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其访专利>正文

电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40663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机结构,包括有电机外壳、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的内壁上的磁铁、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定子绕组、转轴、及设置在所述定子绕组和转轴之间的电机中心件,该电机中心件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用于嵌套轴承的圆槽,且其尾端还向外延伸出一后盖,分别嵌套在所述电机中心件两端圆槽内的两个轴承中,至少有一个为斜面轴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转轴的承受力,使电机结构更加牢固,大大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结构
技术介绍
发电机是发电常用的发电设备,常用的发电机通常包括定子绕组、转轴和磁铁,所述转轴套设于所述定子内部,在发电时,转轴在定子内部旋转,进而产生电流。传统的发电机尾端均为开放结构,定子的尾端直接暴露在外,不但影响美观,而且还很容易弄脏弄坏,影响使用寿命。申请号为20092031258.6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中揭露了一种新型的电机结构,这种电机结构在传统的发电机尾端增加了一个后盖,从而达到了有效防尘和防止内部结构损伤的效果,且外形更加美观大方。然而,这种结构中,转轴的尾端通过螺钉固定在轴承套上,这种形式的固定结构使得转轴的承受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结构,其能够提高转轴的承受力,以使电机结构更加牢固,从而延长电机的使用寿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结构,包括有电机外壳、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的内壁上的磁铁、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定子绕组、转轴、及设置在所述定子绕组和转轴之间的电机中心件,该电机中心件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用于嵌套轴承的圆槽,且其尾端还向外延伸出一后盖,分别嵌套在所述电机中心件两端圆槽内的两个轴承中,至少有一个为斜面轴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将套设在电机转轴上的一个轴承设置为斜面轴承,从而大大提高了转轴的承受能力,增加了结构的牢固度,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结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结构一个实施例中电机外壳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结构一个实施例中转轴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结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结构一个实施例中电机中心件的剖视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结构一个实施例中转轴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图1-图6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的电机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有电机外壳1、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1的内壁上的磁铁2、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定子绕组3、转轴4、及设置在所述定子绕组3和转轴4之间的电机中心件5,该电机中心件5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用于嵌套轴承6的圆槽51,且其尾端还向外延伸出一后盖52,且分别嵌套在所述电机中心件5两端圆槽51内的两个轴承6中,至少有一个为斜面轴承61。这种结构的轴承设置方式,可大大提高转轴1工作时的承受能力,提高电机结构的使用寿命。具体实现时,如图1-图4所示,所述电机外壳1上设置有一轴孔11,所述转轴4穿过所述轴孔11套设在所述轴承6内,且所述转轴4上对应所述电机外壳1的位置还延伸出一连接部41,该连接部4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42,而所述电机外壳1上则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42对应的第二安装孔12,所述转轴4通过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42和第二安装孔12的螺钉7固定在所述电机外壳1上。这种结构的螺钉固定方式,可大大增加转轴4和电机外壳1之间的配合牢固度,提高电机结构的使用寿命。具体实现时,所述两个轴承6中,另一个为平面轴承62,且所述平面轴承62设置在靠近所述后盖52的一端。具体实现时,如图6所示,所述转轴4套设在所述轴承6内的一端为与所述平面轴承62和所述斜面轴承61结构配合的台阶状的中空圆柱体结构。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结构,包括有电机外壳、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壳的内壁上的磁铁、设置在电机外壳内的定子绕组、转轴、及设置在所述定子绕组和转轴之间的电机中心件,该电机中心件的两端各开设有一个用于嵌套轴承的圆槽,且其尾端还向外延伸出一后盖,其特征在于:分别嵌套在所述电机中心件两端圆槽内的两个轴承中,至少有一个为斜面轴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外壳上设置有一轴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轴孔套设在所述轴承内,且所述转轴上对应所述电机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其访杨荫
申请(专利权)人:林其访杨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