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接头压扁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231440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接头压扁模,包括上模(7)、下模(8),所述的上模(7)固定在上模板(14)上,弹性卸料板(9)设置在上模(7)外围,下模(8)上有平面压扁区(18),相邻平面压扁区(18)的一边或两边开有半圆凹腔(17),半圆凹腔的圆弧底与平面压扁区(18)共面,待加工的电缆接头管材的不加工部分置于半圆凹腔(17)中,其特征在于:不加工部分管材内插入一端制出斜面或弧面(4)的芯棒(1),可以使空心的管材在变形时得到可靠支撑,限制管材由圆到扁的过渡区的长度,提高成形精度,另外芯棒(1)上制出的台阶凸缘(2)和凸缘(2)上再制出的小平面(3),防止了芯棒(1)轴向移动和径向转动,这样可进一步控制过渡区变形稳定性,满足电缆接头零件的制造和使用要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接头压扁模,尤其涉及一种电缆接头局部压扁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成形电缆接头零件时,先是将管材局部压扁,再对压扁部分进行其他加工,压扁所用的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的上模采用固定板结构固定在上模板上,上模和上模板接触面较小时,可在上模和上模板间增加垫板,卸料板设置在上模外围,卸料板中间有一型孔套入上模,卸料板工作面设计有半圆凹腔,卸料板和固定板中间,即上模的周围布置弹性体,上模板通过模柄固定在冲床上的模柄孔内,所述的下模固定在下模板上,下模上有平面压扁区,相邻平面压扁区的一边或两边开有半圆凹腔,半圆凹腔的圆弧底与平面压扁区共面,待加工的电缆接头管材的不加工部分置于半圆凹腔中,工作时卸料板和上模下行,在弹性体作用下,卸料板压住管材不加工部分后,上模将下模平面压扁区的加工部分的管材压扁,管材由圆到扁的过渡区自由形成斜角,此过渡区不规则、互换性差,影响后面的切断及成形工序,更重要的是有时过渡区太长,后工序压接时导线无法插入规定长度,同时过渡区太长会增加电阻值,影响电缆接头和电缆导线的连接质量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控制过渡区变形的电缆接头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接头压扁模,包括上模(7)、下模(8),所述的上模(7)采用固定板结构固定在上模板(14)上,卸料板(9)设置在上模(7)外围,卸料板(9)中间有一型孔套入上模(7),卸料板(9)工作面设计有半圆凹腔(16),卸料板(9)和固定板(12)中间,即上模(7)的周围布置弹性体(11),上模板(14)通过模柄(15)固定在冲床上的模柄孔内,所述的下模(8)固定在下模板(10)上,下模(8)上有平面压扁区(18),相邻平面压扁区(18)的一边或两边开有半圆凹腔(17),半圆凹腔(17)的圆弧底与平面压扁区(18)共面,待加工的电缆接头管材的不加工部分置于半圆凹腔(17)中,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接头压扁模,包括上模(7)、下模(8),所述的上模(7)采用固定板结构固定在上模板(14)上,卸料板(9)设置在上模(7)外围,卸料板(9)中间有一型孔套入上模(7),卸料板(9)工作面设计有半圆凹腔(16),卸料板(9)和固定板(12)中间,即上模(7)的周围布置弹性体(11),上模板(14)通过模柄(15)固定在冲床上的模柄孔内,所述的下模(8)固定在下模板(10)上,下模(8)上有平面压扁区(18),相邻平面压扁区(18)的一边或两边开有半圆凹腔(17),半圆凹腔(17)的圆弧底与平面压扁区(18)共面,待加工的电缆接头管材的不加工部分置于半圆凹腔(17)中,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万世明周华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