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学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179299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多功能可用于游戏、教学、训练的系列教学学具。本学具包括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第一板块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二板块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凸起,第二板块的第二面设置有容置槽,容置于所述容置槽的第一板块的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板块第一面上的凸起相互对应;以及棒的一端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板块的连接孔相拼接的接插端,棒的另一端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板块的第一面上的凸起相拼接的连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教学学具克服了现有的教具和学具功能局限的缺陷,以及现有学具结构设计缺陷不易拼接并且结构简单导致了不具备系统训练的功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用具,特别涉及一种可任意拆卸组合的教学学具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虽然有各种玩具、教具和学具,但功能都较为局限,不能完全满足幼儿 园、小学、中学实际教与学的需要。现有大多学具主要用于家庭游戏,虽然可以激发儿童兴 趣,但不具备教学功能与训练功能。教学学具如669学具和333学具可用于课堂教学,669 学具的智慧棒的长度固定,且不能相互拼接,另外棒插入板中不稳固易倾斜,同时该学具的 智慧珠形状单一,只能依附于棒做变换,而珠自身无变换;333学具的籽的几何体为实心, 功能受到了“房子”的限制,变换少,这些缺陷导致了上述学具不具备系统训练的功能,并且 还需要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才能使用,缺乏游戏功能与教学功能。本技术学具的新颖设计,能为儿童提供一个广阔的创造空间。通过手,使眼、 耳、口、脑协调配合,能给儿童深刻的启迪,并将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到的逻辑、分析的方法转 化为认识世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 当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学具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教学 学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学具中结构设计单一,且使用不便,进而提出一种结 构新颖,易拼接和拆分的具备系统训练功能、游戏功能以及教学功能特点的教学学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教学学具,包括 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第一板块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二板块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凸起,其第二 面设置有可容置所述第一板块的容置槽,第一板块的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板块第一面上的凸 起相互对应;以及棒的一端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板块的连接孔相拼接的接插端,棒的另一 端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板块的第一面上的凸起相拼接的连接口。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所述第一板块的连接孔是由均勻分布的9行9列连接孔阵 列构成,所述第二板块的凸起是由均勻分布的9行9列凸起阵列构成。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构成所述第二板块容置槽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设置有将 多个第二板块进行拼接的拼接结构。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所述拼接结构是由第二板块的第一侧边设置有凸起和第二 侧边设置孔构成。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所述拼接结构是由第二板块的第一侧边设置有长形凹槽和 第二侧边设置有长形凸起构成。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所述第二板块第一面上凸起可插入所述第一板块的连接 孔。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所述第二板块和所述第二板块的第一面上凸起是由透明材 料构成。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所述棒侧面上具有多个凸起,或具有多个接插孔,所述棒的 凸起和所述棒接插孔可以相互拼接;所述棒的连接口和棒的接插端可进行拼接。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所述棒侧面上的多个凸起设置在相互对称方向,或所述棒 侧面上的多个接插孔设置在相互对称方向。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还包括中间有孔的正方体的第一籽,或/和中间有孔的圆 柱体的第二籽,或/和中间有孔的三棱柱体的第三籽,三个籽的高度相同,孔的直径相同; 通过所述孔,籽可以插在所述棒上的插接口,也可插在第二板块的凸起上。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还包括绳或/和皮筋,绳或/和皮筋可从第一板块的连接 孔中连接出图形;绳或/和皮筋还可将具有连接孔的棒连接。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教学学具, 包括板块和棒,板块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凸起;棒的顶端有能够与所述板块的凸起相拼接的 连接口,棒底端有接插端,棒的连接口和棒的接插端可进行拼接。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所述板块的凸起是由均勻分布的9行9列凸起阵列构成。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所述板块具有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设置有能够将多个第二 板块进行拼接的拼接结构。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所述拼接结构是由板块的第一侧边设置有凸起和第二侧边 设置孔构成。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所述拼接结构是由板块的第一侧边设置有长形凹槽和第二 侧边设置有长形凸起构成。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所述棒侧面上具有多个凸起,或具有多个接插孔,所述棒的 凸起和所述棒接插孔可以相拼接。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所述棒侧面上的多个凸起以对称方式设置,或所述棒侧面 上的多个接插孔以对称方式设置。前述的教学学具,其中还包括中间有孔的正方体的第一籽,或/和中间有孔的圆 柱体的第二籽,或/和中间有孔的三棱柱体的第三籽,三个籽的高度相同,孔的直径相同; 通过所述孔,籽可以插在所述棒上的插接口,也可插在第二板块第一面的凸起上。借由上述技术方案,使本技术教学学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性,本技术至 少具有下列优点第一本学具中不同单位棒之间存在确定的比例关系,棒之间可以相互拼接,棒底 端插口的设计使棒与板的连接更加稳固。第二本学具的第二板块为透明,多块板可彼此相连接,可以与图片结合对儿童进 行视觉训练,板上均勻分布凸起,可以充分训练儿童的触觉,两块板上下重合,可做描绘用。第三本学具的籽上有孔,可以套在棒上,也可以套在板上做各种变换,更加灵活多 样。本学具的籽形状多样(方、圆、角)、颜色丰富(红、黄、绿),籽本身就能进行丰富的变 换。另外,本学具具有三具合一,具备系统训练功能、游戏功能以及教学功能的特点。 首先本学具颜色亮丽、形状丰富,可拼、可插、可搭,本身就是一套很好的益智玩具,即使没有经过培训的儿童也可以使用。其次,本学具是一套实用的教具,具备很好的教学功能,可 用于汉字、数学计算等内容的基础课程进行教学,也可做为艺术建构、配上音乐做手指操作 等特色教学课程,如橡皮筋在板上可拼汉字、图形,不同单位的棒可帮助儿童更好建立数概 念等。再次,抽象出本学具的部分配件,又是一套简化、科学的学具,能够全面开发人脑功 能,从儿童到老人,适用范围广。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板1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板1和板2的组合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棒1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棒2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棒3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籽1放大的立体结构图;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籽2放大的立体结构图;图8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籽3放大的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多功能智力学具具体实施 方式、结构、方法、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学具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板1、板2、棒1、棒2、棒3、籽1、籽2、籽3, 以及由绳或橡皮筋构成的线。下面将对上述的组成部分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所示,其中板1为正方形、其颜色为黄色或其他颜色,板的每行、每列均 勻分布9个连接孔11,可用于插棒,通过该连接孔还可进行穿线构成各种图形,板1的形状 不局限于正方形,板1上均勻分布的9X9个连接孔阵列,可以中间列为中轴分为左右两部 分4X4孔,这样本技术的棒可以在板1上进行对称操作。请参阅图2所示,示出了板1和板2的组合示意图。其中板2为正方形、可以由透 明材料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教学学具,包括第一板块,第二板块以及棒,其特征在于:第一板块上设置有连接孔;第二板块的第一面上设置有凸起,第二板块的第二面设置有容置槽,置于所述容置槽的第一板块的连接孔与所述第二板块第一面上的凸起相互对应;以及棒的一端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板块的连接孔相拼接的接插端,棒的另一端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板块的第一面上的凸起相拼接的连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战伟陈迎春王书荃
申请(专利权)人:培奇全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