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学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107385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7-07 22:39
本申请公开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教学学具,包括第一板块、第二板块、第三板块、棒以及籽,第一板块的板面上设置有凸起,第一板块在背向凸起的一侧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的形状与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的形状相匹配,以能够将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中的一者置入容纳腔内;第二板块上设置有贯穿板面的通孔,该通孔与第一板块的凸起的数量和分布位置相互对应,通孔能够嵌套在凸起上,以及棒的棒身能够与通孔插接配合;第三板块上设置有置料孔,在第三板块置入容纳腔内的情况下,第一板块的板面封盖于置料孔的一侧以形成能够容纳籽的置料槽。一侧以形成能够容纳籽的置料槽。一侧以形成能够容纳籽的置料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教学学具


[0001]本申请涉及本技术涉及一种教学用具,特别涉及一种可任意拆卸组合的教学学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虽然有各种玩具、教具和学具,但功能都较为局限,不能完全满足幼儿园、小学、中学实际教与学的需要。现有大多学具主要用于家庭游戏,虽然可以激发儿童兴趣,但不具备教学功能与训练功能。教学学具如669学具和333学具可用于课堂教学,669学具的智慧棒的长度固定,且不能相互拼接,另外棒插入板中不稳固易倾斜,同时该学具的智慧珠形状单一,只能依附于棒做变换,而珠自身无变换;333学具的籽的几何体为实心,功能受到了“房子”的限制,变换少,这些缺陷导致了上述学具不具备系统训练的功能,并且还需要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才能使用,缺乏游戏功能与教学功能。
[0003]本技术学具的新颖设计,能为儿童提供一个广阔的创造空间。通过手,使眼、耳、口、脑协调配合,能给儿童深刻的启迪,并将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到的逻辑、分析的方法转化为认识世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的学习当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结构新颖,易拼接和拆分的具备系统训练功能、游戏功能以及教学功能特点的教学学具。
[0005]根据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教学学具,包括第一板块、第二板块、第三板块、棒以及籽,所述第一板块的板面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板块在背向所述凸起的一侧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板块和所述第三板块的形状相匹配,以能够将所述第二板块和所述第三板块中的一者置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第二板块上设置有贯穿板面的通孔,该通孔与所述第一板块的凸起的数量和分布位置相互对应,所述通孔能够嵌套在所述凸起上,以及所述棒的棒身能够与所述通孔插接配合;所述第三板块上设置有置料孔,在所述第三板块置入所述容纳腔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板块的板面封盖于所述置料孔的一侧以形成能够容纳所述籽的置料槽。
[0006]优选地,所述棒身的一端形成有插头,棒身的另一端形成有能够与其他棒的所述插头相拼接的插口。
[0007]优选地,所述棒身的径向表面上具有多个所述插头或具有多个所述插口,任意所述棒的插头和其他所述棒的插口可以相互拼接。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三板块具有三种不同形状的置料孔,包括:正方形的置料孔、圆形的置料孔和三角形的置料孔;所述籽具有三种形状,不同形状的籽的高度相同,包括:正方体的籽、圆柱体的籽和三棱柱体的籽;每种形状的所述籽的数量有多个,多个形状相同的籽分别具有三种不同颜色,和/或多个形状相同的籽分别由三种不同材质制成。
[0009]优选地,所述籽包括中心孔,不同形状的所述籽的中心孔的直径相同;所述中心孔能够套设在所述凸起或所述棒身上。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板块的板面周缘具有两个第一裙边和两个第二裙边,任意第一裙边与第二裙边相邻分布,所述第一裙边和第二裙边围绕所述第一板块的板面以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一裙边和第二裙边分别设置有彼此相匹配的拼接结构,该拼接结构能够将两个所述第一板块的第一裙边和第二裙边进行拼接。
[0011]优选地,所述拼接结构包括:所述第一裙边上的折边部,该折边部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一裙边向外延申的水平边和平行于所述第一裙边从所述水平边朝所述第一板块的板面延伸的竖直边,该竖直边、水平边和所述第一裙边形成能够容纳所述第二裙边的U型槽;和所述第二裙边上的槽口,该槽口开设于所述第二裙边底部,所述槽口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折边部的长度,所述槽口的深度大于或等于所述水平边的厚度;在两个所述第一板块拼接的状态下,其中一个第一板块的第二裙边的槽口与另一个第一板块的第一裙边上的折边部的U型槽拼接配合。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板块由透明材料制成。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板块的板面上绘制有网格,该网格将所述第二板块上的通孔均匀分成多组;和/或所述第二板块的板面上绘制有标号,该标号分别对应所述通孔的行数和列数。
