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花菌丝体胶囊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20792 阅读:4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蝉花菌丝体胶囊剂,其特征在于该胶囊剂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算为70%-100%的蝉花菌丝体粉和30%-0%的药用常规辅料组成。(*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蝉花菌丝体及制备方法。目前中医常用冬虫夏草或者虫草的菌丝体制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由于其几明显的副作用,又能取得一定的疗效,故引起广泛的注意。尽管对虫草及其菌丝体的化学组成和药理研究很多,但是,究竟是何组份可以有效地治疗肾功能衰竭及其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多见。蝉花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本草认为其“性寒、味甘、无毒”,“主小儿天吊,惊癫、瘛疭、夜啼、心悸”,现代有人用蝉花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国内蝉花的一重要产地是浙江,目前认为从浙江蝉花中分离出来的优势菌种是蝉拟青霉素(paccilamyces cicadae),故目前似应认为在江浙市售蝉花是蝉的若虫受到蝉拟青霉等真菌寄生的产物,该菌和虫草菌丝体是同属真菌。尽管在中医的许多经典著作中,虫草和蝉花的功能主治均不完全相同,目前临床上蝉花和虫草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区别,但是近代临床却报道该二药均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而该二药的菌丝体的生物学特征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对该二种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组分并不了解,其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制不明确。另一方面蝉花作为名贵中药材,其来源也日益减少,而其用途却扩大了,而蝉拟青霉的菌丝体培育方便,价廉,作为新药材是有竞争力的,而且对其组分的研究,并将深化肾功能衰竭的研究, 因此,按照中药现代化的要求,蝉花菌丝体作为中药材的人工制品应按一类中药进行研究,并进而分离蝉花的化学成分,对其主要组分进行生物测试,并通过动物模型证实其为有效成分,并与虫划菌丝体的工作结合起来,这样可揭示蝉花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机制,并进而为发展蝉花菌丝体作为治疗肾功能衰竭的新药奠定基础。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蝉花菌丝体胶囊剂,该胶囊剂包括按重量百分比计算为70%-100%的蝉花菌丝体粉和30%-0%的药用常规辅料组成。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蝉花菌丝体胶囊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一、蝉花菌种分离、纯化及菌种复状、保藏(一)菌种分离培养基(%)(1)马铃薯浸出液50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琼脂 2PH 自然(2)玉米淀粉2黄豆粉 1 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琼脂 2PH 自然(3)玉米淀粉2酵母粉 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琼脂 2PH 自然(4)玉米淀粉2酵母提取物 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琼脂 2PH 自然(5)糊精2黄豆粉 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琼脂 2PH 自然(6)玉米淀粉 2聚胨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琼脂2PH 自然(二)菌种分离方法蝉花菌种是从中药材“蝉花”(产地浙江)中分离出来的,将中药材“蝉花”无菌处理后,研成粉末状,加适量无菌水,倒入装有玻璃珠摇瓶中,摇床振荡1-2hr(230转/分)。然后用快速滤纸过滤,取滤液。滤液经稀释后,涂布于分离培养基平板上。在15-35℃中培养2-7天,挑取单菌落。接种到斜面上继续培养,直到斜面长出青绿色孢子。往斜面中注入少量无菌水,将孢子轻轻刮下,倒入装有玻璃珠摇瓶,摇床振荡0.5-2hr(230转/分),过滤取滤液。滤液经稀释后涂布于分离培养基平板上。在15-35℃中培养2-7,挑取单菌落,制成蝉花菌种斜面;用上述方法分离出一株蝉花菌种CH99015,此菌为霉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式为孢子发芽→基质菌丝→气生军菌丝→孢子。其基质菌丝色素为褐红色,气生菌丝为白色绒毛状,孢子为绿青色,鉴定为拟青霉;蝉花菌种CH99015复壮,每半年进行一次自然分离,该菌种采用冷冻干燥保藏菌种将无菌脱脂牛奶(20%)直接用无菌长滴管加到待保藏的菌种斜面内,轻轻搅动,使孢子均匀地悬浮在牛奶中成为菌悬液。然后将菌悬液滴入冷冻管底部。将分装好的冷冻管置于-20℃以下的条件中进行预冻,以菌悬浮液全部冻结为准。预冻以后,将冷冻管放入真空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干燥,直至样品成酥丸状(已完全冻干)。封管前将真空抽到100Pa以下(麦氏真空表显示),再用火焰熔封。封后的冷冻管应在低温避光处保藏,可保存5-10年。二、蝉花菌丝体培养、发酵工艺及成品获得提取(一)固体斜面培养基(%)(1)马铃薯浸出液50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琼脂 2PH 自然(2)玉米淀粉2黄豆粉 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琼脂 2PH 自然(3)玉米淀粉2酵母粉 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琼脂 2PH 自然(4)玉米淀粉2酵母提取物 1葡萄糖 2MgSO4·7SO40.02 CaCO30.02琼脂2PH 自然(5)糊精 2黄豆粉 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琼脂2PH 自然(6)玉米淀粉 2聚胨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琼脂2PH 自然(二)种子培养基(%)(1)马铃薯浸出液 50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PH 自然(2)玉米淀粉 2黄豆粉 1 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PH 自然(3)玉米淀粉 2酵母粉 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PH 自然(4)玉米淀粉 2酵母提取物 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PH 自然(5)糊精 2黄豆粉 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PH 自然(6)玉米淀粉 2聚胨 1葡萄糖 2 MgSO4·7SO40.02CaCO30.02PH 自然(三)发酵培养基(%)(1)马铃薯浸出液50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NH4)2SO40.05PH 自然(2)玉米淀粉2黄豆粉 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NH4)2SO40.05PH 自然(3)玉米淀粉2酵母粉 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NH4)2SO40.05PH 自然(4)玉米淀粉2酵母提取物 1 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NH4)2SO40.05PH 自然(5)糊精 2黄豆粉 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NH4)2SO40.05PH 自然(6)玉米淀粉 2聚胨 1葡萄糖 2MgSO4·7SO40.02CaCO30.02(NH4)2SO40.05PH 自然(四)斜面种子培养将固体培养基制成空白斜面,在25-37℃培养3天,检查无菌后,供接种用。接种后斜面于20-35℃恒温培养3-10天,经肉眼观察生长良好者(气生菌丝为白色绒毛状,孢子为绿青色),可作为生产斜面备用;(五)种子培养种子培养工艺要求培养温度20-35℃装量50-80%(v/v) 空气流量1∶1-1∶3(v/v/min)搅拌100-300转/分培养时间48-120小时外观菌液较稠,菌球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全海李莉闵旸孔德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