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83329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器。包括带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贮水罐(7),两个管壳加热器(1,100),两个管壳加热器(1,100)部分插入安装在贮水罐(7)内,两个管壳加热器(1,100)之间通过连接管(110)在贮水罐(7)内部连接。其提高即热容积式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进行生活热水供应的设备,特别是涉及 一种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通常使用的热水器为容积式热水器。容积式换热器是用于生产生活用水 的换热设备,设备本身具有贮水罐。容积式热水器是将换热管束直接插入体积很大的贮水 罐里,利用管束内的热媒来加热贮水罐中的水。目前市场上有多种生产生活用水的换热器,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换热效率低,而 且易结垢产生堵塞。原因是一般生活用水的流量都不大,故在一定结构下,其壳程流速受到 限制,总的传热效率得不到提高。通过采用单弓式等形式的折流板引导水流流向实现瑞流的即热容积式换热器,以 使壳程侧流速增大,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但现有技术采用单弓式析流板引导水流流向的即热容积式换热器在壳程流通面 积较大时,单弓式折流板难以将壳程侧流速增大,换热效率很难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现有 的即热容积式换热器难以达到最佳换热效果;同时,由于现有的采用单弓式折流板的即热 容积式换热器通过拉杆及多段定距管来固定折流板,工序繁琐复杂,耗费时间,成品率不 高,容易造成浪费。而且,现有采用单弓式折流板的即热容积式换热器通常需要在现场放置 备用的锅炉,以在热源停用检修期间,进行热源供给,使热水可以正常供给,而锅炉占用了 较大的空间,耗费日益紧缺的能源资源,同时在能源资源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 器,其解决了壳程侧流速过低,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同时解决在热源停用检修期间热水正 常供应的问题,减少了污染,节约了占地面积。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而提供的一种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器,包括带进水口和出水口 的贮水罐,两个管壳加热器,两个管壳加热器部分插入安装在贮水罐内,部分密封在贮水罐 外;冷水从第一管壳加热器的进水口进入到第一管壳加热器被加热,然后输出到第二管壳 加热器进行再加热,达到预定温度后,从第二管壳加热器的热水出水口通过管路输出到贮 水罐,将加热后的热水输入到贮水罐中,贮水罐从被加热水出口通过热水管提供热水;两个管壳加热器之间通过连接管在贮水罐内部连接;管壳加热器的出水口与另一 管壳加热器之间通过通道连接。所述管壳加热器包括一壳体,一包括多个U形换热管的换热管束,多个在壳体中 的连续螺旋折流板。较优地,所述连续螺旋折流板在壳体中包围形成一个连续螺旋通道。多个U形换热管穿过螺旋折流板上的孔平行固定。所述管壳加热器包括热介质进口和热介质出口,所述热介质进口、热介质出口与U 形换热管的两端连接,并且两个管壳加热器通过热介质进出口和进口相连接。较优地,所述连续螺旋折流板由多个周期螺旋片组合形成连续的螺旋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器,通过连续螺 旋折流板的结构形式实现对壳程的分程效果,从而提高壳程侧流速,进而提高即热容积式 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进一步地,通过电加热部分解决了热源停止或检修期间的生活水供应 问题,节省了现场空间,合理利用了能源资源,减少污染,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安全可罪。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器的管壳加热器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的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 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器,包括带进水口和出水 口的贮水罐7,两个管壳加热器1、100,两个管壳加热器1、100部分插入安装在贮水罐7内, 部分密封在贮水罐7外。冷水从管壳加热器1的进水口 10进入到管壳加热器1后被加热,通过连接管110 输出到管壳加热器100进行再加热,达到预定温度后,从管壳加热器100的热水出水口 3通 过管路4输出到贮水罐7的进水口 5,将加热后的热水输入到贮水罐7中,贮水罐7从被加 热水出口 6通过热水管8提供热水,通过污水口 9将贮水罐7中的污水排出。管壳加热器1和管壳加热器100之间通过连接管110在贮水罐7内部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管壳加热器1、100包括一壳体12,,一包括多个U形换热管13的 换热管束,多个位于壳体12中的连续螺旋折流板15 ;管壳加热器1和100中的螺旋折流板 15的折流方向相反,使得螺旋折流的被加热水能够循环流动。连续螺旋折流板15在壳体12中包围形成一个连续螺旋通道。所述多个U形换热管13穿过螺旋折流板上的孔16平行固定。所述管壳加热器1、100包括热介质进口 2和热介质出口 11,所述热介质进口 2、热 介质出口 11与U形换热管13的两端连接,并且管壳加热器1的热介质出口与管壳加热器 的热介质进口相连接;所述热介质从管壳加热器1的热介质进口 2进入U形换热管13的一 端,和从冷水进水口 10进入到管壳加热器1的连续螺旋通道中的冷水热交换,对冷水进行 加热,然后从热介质出口 11进入到管壳加热器100的热介质进口 2,继续进行冷水热交换, 对冷水进行加热,最后通过管壳加热器100的热介质出口 11将热交换后的热介质排出,其 使得热交换的线程更长,加热效果更好。所述连续螺旋折流板15由多个周期螺旋片组合形成连续的螺旋面。所述螺旋折流板15为单连续螺旋、双连续螺旋或多连续螺旋结构。本技术的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器,表面有与换热根数及管径匹配的孔,孔的 分布情况与换热管间距匹配,壳程侧流体通过连续螺旋折流过,用连续螺旋折流板实现壳 程分程效果,从而减少了流通面积。较佳地,所述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器,还包括电加热元件17,在原热源管壳加热器 1、100停热检修时,通过电加热元件17直接对贮水罐内的水进行加热,解决了热源停止或 检修期的热水供应问题。更佳地,所述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器,还包括智能电控装置18,其根据用户设定的 水温对管壳加热器1,100和/或贮水罐7中的水的温度进行控制,其可以是设定相应水温 控制程序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SP),该智能电控装置DSP控制 水温,可设定超温、超压、缺水、漏电等各项自动保护功能,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安全可罪。最后应当说明的是,很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 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 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权利要求一种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贮水罐(7),两个管壳加热器(1,100),两个管壳加热器(1,100)部分插入安装在贮水罐(7)内,部分密封在贮水罐(7)外;冷水从管壳加热器(7)的进水口进入到管壳加热器(1)后被加热,通过连接管(110)输出到管壳加热器(100)进行再加热,达到预定温度后,从管壳加热器(100)的热水出水口通过管路(4)输出到贮水罐(7)的进水口,将加热后的热水输入到贮水罐(7)中,贮水罐(7)从被加热水出口通过热水管提供热水;两个管壳加热器(1,100)之间通过连接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芯即热容积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贮水罐(7),两个管壳加热器(1,100),两个管壳加热器(1,100)部分插入安装在贮水罐(7)内,部分密封在贮水罐(7)外;冷水从管壳加热器(7)的进水口进入到管壳加热器(1)后被加热,通过连接管(110)输出到管壳加热器(100)进行再加热,达到预定温度后,从管壳加热器(100)的热水出水口通过管路(4)输出到贮水罐(7)的进水口,将加热后的热水输入到贮水罐(7)中,贮水罐(7)从被加热水出口通过热水管提供热水;两个管壳加热器(1,100)之间通过连接管(110)在贮水罐(7)内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萍王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伟业供热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