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钱智斌专利>正文

可驱动式螺旋叶片大豆精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36937 阅读:3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可驱动式螺旋叶片大豆精选机,由动力系统与螺旋叶片分选器构成。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设备,传动机构,减速机构,调速装置;螺旋叶片分选器包括:螺旋叶片组,入料器,收集器,屏蔽器,架体;螺旋叶片组包括:螺旋叶片,分流器,套筒,导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精选机,以动力系统驱动螺旋叶片组中的导柱转动,从而使螺旋叶片组在转动中完成分选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精选机适用于大豆和相近于大豆体积和圆度的农作物籽粒、工业粒状物的分选。(*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旋式大豆精选机,具体涉及由动力驱动的直立式螺旋叶片大豆精选机。 (以下称螺旋式大豆精选机和可驱动直立式螺旋叶片大豆精选机为精选机) 
技术介绍
现有精选机是由若干个(4~8个)螺旋选择机构通过架体进行纵向层叠连接构成,每层螺旋选择机构下端设有较大的料斗。现有精选机不具有动力驱动机制,其选择过程与顺序是大豆在多层螺旋选择机构中由上至下自然流动,逐层选出不完善粒、最终剩余好粒。现有精选机体积大、效率低、操控性能差。 (以下称对大豆的不完善粒与好粒分离的选择现象为分选)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豆GB1352——86。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现有精选机不能用动力驱动、体积大、效率低、操控性能差的问题。本技术通过改变机制、采用螺旋叶片组技术,提供一种可用动力(指转动力、下同)驱动的体积小、效率高、操控性能好的精选机。本技术与现有精选机分选顺序相反,采用逐级分选出好粒、最终剩余不完善粒的分选顺序,可一次性对好粒分等级地分选和收集。 1、可驱动式螺旋叶片大豆精选机,其特征是: 由动力系统与螺旋叶片分选器构成。 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设备,传动机构,减速机构,调速装置;(图1中11)。 螺旋叶片分选器包括:螺旋叶片组(12),入料器(13),收集器(14),屏蔽器(15),架体(16);(图1)。螺旋叶片组包括:螺旋叶片(31),分流器(32),套筒(33),导柱(34);(图3)。 动力系统通过其传动机构及联接器件与螺旋叶片组中的导柱联接,使导柱在调速装置的调节控制下按一定速度转动,从而使螺旋叶片分选器中的螺旋叶片组在转动中完成分选工作。 动力系统分为下置式(图1)和上置式(图2),动力系统及其传动机构置于导柱下端联接的为下置式、置于导柱上端联接的为上置式。 导柱的转动方向分为正向转动和逆向转动,导柱转动方向与螺旋叶片的母线沿螺旋线旋转向下运动的旋转方向同向时为正向转动、与之反向时为逆向转动;逆向转动,设置螺旋叶 片的升角应当偏小、夹角应当偏大。 导柱转速以导柱外圆周的线速度确定和表示。线速度的确定至少关联如下因素:螺旋叶片的升角、夹角、宽度(指螺旋叶片的外圆弧半径与其内圆弧半径的差值、下同)。线速度的较佳设置范围:10mm/s~600mm/s。当螺旋叶片的宽度较大,或螺旋叶片的升角较小、或夹角较小时,线速度应相应偏大设置。--> 螺旋叶片的升角是指:在导柱的一个导程的曲面上,由一螺旋线的上端位置向其下端位置引一直线、并使该曲面由直线处展开于一平面上,且该螺旋线的下端与该导程的导柱下横截面圆周展开线的一端相交并成为两条相较于一点的直线,其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 螺旋叶片的夹角是指:以内导柱上的螺旋叶片为例,引该螺旋叶片的一曲面母线与该导柱的一曲面母线相交,其螺旋叶片曲面母线与交点以上的导柱曲面母线所成的角,其外导柱上螺旋叶片的夹角是该角的内错角。 螺旋叶片分选器。其中: 入料器:类似漏斗,位于螺旋叶片分选器的上端,为大豆进入分选的初始入料器件,其下口与螺旋叶片组相接。 收集器:为盘状体,位于螺旋叶片组的底部,分为外盘和内盘,外盘用于接收好粒,内盘用于接收不完善粒,外盘和内盘各设有流道。 屏蔽器:位于螺旋叶片组的外围,用于对选出的好粒屏蔽、防止外落,以使好粒落入收集器外盘。屏蔽器直径大于螺旋叶片组直径,两直径之差的空间是好粒落入收集器外盘的空间,其差值的确定以不影响好粒落入收集器外盘为准。 屏蔽器分为单功能(仅用于屏蔽)和多功能的结构,多功能结构至少包括降低噪音和按螺旋叶片组级次选择收集好粒的功能。将声音吸收材料置于屏蔽器内侧或外侧,从而增加降低噪音功能;将屏蔽器设置成若干活节式、使活节与螺旋叶片组级次对应,并有选择地在某些活节上设置选出好粒的接盘和流道,从而增加分级次的分选功能(图4)。 架体:用于整机及各部件联接的支撑。 