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树脂材料滚轮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9245 阅读:2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氟树脂材料滚轮的制造方法,主要是预先将一网状物固定在滚轮表面,并施以固定张力连续缠绕多层氟树脂薄膜在该网状物上,再接着缠绕无碱玻璃纤维布在多层氟树脂薄膜表面,之后加热上述组合物至氟树脂熔点以上温度,使多层氟树脂薄膜互相熔接并渗入网状物而包覆成一体并与滚轮紧密结合,冷却后将无碱玻璃纤维布拆除,即可得到表面具有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与强接着性能的均匀氟树脂材料滚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滚轮的制造方法,特别是在该滚轮表面披覆一氟树脂材料的保护层,以满足产品制程中对载具的洁净度、或是接触面清洁度的高标准需求。
技术介绍
在许多工业制程中必须使用高洁净度、或是接触面高清洁度的载具,例如滚轮,以确保所输送的物件不受到污染或起化学变化,以提升产品的良率。氟树脂材料具备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低磨擦不黏性及耐温性等特点,所以非常适合现代产业用于高洁净度化学制程的输送载具、表面压合等使用环境;例如制造主机板的高科技产业,其无论对使用的载具的洁净度、或是接触面的清洁度,都有高标准的需求。常见的氟树脂材料包括四氟乙烯与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第二代聚四氟乙烯(TFM)、聚四氟乙烯(PTFE)、聚三氟氯乙烯(PCTFE)、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共聚物(FEP)、四氟乙烯与乙烯共聚物(ETFE)、三氟氯乙烯与乙烯共聚物(ECTFE)、聚偏二氟乙烯(PVDF)等各类的氟树脂,在滚轮表面披覆一层氟树脂材料,即可以使该滚轮具备不黏性与耐腐蚀性的特性。传统在滚轮表面加工保护层(例如氟树脂材料)的方法是以热收缩套管与粉体静电涂装方式制成,但随着涂装次数的增加,多次升温、降温容易造成该保护层涂层残留应力、污染、产生气泡与松脱剥离等现象,进而使化学腐蚀药品易于渗透与减少涂层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涂装次数限制、厚度不足、气泡及涂层材料易与滚轮剥离等问题,而提供一种。本专利技术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法是,一种,包括如下步骤一、预先以一网状物固定在滚轮表面;二、通过施以固定张力,连续缠绕多层氟树脂薄膜在前述的网状物上;三、缠绕无碱玻璃纤维布在该多层氟树脂薄膜上;四、加热上述组合物至氟树脂熔点以上温度,使多层氟树脂薄膜互相熔接并渗入网状物而包覆成一体;五、组合物与滚轮紧密结合后,进行冷却并将无碱玻璃纤维布拆除。通过上述方法,即可得到表面具有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与强接着性能的均匀氟树脂材料滚轮;利用此种,除了可依需求制造所需要的氟树脂材料厚度外,并可强化氟树脂材料与滚轮的黏合效果,而不会发生剥离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氟树脂材料滚轮的结构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氟树脂材料滚轮的结构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制造氟树脂材料滚轮的缠绕氟树脂薄膜状态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制造氟树脂材料滚轮的缠绕无碱玻璃纤维布状态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网状物(钢网)2......滚轮3......氟树脂薄膜 4......无碱玻璃纤维布5......第一张力调整轴座6......第二张力调整轴座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包括 步骤一、预先以一例如钢网的网状物1固定(例如焊接)在一滚轮2表面;步骤二、通过施以固定张力,连续缠绕多层氟树脂薄膜3在前述的网状物1上;步骤三、缠绕无碱玻璃纤维布4在该多层氟树脂薄膜3上;步骤四、加热上述组合物至氟树脂材料熔点以上温度,使该多层氟树脂薄膜3互相熔接并渗入网状物1而包覆成一体;步骤五、在上述组合物与滚轮2紧密结合后,进行冷却并将该无碱玻璃纤维布4拆除。通过上述方法,即可得到表面具有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与强接着性能的均匀氟树脂材料滚轮2;利用此种,除了可依需求制造所需要的氟树脂材料厚度外,并可强化氟树脂材料与滚轮2的黏合效果,而不会发生剥离情况。其中,该氟树脂材料为四氟乙烯与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或第二代聚四氟乙烯(TFM)、或聚四氟乙烯(PTFE)、或聚三氟氯乙烯(PCTFE)、或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共聚物(FEP)、或四氟乙烯与乙烯共聚物(ETFE)、或三氟氯乙烯与乙烯共聚物(ECTFE)、或聚偏二氟乙烯(PVDF)等各类现有的氟树脂。