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焙烧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47712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焙烧炉,主要包括有炉体和炉体内的炉管,炉体设有耐高温隔热砖组成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上设有炉门、电路版、排气孔;所述的电路版置放于炉体表面两侧;所述的排气孔设于炉体顶部,所述的炉管在炉体内由上至下分层均匀排列,所述的炉管内设有炉丝,在炉管上还设有铁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控温稳定,能耗较低,炉膛洁净等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饰品、工艺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焙烧炉
技术介绍
在饰品、工艺品等生产过程中,模具的焙烧,是利用焙烧炉完成,使模壳中的蜡汽 化,形成模腔,传统的炉子结构复杂、能耗高,且温度控制不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容 易实现自动化控制的模具焙烧炉,具有控温稳定,能耗较低,炉膛洁净等优点。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模具焙烧炉,主要包括有炉体1和炉体 内的炉管2,炉体1设有耐高温隔热砖组成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1上设有炉 门5、电路版6、排气孔4 ;所述的电路版6置放于炉体1表面两侧;所述的排气孔4设于炉 体顶部,所述的炉管2在炉体内由上至下分层均勻排列,所述的炉管2内设有炉丝7,在炉管 上还设有铁盘3。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详述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焙烧 炉,主要包括有炉体1和炉体内的炉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1上设有炉门5、电路版 6、排气孔4 ;所述的电路版6置放于炉体1表面两侧;所述的排气孔4设于炉体1顶部;所 述的炉管2在炉体内由上至下分层均勻排列,起到传热与固定铁盘3的作用,炉管2内装有 炉丝7,用于通电升温,所述的炉管2上设有铁盘3,用于盛放待焙烧的模具。其中,所述的炉体1(包括炉门5)保温层采用耐高温隔热砖保温、隔热效果优良, 有效减少炉墙厚度,热态耐压强度高,在间歇操作炉窑中节能效果明显。工作原理电路版6置放于炉体表面两侧,用于连接各层炉管内的炉丝7通电,当炉内任何 一根发生异常时,电路版6自动短路,保护工作人员与车间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排气孔 4是炉内的排气位置,预防在加热过程模壳中的蜡汽化时,炉体内形成的压力太大而发生爆 炸;一般炉丝7要加温60(TC左右才能够正常工作。权利要求一种焙烧炉,主要包括有炉体(1)和炉体内的炉管(2),炉体(1)设有耐高温隔热砖组成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1)上设有炉门(5)、电路版(6)、排气孔(4);所述的电路版(6)置放于炉体(1)表面两侧;所述的排气孔(4)设于炉体顶部,所述的炉管(2)在炉体内由上至下分层均匀排列,所述的炉管(2)内设有炉丝(7),在炉管上还设有铁盘(3)。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焙烧炉,主要包括有炉体和炉体内的炉管,炉体设有耐高温隔热砖组成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上设有炉门、电路版、排气孔;所述的电路版置放于炉体表面两侧;所述的排气孔设于炉体顶部,所述的炉管在炉体内由上至下分层均匀排列,所述的炉管内设有炉丝,在炉管上还设有铁盘。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控温稳定,能耗较低,炉膛洁净等优点。文档编号F27B17/00GK201715860SQ20102021662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4日专利技术者林永霖 申请人:福建省金得利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焙烧炉,主要包括有炉体(1)和炉体内的炉管(2),炉体(1)设有耐高温隔热砖组成的保温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1)上设有炉门(5)、电路版(6)、排气孔(4);所述的电路版(6)置放于炉体(1)表面两侧;所述的排气孔(4)设于炉体顶部,所述的炉管(2)在炉体内由上至下分层均匀排列,所述的炉管(2)内设有炉丝(7),在炉管上还设有铁盘(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永霖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金得利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