[0014]优选地,该教学学具还包括:绳或/和皮筋,绳或/和皮筋能够缠绕在所述第一板块的多个所述凸起上以形成几何图形;所述凸起的顶端具有外周凸缘,以在绳或/和皮筋缠绕在所述凸起上时防止绳或/和皮筋从所述凸起的顶端脱落。
[0015]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第二板块和第三板块的任意一者能够与第一板块组合使用,以呈现为不同的功能模块,而且能够分别与棒和籽搭配操作,例如将棒插入第二板块的通孔中以形成特定布局,或者根据籽的形状将其置入第三板块的置料槽中。本教学学具多具合一,具备系统训练功能、游戏功能以及教学功能的特点,可用于汉字、数学计算等内容的基础课程辅助教学,也可作为艺术建构、搭配音乐做手指操作等特色教学课程,如利用橡皮筋在板上可拼汉字、图形,不同单位的籽可帮助儿童更好建立几何概念等。本申请的教学学具是一套简化、科学的学具,能够帮助开发人脑功能,从儿童到老人,适用范围广。
[0016]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根据本申请优选实施方式的教学学具的第一板块的正面立体图;
[0019]图2为第一板块的反面立体图;
[0020]图3为教学学具的第二板块的立体图;
[0021]图4为教学学具的第三板块的立体图;
[0022]图5为第一板块与第二板块组合的俯视图;
[0023]图6为图5的A

A剖视图;
[0024]图7为第一板块与第三板块组合的立体图;
[0025]图8为第一板块与第一板块拼接的反面立体图;
[0026]图9为三种实施方式的教学学具的棒的立体图;
[0027]图10为三种实施方式的教学学具的籽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本技术的教学学具包括:第一板块10、第二板块20、第三板块30、棒40、籽50以及能够缠绕在凸起11或棒40上以形成几何图形的绳和/或皮筋,根据教学学具中不同模块的组合搭配,能够实现多种教学和娱乐模式,从而提供了一种可任意拆卸组合的教学学具。
[0029]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003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教学学具,包括第一板块10、第二板块20、第三板块30、棒40以及籽50。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板块10的板面上设置有凸起11,第一板块10在背向凸起11的一侧形成有容纳腔12。如图5、图6和图7所示,容纳腔12的形状与第二板块20和第三板块30的形状相匹配,以能够将第二板块20和第三板块30中的一者置入容纳腔12内。如图3所示,第二板块20上设置有贯穿板面的通孔21,该通孔21与第一板块10的凸起11的数量和分布位置相互对应。该通孔21不仅能够嵌套在凸起11上,以将第一板块10和第二板块20插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教学学具,包括第一板块(10)、第二板块(20)、第三板块(30)、棒(40)以及籽(5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块(10)的板面上设置有凸起(11),所述第一板块(10)在背向所述凸起(11)的一侧形成有容纳腔(12),所述容纳腔(12)的形状与所述第二板块(20)和所述第三板块(30)的形状相匹配,以能够将所述第二板块(20)和所述第三板块(30)中的一者置入所述容纳腔(12)内;所述第二板块(20)上设置有贯穿板面的通孔(21),该通孔(21)与所述第一板块(10)的凸起(11)的数量和分布位置相互对应,所述通孔(21)能够嵌套在所述凸起(11)上,以及所述棒(40)的棒身(41)能够与所述通孔(21)插接配合;所述第三板块(30)上设置有置料孔(31),在所述第三板块(30)置入所述容纳腔(12)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板块(10)的板面封盖于所述置料孔(31)的一侧以形成能够容纳所述籽(50)的置料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学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棒身(41)的一端形成有插头(42),棒身(41)的另一端形成有能够与其他棒(40)的所述插头(42)相拼接的插口(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教学学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棒身(41)的径向表面上具有多个所述插头(42)或具有多个所述插口(43),任意所述棒(40)的插头(42)和其他所述棒(40)的插口(43)可以相互拼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教学学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块(30)具有三种不同形状的置料孔(31),包括:正方形的置料孔(31)、圆形的置料孔(31)和三角形的置料孔(31);所述籽(50)具有三种形状,不同形状的籽(50)的高度相同,包括:正方体的籽(50)、圆柱体的籽(50)和三棱柱体的籽(50);每种形状的所述籽(50)的数量有多个,多个形状相同的籽(50)分别具有三种不同颜色,和/或多个形状相同的籽(50)分别由三种不同材质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教学学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籽(50)包括中心孔(51),不同形状的所述籽(50)的中心孔(51)的直径相同;所述中心孔(51)能够套设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培奇全纳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