再参阅图3、4所示,上述步骤二及步骤三中“施以固定张力,连续缠绕多层氟树脂薄膜3在前述的网状物1上”及“缠绕无碱玻璃纤维布4在该多层氟树脂薄膜3上”的方法,主要是透过第一张力调整轴座5及第二张力调整轴座6等装置加以实现,包括一、分别将呈薄膜状的氟树脂材料卷套于第一张力调整轴座5的外表面,将滚轮2套接于第二张力调整轴座6的外表面;二、取用第一张力调整轴座5上的氟树脂薄膜3任一起始端固定在滚轮2上的其中一端,左端或右端,接着从左端至右端或从右端至左端,在一固定张力下,开始连续缠绕氟树脂薄膜3至滚轮2上,缠绕次数将依照滚轮2所需多少氟树脂材料的厚度而增加或减少; 三、氟树脂薄膜3缠绕结束后,接着如图4所示,依相同方式缠绕无碱玻璃纤维布4在滚轮表面的氟树脂材料上。上述中,依实际生产2.0mm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的氟树脂材料滚轮为例,可预设其中参数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薄膜3厚度0.125mm;钢网1的线径0.35mm;钢网1的网眼12目(mesh);无碱玻璃纤维布4厚度0.4mm;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薄膜3缠绕厚度2.5~3.5mm;张力调整轴座5、6张力3kg;烤箱设定温度320℃~380℃;缠绕速度5.65m/min;依上述制程可以得到3.0mm以上四氟乙烯与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的氟树脂材料滚轮下列物性值(1)比重2.12~2.17(2)抗拉强度280~300kg/cm2(3)伸长率300%综上所述,依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可以得到一种由缠绕多层氟树脂薄膜与焊接在滚轮表面的钢网熔合的氟树脂材料滚轮,藉以强化氟树脂材料与滚轮的黏合效果,也可依需求制造所需的氟树脂材料厚度;但上述的实施例仅是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所衍生而出的较佳状态,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其它所用的类似结构、材质或方法,均应为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所含盖。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预先以一网状物固定在一滚轮表面;(2)通过施以固定张力,连续缠绕多层氟树脂薄膜在前述的网状物上;(3)缠绕无碱玻璃纤维布在该多层氟树脂薄膜上;(4)加热上述组合物至氟树脂材料熔点以上温度,使该多层氟树脂薄膜互相熔接并渗入网状物而包覆成一体;(5)在上述组合物与滚轮紧密结合后,进行冷却并将该无碱玻璃纤维布拆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该网状物为钢网。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该网状物焊接在滚轮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氟树脂薄膜卷套于一第一张力调整轴座的外表面,滚轮套接于一第二张力调整轴座的外表面,取用第一张力调整轴座上的氟树脂薄膜任一起始端固定在滚轮上的其中一端,左端或右端,接着从左端至右端或从右端至左端,在一固定张力下,开始连续缠绕氟树脂薄膜至滚轮上,缠绕次数依照滚轮所需多少氟树脂材料的厚度而增加或减少。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该氟树脂材料为四氟乙烯与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或第二代聚四氟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或聚三氟氯乙烯、或四氟乙烯与六氟丙烯共聚物、或四氟乙烯与乙烯共聚物、或三氟氯乙烯与乙烯共聚物、或聚偏二氟乙烯。6.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缠绕固定张力大约控制在3kg左右,缠绕速度控制在5.65m/min左右,烤箱加热温度控制在320℃~380℃左右。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网状物的材质、线径与网眼规格,依据各类氟树脂材料与缠绕厚度的不同因数与需求而调整。8.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氟树脂薄膜的厚度、缠绕固定张力、缠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氟树脂材料滚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预先以一网状物固定在一滚轮表面;(2)通过施以固定张力,连续缠绕多层氟树脂薄膜在前述的网状物上;(3)缠绕无碱玻璃纤维布在该多层氟树脂薄膜上;(4 )加热上述组合物至氟树脂材料熔点以上温度,使该多层氟树脂薄膜互相熔接并渗入网状物而包覆成一体;(5)在上述组合物与滚轮紧密结合后,进行冷却并将该无碱玻璃纤维布拆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世禄侯嘉生陈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品综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