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接缝双射射出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05112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无接缝双射射出成型模具,将母模设计与公模底座、以及活动公模仁相互配合,凭借母模与公模底座、配合侧向滑块来成型第一射出成型品,接续将侧向滑块移开,并通过活动公模仁以靠破的方式紧靠于母模来形成第二射出模穴,而可于第一射出成型品上形成第二射出成型品;因此,通过活动公模仁以靠破的方式来提供成型,而可免除公知因滑块成型所造成的滑块线,影响产品外观的缺失,进一步提高产品的价值。(*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射出成型模具,应用于由譬如电子产品的外壳等各式双射射 出的产品,特别涉及一种靠破(kiss off)方式形成二次射出的无接缝双射射出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塑胶成型的加工方法有射出成型法(Injection Molding)、挤制成型 法(Extrusion Molding)、转移成型法(Transfer Molding)、吹气成型法(BlowMolding)及 压缩成型法(Compression Molding)等等,而其中射出成型法由于其成型效率高、产量大、 自动化容易,同时也可应用于制造断面复杂的产品,因此特别有利于应用在制造消费性电 子产品的外壳,如手机外壳、电脑主机外壳、笔记型电脑外壳等等。由于消费性电子产品日 新月异,功能与应用上的差异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如何使消费性电子产品对消费者产生吸 引力与并刺激其购买欲,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外观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射出成型中的共射射出成型,应用性以及发展潜力最广,其中又以双射射出成 型法最受到重视,由于其可结合两种不同的塑料组合形成具有两种不同材料的制成品,因 此近年来广泛地应用在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外壳制造,例如将手机壳体与手机透明荧幕结合 形成手机外壳,或是将异质性的材料形成于机壳上,以提升外壳的触感、外观质感等。如图1所示,为公知双射射出成型的模具的射出状态示意图。双射射出模具包含 有公模11、母模12、侧向滑块13以及作动连杆14,公模11与母模12合模后,配合侧面的 侧向滑块13而可供射出成型第一射出成型品15(见图1左侧)。第一射出成型品15完成 后,公模11、母模12予以开模后,利用侧向滑块13利用作动连杆14的控制朝侧向移动,然 后使公模11、母模12再度合模,而可供于第一射出成型品15上头再形成第二射出成型品 16(见图1右侧)。因此,凭借此重复合模、射出、开模的动作,而可形成包含第一射出成型 品15、以及第二射出成型品16的两种不同材料的制成品。然而,请参阅图2A,第一射出成型品15基本上是由公模11、母模12(参照图1左 侧)以及侧向滑块13所围绕的模穴,射出熔融塑料而予以成型,而第二射出成型品16亦 同,而重复施加射出于第一射出成型品15的上,如图2B所示,因此,最终外观(就目前附 图中,也就是第二射出成型品16的外表面,然而部份的产品因设计缘故,亦有可能是第一 射出成型品15的部份外表面)会受到四周侧向滑块13之间、以及与公模11、母模12之间 的微小间隙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有滑块线161 ;尽管就结构上并非缺陷,但是就整体外观 上来说,却是影响甚巨,尤其以目前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外观给予消费者的主观印象分数有 相当的影响,因此连带使得电子产品不受消费者的青睐,换言的,将会大幅降低产品的竞争 力。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接缝双射射出成型模 具,利用活动公模仁配合推升机构的两段式成型法,因而可以消除最终成品的外观的滑块线,大幅提高成品的美观性,进而提高产品竞争潜力。因此,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揭露的一种无接缝双射射出成型模具,包含公 模底座、母模、侧向滑块、活动公模仁、以及推升机构;母模底部具有凹穴并以此设置于公模 底座上方,侧向滑块可移动地设置于母模侧向,而可封闭凹穴,与公模底座、母模共同形成 第一射出模穴,而可由此射出成型第一射出成型品。