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树脂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6427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氟树脂管接头,具有多个作为热交换的配管和一基部,所述基部具有一预定的厚度,在所述基部的端面轴向设有多个互不相交的穿孔,每一穿孔恰可与对应插入的一配管相容,配管插入穿孔的端部与基部的端面齐平,且插入穿孔的配管外壁与穿孔的内壁直接接触并与其熔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蚀性和高纯度洁净性等,适合应用在半导体或高纯度化学品的制造流程,例如药液传输的配管或热交换等作业环境。(*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氟树脂管接头,特别涉及一种应用在热交换环境下连接于设 备端的氟树脂管接头。
技术介绍
由于氟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蚀性以及高纯度洁净性等表现,所以非常适合 应用在半导体或高纯度化学品的制造流程,例如药液传输的配管以及热交换等作业环境; 作为热交换的配管,要考虑到氟树脂材料的热传系数比一般金属低等因素,所以管路的包 容面积必须更大,并增加配管的数量以适应设备端的需求,因而产生制造的困难,特别是用 于连接设备端的管接头。要整合多个配管以形成管接头,一般的方法是先将多个相邻配管 的外壁通过焊接连成束,同样通过焊接再与一外框连结成接头的形式。如上所述,由于作为 热交换的配管容积巨大,通过传统的手工艺焊接技术完成的接头,不仅耗费工时且质量难 以稳定,特别是还有工业安全的疑虑,因此还需要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氟树脂管接头,通过 这种管接头的结构设计,不但可以加速生产制程,提升产品的可靠度,且比现有技术更具备 操作的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氟树脂管接头具有多个作为热交换的配管和一 基部,所述基部具有预定的厚度,在所述基部的端面轴向设置有多个互不相交的穿孔,每一 穿孔恰可与一对应插入的配管相容,所述配管插入穿孔的端部与基部的端面齐平,且插入 穿孔的配管外壁与穿孔的内壁直接接触并与其熔接成一体。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配管为全氟烷基乙烯基酸的共聚物树脂材料。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基部为聚四氟乙烯树脂、改质聚四氟乙烯树脂或全氟烷 基乙烯基酸的共聚物树脂材料。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于基部的配管为单方流向配置。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于基部的配管为多方流向配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1)本技术的氟树脂管接头,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蚀性以及高纯度洁净性等 表现,适合应用在半导体或高纯度化学品的制造流程,例如药液传输的配管及热交换等作 业环境;2)本技术的氟树脂管接头构造,可以获得效率上的提高并加速产能,且相较 于先前利用焊接连接配管的技术,更得以减少人力在工艺上形成的瑕疵及工安意外的发 生,而获得稳定的质量;3)本技术制造的氟树脂管接头构造,可以匹配设备端配管的需求,兼容不同 管径及配管数量的布置,或者根据流向配置为单向流态分布或多向流态分布,而增加所应用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氟树脂管接头的外观参考图。图2为本技术的氟树脂管接头的制造流程参考图。图3和图4为本技术的氟树脂管接头配合不同管径的配管实施例参考图。图5和图6为本技术的氟树脂管接头配置为单方流向控制的实施例参考图。图7和图8为本技术的氟树脂管接头配置为多方流向控制的实施例参考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管接头 1配管10基部 11 基部的端面 111穿孔 11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技术的详细构造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照以下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加 以说明。请参照图1 图2,本技术的管接头1主要包括多个作为热交换的配管10和 一基部11。所述多个配管10由一种氟树脂材料制成,优选为全氟烷基乙烯基酸的共聚物树 脂(PFA)。所述基部11由一种氟树脂材料制成,优选为聚四氟乙烯树脂(PTFE)、改质聚四氟 乙烯树脂或全氟烷基乙烯基酸的共聚物树脂(PFA);所述基部11具有一预定的厚度,形状 则适配于连接的设备端;在所述基部11的端面111轴向设有多个互不相交的穿孔112,每 一穿孔112恰可与对应插入的一配管10相容,且插入穿孔112的配管10外壁与穿孔112的 内壁直接接触并与其熔接成一体,并且所述配管10插入穿孔112的端部与所述基部11的 端面111齐平。要制成本技术的管接头1,可以参照图2以及以下的叙述加以实施1.以氟树脂材料制备基部11,并依照选定的配管10的管径规格,在基部11的端 面111加工,使具备多个互不相交的穿孔112 ;2.以氟树脂材料制备多个配管10 ;3.将所制备的每一配管10的一端部插入基部11的穿孔112,配合加热模具予以 定位;4.透过模具的定位及加热至330°C以上,待基部11的穿孔112内壁与配管10的 插入端的外壁熔接后,开始降温至室温,并拆模取出成品进行质量检查。本技术的管接头构造,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制造而获得效率上的提高并加速产 能,且相较于以前利用焊接连接配管的技术,更得以减少人力在工艺上形成的瑕疵及工作 意外的发生,从而获得稳定的质量;更甚者,可以匹配设备端配管的需求,兼容不同管径及 配管数量的布置,如图3和图4,或者根据流向将配管配置为如图5和图6所示的单方流向或图7和图8所示的多方流向控制,而增加所应用的范围。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技术所列举的较佳实施方式之一,并非用以限制本实 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所属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运用本技术所作的等效修饰 或变化,均同理皆应属于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氟树脂管接头,具有多个作为热交换的配管和一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 具有一预定的厚度,在所述基部的端面轴向设有多个互不相交的穿孔,每一穿孔恰可与对 应插入的一配管相容,所述配管插入穿孔的端部与所述基部的端面齐平,且插入穿孔的配 管外壁与穿孔的内壁直接接触并与其熔接成一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树脂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于基部的配管为单方流 向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氟树脂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于基部的配管为多方流 向配置。专利摘要一种氟树脂管接头,具有多个作为热交换的配管和一基部,所述基部具有一预定的厚度,在所述基部的端面轴向设有多个互不相交的穿孔,每一穿孔恰可与对应插入的一配管相容,配管插入穿孔的端部与基部的端面齐平,且插入穿孔的配管外壁与穿孔的内壁直接接触并与其熔接成一体;本技术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蚀性和高纯度洁净性等,适合应用在半导体或高纯度化学品的制造流程,例如药液传输的配管或热交换等作业环境。文档编号F16L47/02GK201836584SQ20102022599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13日专利技术者何建智, 张志成, 陈世禄 申请人:上品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氟树脂管接头,具有多个作为热交换的配管和一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具有一预定的厚度,在所述基部的端面轴向设有多个互不相交的穿孔,每一穿孔恰可与对应插入的一配管相容,所述配管插入穿孔的端部与所述基部的端面齐平,且插入穿孔的配管外壁与穿孔的内壁直接接触并与其熔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成何建智陈世禄
申请(专利权)人:上品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