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济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177936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植物秸秆设计的节约环保的治理盐碱地的装置。该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包括渗管及与渗管两端连通的排水管道,所述渗管包括编织网和植物秸秆,编织网包裹于植物秸秆外并形成柱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尼龙网将当地的木质植物秸秆打结成捆埋入地下水位以下当做渗管,以降低土壤的地下水位,治理盐碱化。该装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无养护费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植物秸秆设计的节约 环保的治理盐碱地的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盐碱地的分布面广量大,很有治理的必要。国内盐碱地改良利用方法主要分 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几大类,其中水利改良被认为是治理盐碱地行之 有效的方法。目前常用的水利改良方法一般采用PVC暗管排碱技术,即利用专业理管机械 将PVC渗管埋入地下1. 8-2. Om处,将地下盐水引到暗管,集中起来排到明渠中,使得地下水 位下降,含盐量减少,以满足多种作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但这种方法运行养护费用较高,年 均养护费用每公顷在900-1500元左右,导致治理开发费用太高而无法得到普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节约又环保的治理盐碱地的装置。本技术所述的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包括渗管及与渗管两端连通的排水管道, 所述渗管包括编织网和植物秸秆,编织网包裹于植物秸秆外并形成柱形结构。利用植物秸 秆和编织网制作渗管,成本低,施工操作方便,植物秸秆在地下腐烂后可充当有机生物肥, 无需维护,只需定期埋入新的植物秸秆渗管。将该渗管埋在地下水位以下,地下水渗入秸秆 中,渗管两端与暗管或明渠类的排水管道连通,地下水沿秸秆之间的缝隙流入排水管道中, 由排水管道将其排出,这样地下水位就会下降,地表的含盐量减小,以适应地表作物的生 长。优选的,所述编织网为尼龙网。尼龙网成本低且耐腐蚀,使用寿命长。优选的,所述编织网的网格宽度为0. 5-1. 5cm。优选的,所述植物秸秆为木质秸秆。盐碱地区域以种植棉花为主,棉花秸秆类的木 质秸秆来源广泛,而且木质秸秆在地下的腐蚀时间在10-15年左右,使用寿命较长。进一步,所述渗管的直径为30-60cm。本技术利用尼龙网将当地的木质植物秸秆打结成捆埋入地下水位以下当做 渗管,以降低土壤的地下水位,治理盐碱化。该装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无养护费用。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排水管道,2、渗管,3、编织网,4、植物秸秆。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如图所示,包括若干并排排列的渗管2,渗管2与两端的 排水管道1连通,所述渗管2是由编织网3将若干植物秸秆4包裹成的圆柱形结构。所述 编织网3采用尼龙网,植物秸秆4采用木质秸秆,编织网3的网格宽度可设置为0. 5-1. 5cm, 所述渗管2的直径可设置为30-60cm。使用时,将渗管2埋于地下水位以下1. 0-1. 5m,吸收 地下水,并将水导入排水管道中,以降低地下水位。权利要求1.一种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包括渗管( 及与渗管( 两端连通的排水管道(1),其特 征在于所述渗管⑵包括编织网⑶和植物秸秆G),编织网⑶包裹于植物秸秆⑷外 并形成柱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网( 为尼龙网。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网(3)的网格宽 度为 0. 5-1. 5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秸秆(4)为木质 秸秆。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管(2) 的直径为30-60cm。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植物秸秆设计的节约环保的治理盐碱地的装置。该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包括渗管及与渗管两端连通的排水管道,所述渗管包括编织网和植物秸秆,编织网包裹于植物秸秆外并形成柱形结构。本技术利用尼龙网将当地的木质植物秸秆打结成捆埋入地下水位以下当做渗管,以降低土壤的地下水位,治理盐碱化。该装置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无养护费用。文档编号A01B77/00GK201928604SQ2010206883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9日专利技术者杨令强, 马静 申请人:济南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理盐碱地的装置,包括渗管(2)及与渗管(2)两端连通的排水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管(2)包括编织网(3)和植物秸秆(4),编织网(3)包裹于植物秸秆(4)外并形成柱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令强马静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