该 活动公模仁,设置于该公模底座外 侧;该推升机构,连动于该活动公模仁,于该第一射出成型品完成后,该侧向滑块退出,并 凭借该推升机构推动该活动公模仁向上移动而紧靠于该母模的底部,而形成一第二射出模 穴,并于该第一射出成型品上,射出成型一第二射出成型品。故,凭借所述两段式的生产方式,于第二射出成型时,屏除公知采用侧向滑块的方 式,而利用活动公模仁以靠破的方式紧靠于母模的底部,来直接予以成型第二射出成型品; 因此,即可消除公知因侧向滑块之间、以及与公模、母模之间之间隙所衍生的滑块线,大幅 提高最终成品的外观的整体性以及美观性,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双射射出成型的模具的射出状态示意图;图2A、图2B为公知双射射出成型模具的最终成品具有滑块线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无接缝双射射出成型模具的外观立体示意图;图4A、图4B为本技术无接缝双射射出成型模具的双射射出成型的动作示意 图;以及图5A、图5B为本技术无接缝双射射出成型模具的双射射出成型的动作示意 的侧向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_公模;12-母模;13-侧向滑块;14-作动连杆;15-第一射出 成型品;16-第二射出成型品;161-滑块线;20-公模底座;30-母模;31-凹穴;40-侧向滑 块;50-活动公模仁;51-第一模仁;52-第二模仁;521-斜面;53-推块;531-斜面;60-推 升机构;71-第一射出模穴;72-第二射出模穴;81-第一射出成型品;82-第二射出成型品; a-间隙。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技术所揭露的无接缝双射射出成型模具,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所 揭露的无接缝双射射出成型模具的外观立体示意图。根据本技术所揭露的无接缝双射射出成型模具,包含有公模底座20、母模 30、侧向滑块40、活动公模仁50以及推升机构60,请同时参照图4A所绘示,公模底座20、活 动公模仁50、侧向滑块40以及母模30概略依序垂直堆迭,而推升机构60设置于一侧并连 接于活动公模仁50。公模底座20顶面具有欲成型的成品的外观形状,而母模30底部具有凹穴31并以 此设置于公模底座20上方;合模后,侧向滑块40可移动地设置于母模30侧向,由图4A中 所绘示,仅能看出侧向滑块40位于两侧(两侧各具有一个侧向滑块40),然而实际上母模30为立体状,因此,可于四周各具有一个侧向滑块40 (共有四个),而可完整封闭母模30的 凹穴31,并与公模底座20的顶面、母模30的底面共同形成第一射出模穴71。其中,为了确 保各零件于合模过程中不损伤,控制上以母模30与公模底座20合模后,侧向滑块40方移 动至相对位置为佳。因此,即可针对所述第一射出模穴71进行射出,注入熔融塑料,而于第一射出模 穴71内形成第一射出成型品81。待略为冷却后,予以开模,使侧向滑块40退出母模30的 底面侧向位置,此时,即可利用推升机构60来予以控制;如图5A、图5B所示,为本技术 无接缝双射射出成型模具的双射射出成型的动作示意的侧向剖视图。于第一次射出状态, 也就是模具内形成第一射出模穴71时,请参阅图5A,此时,活动公模仁50与母模30的底部 仍维持一个间隙a,换句话说,活动公模仁50并不与母模30接触。活动公模仁50由依序堆迭的第一模仁51、第二模仁52、以及推块53所构成,第二 模仁52平贴于第一模仁51底面,而第二模仁52的底面具有斜面521,而推块53的顶面亦 具有对应的斜面531,凭借该两斜面521、531而可相互紧密配合,两斜面521、531之间的配 合可不仅只是面的接合,亦可为T型槽的截面、楔形体等各种可以相互嵌合的结构,而达到 自锁的效果;因此,所述斜面521、531的斜度不宜过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接缝双射射出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公模底座;一母模,该母模底部具有凹穴,且该母模设置于该公模底座上方;一侧向滑块,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母模侧向,而封闭该凹穴以形成一第一射出模穴,以射出成型一第一射出成型品;一活动公模仁,设置于该公模底座外侧;以及一推升机构,连动于该活动公模仁,于该第一射出成型品完成后,该侧向滑块退出,并凭借该推升机构推动该活动公模仁向上移动而紧靠于该母模的底部,而形成一第二射出模穴,并于该第一射出成型品上,射出成型一第二射出成型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启铭
申请(专利权)人:谷崧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