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涡旋导流与套管协调换热器即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88877 阅读:3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8 17:50
毛细管涡旋导流与套管协调换热器即热装置,属于大功率高效换热器装置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以上的总功能组,所述总功能组包括工作水换热机组、产出水换热机组、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泵;所述工作水换热机组包括两组以上并联的毛细管涡旋导流换热装置;产出水换热机组包括两组以上并联的套管换热装置;工作水换热机组、产出水换热机组、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泵串联形成封闭环路。本装置采用两种换热装置集成作业,连接布局合理,能在短时间内即刻产出大量高温热水,换热效率和功率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Capillary vortex flow guiding and casing tube heat exchang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eat transfer device for a capillary vortex diversion and a casing tube coordinated heat exchanger. It includes a total of more than one set of functional group, the total group including water heat exchanger unit, output water heat exchanger unit, a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a compression pump; capillary vortex diversion heat exchange device of the water heat exchanger unit comprises more than two sets of parallel output; water heat unit includes two casing more groups of parallel heat exchanger; water heat exchanger unit, output water heat exchanger unit, a gas-liquid separator and a compression pump in series to form a closed loop.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wo kinds of heat exchange devices to work together, and the connection layout is reasonable, and a large number of high temperature hot water can be immediately produced in a short time, and the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and the power are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大功率高效换热器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细管涡旋导流与套管协调换热器即热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换热器一般采用机壳内套装一到三根直线冷却介质输入和输出管体,用于运送冷却介质与进入机壳内的地下水接触换热,传统换热器的结构所限,换热效率低,且单组作业,从而导致产热水量低,且热水温度不高。专利技术人于2014年5月26日申请了一件名称为“一种新型热水机”的技术装置,专利号为201420268938.7,该专利采用一组冷凝器和一组蒸发器,分别对饮用水进行加热,以及对冷却介质进行降温,由于结构所限,热水的产出率较低。鉴于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毛细管涡旋导流与套管协调换热器即热装置,使用两种换热装置集成作业,连接布局合理,能在短时间内即刻产出大量高温热水,换热效率和功率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毛细管涡旋导流与套管协调换热器即热装置,使用两种换热装置集成作业,能在短时间内即刻产出大量高温热水,换热效率和功率都得到大幅度提升。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毛细管涡旋导流与套管协调换热器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以上的总功能组,所述总功能组包括工作水换热机组、产出水换热机组、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泵;所述工作水换热机组包括两组以上并联的毛细管涡旋导流换热装置;产出水换热机组包括两组以上并联的套管换热装置;工作水换热机组、产出水换热机组、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泵串联形成封闭环路。优选的,所述毛细管涡旋导流换热装置包括机壳,在机壳内设置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在机壳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位于出水口的上方;所述的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包括输入管和输出管,并联设置若干根两端连通输入管和输出管的支管,支管螺旋盘绕在输入管或输出管周围;所述进水口连接井水进水管,所述出水口连接井水出水管。优选的,所述套管换热装置包括冷却介质循环管路,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包括若干根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每3-6根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通过一个一级固定环管固定在一起;每2-4个一级固定环管通过一个二级固定环管固定在一起;每2-4个二级固定环管通过一个三级固定环管固定在一起;在所有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外包裹总管,在总管上开设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饮用水进水管,所述出水口连接饮用水出水管。优选的,进水口的进水方向与机壳呈0-45度夹角;进水旋转方向与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还包括导流板,导流板与支管并行螺旋盘绕;所述导流板的内侧螺旋面上开设若干根导流槽。优选的,还包括间隙稳定支撑架,在总管内的各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上套装间隙稳定支撑架,总管与各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之间保持固定的间隙。优选的,所述间隙稳定支撑架包括外环架,所述外环架支撑总管的内壁;还包括若干个毛细铜管固定环,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穿过毛细铜管固定环;每个毛细铜管固定环通过间隙固定杆连接在一起。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采用两种换热装置集成作业,冷却介质经过压缩机压缩后,进入产出水换热机组,与饮用水进行换热,饮用水被迅速加热后产出使用;温度被降低的冷却介质进入工作水换热机组,井水对冷却介质进行换热,冷却介质被升温后通过气液分离器后,由压缩机再次进行压缩。