压缩量越大而密封件寿命越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减小压变槽的密封圈,该密封圈可有效避免密 封件因塑性变形而失效,从而提高密封件的密封效果及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减小压变槽的 密封圈,由密封圈本体组成,所述密封圈本体上设有对称的凹槽,且过渡处为圆弧过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在端面密封时,当压缩量超过35%时, 密封圈体积的变形量释放到圆弧过渡的对称凹槽处,可有效保持密封件的橡胶弹性,橡胶 的压变量也不会随弹性丧失而变大,避免密封件因塑性变形过大失效,从而提高了密封件 的密封效果及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由密封圈本体1组成,在密封圈本体1上设有对称的凹 槽2,且过渡处为圆弧过渡。在端面密封时,当压缩量超过35%时,密封圈体积的变形量可 有效释放到圆弧过渡的对称凹槽处。显然,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 并非是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 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 凡是属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 保护范围之列。权利要求一种带有减小压变槽的密封圈,由密封圈本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本体上设有对称的凹槽,且过渡处为圆弧过渡。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带有减小压变槽的密封圈,由密封圈本体组成,在密封圈本体上设有对称的凹槽,且过渡处为圆弧过渡。在端面密封时,当压缩量超过35%时,密封圈体积的变形量释放到圆弧过渡的对称凹槽处,可有效保持密封件的橡胶弹性,橡胶的压变量也不会随弹性丧失而变大,避免密封件因塑性变形过大失效,从而提高了密封件的密封效果及寿命。文档编号F16J15/10GK201705929SQ20102024120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9日专利技术者曹启清, 金梁 申请人:青岛开世密封工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有减小压变槽的密封圈,由密封圈本体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本体上设有对称的凹槽,且过渡处为圆弧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梁曹启清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开世密封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