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白乳菇菌丝体发酵液防治杨树叶枯病制剂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2746 阅读:3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绒白乳菇菌丝体发酵液防治杨树叶枯病制剂的制备方法。绒白乳菇子实体鉴别-菌种分离、纯化-菌株鉴定-菌丝体液体培养-抑菌活性物质萃取。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的原料来源丰富,价廉对杨树叶枯病防治具有突出效果,具有很好的前景,绒白丝菌体发酵液高效、低毒、无公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绒白乳菇防治杨树叶枯病的绒白乳菇菌丝体发酵液及其活性物质防治杨树叶枯病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杨树叶枯病为东北地区苗圃近年来较为流行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危害杨树苗木的叶片及嫩茎,在叶片及嫩茎上形成黑色的霉层,造成枯叶、枯梢,引起茎部溃疡。现今已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与经济损失。该病多发生于苗圃,由于苗圃病害发病快、流行快的特点,以往通常采用化学药剂防治。经常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不仅提高病原物的抗病性,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毒蕈是一类对人和动物有毒的、不能直接食用的大型真菌,俗称毒蘑菇、毒菌、毒苷等。全世界已发现的毒蕈有200余种,我国有180多种。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知有200多种不同的真菌毒素。研究较为深入的对象集中在十几种对人类危害大的真菌毒素及植物病原毒素,其中包括黄曲霉毒素、展青霉素、玉米赤霉烯酮、串珠镰刀菌素,长蠕孢(Helminthosporium spp.)、链格孢菌(Alternariaspp.)、轮枝孢菌(Verticillium 8pp.)、尾孢菌(Cercosporaspp.)等产生的毒素。经检索未发现与本专利技术相关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绒白乳菇菌丝体发酵液防治杨树叶枯病制剂的制备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绒白乳菇子实体鉴别-菌种分离、纯化-菌株鉴定-菌丝体液体培养-抑菌活性物质萃取。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原料来源丰富,价廉对杨树叶枯病防治具有突出效果,具有很好的前景,绒白丝菌体发酵液高效、低毒、无公害。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是绒白乳菇子实体鉴别-菌种分离、纯化-菌株鉴定-菌丝体液体培养-抑菌活性物质萃取。绒白乳菇子实体鉴别子实体群声,菌盖直径6-10cm,初期白色,扁半球形,中央下陷呈漏斗状,老后米黄色,表面干燥密被细绒毛,边缘内卷至伸展,菌肉白色,厚,乳汁少,白色,不变色,味苦,菌褶直生至稍下延,不等长,菌柄短粗,圆柱形,长3-5cm,直径1.5-2.5cm,内实,白色,有绒毛。菌种分离、纯化采用组织分离法,无菌条件下,挑取菌柄与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板培养基上,待组织块上长出菌丝,将菌丝转接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斜面培养基上,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础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17-20g、琼脂17-20g、水1000ml。菌株鉴定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将子实体与分离得到的菌丝体分别进行rDNAITS序列鉴定、比对,以证明分离得到的菌株来自于所分离的子实体。液体培养采用PD培养基(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17-20g、水1000ml),25℃、120rmp/min摇床培养20d。抑菌活性物质萃取将上述培养液超声破碎2h,过滤除菌后与正丁醇以1∶3比例萃取3h。绒白乳菇菌丝体发酵液在防治、抑制杨树叶枯病菌(Alternariaalternate)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同时杨树叶锈病菌(Melampsorslarici\populina)杨树烂皮病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的制剂药物的应用。绒白乳菇菌丝体发酵液对杨树叶枯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e)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61.44%,对孢子萌发抑制率超过90%以上;绒白乳菇抑菌活性成分(发酵液经过滤后与正丁醇以1∶3比例萃取3h,萃取1次)对叶枯病菌菌丝体生长抑制率为98.03%,对孢子萌发抑制率为96.98%。对小白鼠的LD50为8570.8mg/kg,为低毒,在杨树叶片上残留毒性较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绒白乳菇菌丝体发酵液防治杨树叶枯病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绒白乳菇子实体鉴别-菌种分离、纯化-菌株鉴定-菌丝体液体培养-抑菌活性物质萃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绒白乳菇菌丝体发酵液防治杨树叶枯病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绒白乳菇子实体鉴别菌种分离、纯化菌株鉴定菌丝体液体培养抑菌活性物质萃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绒白乳菇菌丝体发酵液防治杨树叶枯病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绒白乳菇子实体鉴别子实体群声,菌盖直径6-10cm,初期白色,扁半球形,中央下陷呈漏斗状,老后米黄色,表面干燥密被细绒毛,边缘内卷至伸展,菌肉白色,厚,乳汁少,白色,不变色,味苦,菌褶直生至稍下延,不等长,菌柄短粗,圆柱形,长3-5cm,直径1.5-2.5cm,内实,白色,有绒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绒白乳菇菌丝体发酵液防治杨树叶枯病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菌种分离、纯化采用组织分离法,无菌条件下,挑取菌柄与菌盖之间的组织接种于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平板培养基上,待组织块上长出菌丝,将菌丝转接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斜面培养基上,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础配方马铃薯200g、葡萄糖17-20g、琼脂17-20g、水1000ml。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瑞清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宋瑞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