螺旋叶片分选器其它机构功能、尺寸,均以其螺旋叶片组的功能、尺寸为准。 螺旋叶片组。螺旋叶片组是在一定直径、多级导程的导柱上对应其所确定的螺旋线按列、分段设置的螺旋叶片群。 导柱与螺旋叶片:在一个导柱的一条螺旋线上设置的螺旋叶片为一列,一个导柱上设置一列或多列螺旋叶片,每列螺旋叶片截分为若干段,一段为一个分选单元,一段的区间为一个分选级次,一个分选级次设置若干螺旋叶片段,级次顺序由上至下排列。同一级次螺旋叶片段的数量与螺旋叶片的列数相等;同级次螺旋叶片段的长度、升角、夹角分别相等、并构 成一个级次的螺旋叶片组,各组的螺旋叶片段分别上下相接。各列螺旋叶片之间的最小间距,以不影响大豆流动为准。每段螺旋叶片段占用导程个数可根据精选机性能要求确定。导柱分为内导柱、外导柱、内导柱和外导柱,采用导柱有外导柱时在外导柱上应对应好粒流出区位留出好粒的流出口。 螺旋叶片角度的较佳设置范围:升角4°~55°、夹角60°度~85°;升角最小的设置限定是在螺旋叶片之间留有大豆正常流动空间的间距。 导柱直径、螺旋叶片列数和宽度、螺旋叶片组级数,根据精选机的性能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确定,其较佳设置范围:导柱直径40mm~160mm;螺旋叶片1列~16列;螺旋叶片宽度90mm~800mm;螺旋叶片组为1~16级。 分流器:每段螺旋叶片的上表面上设置一个分流器,用于阻截和分流分选中分离出的好粒与不完善粒。其位置根据实际测试的好粒在螺旋叶片上表面流出的准确位置确定,其位置一般设在螺旋叶片的下半段上。分流器上端在该段螺旋叶片外圆弧的好粒分离-->流出区的下点位并且与该段螺旋叶片外圆弧相交,下端下斜朝向螺旋叶片内圆弧并与内圆弧留有一定距离,该距离为分选的流转区、应以大豆正常流动需要的最小距离为准;分流器的最小宽度(或高度)为可阻挡经过分流器而向下流转的大豆不能外流为准。(图5)。 分流器分为固定式、调节式、分体式、整体式结构。调节式结构指分流器上端加装一个可在一定范围向斜上方延伸和回缩的调整器件,不加装该调整器件的为固定式结构;分体式结构是以单个分流器对应单个螺旋叶片段按确定的位置设置;整体式结构是根据同一螺旋叶片组的各螺旋叶片段的长度角度分别相等、且各分流器设置位置应相同的性质,对于一个螺旋叶片组综合设置一个一体的分流器,该分流器为锥形圆筒状,其上圆直径>下圆直径,锥形圆筒上圆周和下圆周分别与分体式分流器的上端和下端位置一致(图6)。 套筒:套筒在螺旋叶片组外围的上半部、与螺旋叶片外圆相接并对应好粒流出区位留有好粒流出口。套筒用于防止分选出的好粒碰撞回落于螺旋叶片组中。 本精选机的工作原理:大豆进入螺旋叶片分选器后,在各螺旋叶片上表面以相应速度螺旋向下流动,并以一定角速度做离心运动;由于好粒的摩擦系数较小、离心流动速度较快,便从大豆中逐渐分离,经过分流器上端的分离流出区从螺旋叶片外圆弧流出,剩余的大豆经分离流转区进入下一级螺旋叶片组继续分选。这样依次逐级选出好粒,最后剩出不完善粒。分选出的好粒落入收集器的外盘、不完善粒在最下一级螺旋叶片段的分离流转区流入收集器的内盘,并分别由各自的流道流出精选机。 2、上述1项中的一种精选机,其特征是: 螺旋叶片上表面采用增加粗糙度的构造;增加粗糙度的构造包括各种凸或凹的网纹和花 纹的图案,其粗糙度为25微米~800微米、各种凸或凹网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驱动式螺旋叶片大豆精选机,其特征是:由动力系统与螺旋叶片分选器构成;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设备,传动机构,减速机构,调速装置;螺旋叶片分选器包括:螺旋叶片组,入料器,收集器,屏蔽器,架体;螺旋叶片组包括:螺旋叶片,分流器,套筒,导柱;动力系统通过其传动机构及联接器件与螺旋叶片组中的导柱联接,使导柱在调速装置的调节控制下按一定速度转动,从而使螺旋叶片分选器中的螺旋叶片组在转动中完成分选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CN 2009-6-1 200920157434.71.可驱动式螺旋叶片大豆精选机,其特征是:由动力系统与螺旋叶片分选器构成;动力系统包括:动力设备,传动机构,减速机构,调速装置;螺旋叶片分选器包括:螺旋叶片组,入料器,收集器,屏蔽器,架体;螺旋叶片组包括:螺旋叶片,分流器,套筒,导柱;动力系统通过其传动机构及联接器件与螺旋叶片组中的导柱联接,使导柱在调速装置的调节控制下按一定速度转动,从而使螺旋叶片分选器中的螺旋叶片组在转动中完成分选工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选机,其特征是:螺旋叶片上表面采用增加粗糙度的构造,增加粗糙度的构造包括各种凸或凹网纹和花纹图案,其粗糙度为25微米~800微米、各种凸或凹网纹和花纹的纹线宽、深或高分别为25微米~1000微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选机,其特征是:螺旋叶片与分流器结合的结构,其中: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智斌
申请(专利权)人:钱智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