由于工作水换热机组的存在,初步提升了冷却介质的初始温度,节约了压缩机耗能,因此起到了节能降耗的效果。工作水换热机组和产出水换热机组均采用多组并联的方式连接,布局合理,能在短时间内即刻产出大量高温热水,换热效率和功率都得到大幅度提升。2、毛细管涡旋导流换热装置的水循环与冷却介质循环流向相反,水流上进下出,热交换更充分。毛细管涡旋导流换热装置的导流装置能够令支管、输入管与输出管之间保持合理的间隙,而且能够起到导流的作用,增强换热效果。3、在导流板的外侧螺旋面上设置若干根螺旋凸条,螺旋凸条能够通过夹持包围在外圈的支管,令导流板不易下滑。在导流槽内设置若干个过滤横网,进水在通过导流槽螺旋导流的过程中,其中的杂质能够被过滤横网阻隔,起到高效过滤效果,只需每间隔一段时间将导流板取出清洁即可。4、套管换热装置通过设置若干根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令其有效合理的组合排列在总管内,并通过间隙稳定支撑架令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之间、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与总管之间保持合理的间隙,从而提升换热效率。5、本技术结构精炼,适于实用,生产和使用成本较低,适宜在业界推广普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两组总功能组);图2是毛细管涡旋导流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套管换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套管换热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间隙稳定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毛细管涡旋导流换热装置;2、套管换热装置;3、压缩泵;4、气液分离器;5、井水进水管;6、井水出水管;7、饮用水进水管;8、饮用水出水管;毛细管涡旋导流换热装置:1.1、支管;1.2、机壳;1.3、输入管;1.4、输出管;1.5、进水口;1.6、出水口;1.7、导流板;1.8、导流槽;套管换热装置:2.1、总管;2.2、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2.3、一级固定环管;2.4、二级固定环管;2.5、三级固定环管;2.6、外环架;2.7、毛细铜管固定环;2.8、间隙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毛细管涡旋导流与套管协调换热器即热装置,包括一组以上的总功能组,所述总功能组包括工作水换热机组、产出水换热机组、气液分离器4和压缩泵3;所述工作水换热机组包括两组以上并联的毛细管涡旋导流换热装置1;产出水换热机组包括两组以上并联的套管换热装置2;工作水换热机组、产出水换热机组、气液分离器4和压缩泵3串联形成封闭环路。如图2所示,所述毛细管涡旋导流换热装置1包括机壳1.2,在机壳1.2内设置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在机壳1.2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进水口1.5位于出水口1.6的上方;所述的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包括输入管1.3和输出管1.4,并联设置若干根两端连通输入管1.3和输出管1.4的支管1.1,支管1.1螺旋盘绕在输入管1.3或输出管1.4周围;所述进水口1.5连接井水进水管,所述出水口1.6连接井水出水管6。如图3和4所示,进水口1.5的进水方向与机壳1.2呈0-45度夹角;进水旋转方向与冷却介质的流动方向相反;还包括导流板1.7,导流板1.7与支管1.1并行螺旋盘绕;所述导流板1.7的内侧螺旋面上开设若干根导流槽1.8。如图5-6所示,所述套管换热装置2包括冷却介质循环管路,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包括若干根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2.2,每3-6根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2.2通过一个一级固定环管2.3固定在一起;每2-4个一级固定环管2.3通过一个二级固定环管2.4固定在一起;每2-4个二级固定环管2.4通过一个三级固定环管2.5固定在一起;在所有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2.2外包裹总管2.1,在总管2.1上开设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所述进水口1.5连接饮用水进水管7,所述出水口1.6连接饮用水出水管8。还包括间隙稳定支撑架,在总管2.1内的各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2.2上套装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毛细管涡旋导流与套管协调换热器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以上的总功能组,所述总功能组包括工作水换热机组、产出水换热机组、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泵;所述工作水换热机组包括两组以上并联的毛细管涡旋导流换热装置;产出水换热机组包括两组以上并联的套管换热装置;工作水换热机组、产出水换热机组、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泵串联形成封闭环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毛细管涡旋导流与套管协调换热器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以上的总功能组,所述总功能组包括工作水换热机组、产出水换热机组、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泵;所述工作水换热机组包括两组以上并联的毛细管涡旋导流换热装置;产出水换热机组包括两组以上并联的套管换热装置;工作水换热机组、产出水换热机组、气液分离器和压缩泵串联形成封闭环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涡旋导流与套管协调换热器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涡旋导流换热装置包括机壳,在机壳内设置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在机壳的两端侧壁上分别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位于出水口的上方;所述的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包括输入管和输出管,并联设置若干根两端连通输入管和输出管的支管,支管螺旋盘绕在输入管或输出管周围;所述进水口连接井水进水管,所述出水口连接井水出水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细管涡旋导流与套管协调换热器即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换热装置包括冷却介质循环管路,所述冷却介质循环管路包括若干根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每3-6根冷却介质循环毛细铜管通过一个一级固定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行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绿泉空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